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坡面不同植被覆盖格局下的水文连通性变化特征

    闫帅旗刘俊娥周正朝边熇...
    228-23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索不同植被盖度及其格局在不同冲刷流量下的坡面侵蚀过程机理,利用野外人工冲刷试验,以自然恢复草本植被小盖度格局、坡上相对聚集格局、坡中相对聚集格局、坡下相对聚集格局和较大盖度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水流路径长度和水流阻抗指数,分析了不同植被盖度及格局对坡面侵蚀和水文连通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及格局可影响坡面的侵蚀状况.坡面植被盖度为13.5%的产流产沙量分别是盖度为34.0%坡面对应值的2.36,3.02倍;同时与坡上和坡中相对聚集格局相比,坡下相对聚集格局的坡面产流产沙量最多,其中产流量分别增加16.42%和8.00%,产沙量分别增加26.53%和23.56%.但随着冲刷流量的增加,不同植被盖度和覆盖位置下的坡面产流产沙量差距减小.(2)植被盖度与水流路径长度和水流阻抗指数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同时水流路径长度在不同覆盖格局下存在差异,其中坡上相对聚集格局的水流路径长度分别比坡中和坡下相对聚集格局减少10.89%和18.33%.而水流阻抗指数在不同覆盖格局下表示意义不明确,但可灵活反映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水文连通性变化.(3)坡面产流产沙量随水流路径长度和水流阻抗指数增加呈显著的指数变化趋势.水流路径长度和水流阻抗指数均可作为反映坡面侵蚀过程及其机理的参数之一.该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坡面侵蚀过程机理及定量评价水文连通性与植被和坡面侵蚀的作用关系具有参考价值,从而为坡面侵蚀预测模型完善和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评价依据.

    坡面植被格局侵蚀水文连通性

    基于水肥耦合的滴灌西兰花光合-产量-品质试验及综合评价

    陈华斌田军仓李王成沈晖...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对西兰花光合、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并建立西兰花产量—品质与水肥因素的回归模型及主成分综合评价体系,寻求西兰花最优的灌水量和施肥量组合,为西兰花高效节水灌溉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依据.以西兰花为试验作物,采取膜下滴灌的灌溉方式,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灌水量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740,2175,2610 m3/hm2,施肥量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200,1500,1800 kg/hm2,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降水量为20.8 mm,灌水量为2610 m3/hm2,施肥量为1800 kg/hm2,西兰花的产量及品质最好,综合评价得分也最高,说明高水高肥处理下最有利于西兰花的生长,是适宜本地滴灌西兰花的灌溉施肥制度.

    西兰花水肥耦合非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

    围封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余轩王兴吴婷王启学...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荒漠草原区域围封对不同土壤生境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荒漠草原不同土壤生境下围封(15年、10年、6年)和放牧(15年、6年、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函数拟合分析,探讨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围封相对于自由放牧条件,灰钙土生境植物功能多样性显著增加(P<0.05).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物种多样性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功能多样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风沙土生境植物功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2)功能离散度表征的功能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Y=aX2+bX+c形式表示,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二者的相关系数在灰钙土和风沙土生境均呈增加趋势.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整体正相关,且符合二次函数关系,物种多样性可以用来反映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水平高低,但这种替代作用受封育年限和放牧的影响,随着封育年限增加,物种多样性反映功能多样性水平的能力增加,在未来荒漠草原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及维持机制中,需要同时考虑多样性的多维度特征以及不同土壤生境类型.

    荒漠草原土壤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4种典型植被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特征

    杜佳囝李广马维伟杨传杰...
    25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可溶性氮组分是氮循环中最活跃的一环,是联系"植物—土壤氮组分—土壤养分"的关键纽带.为探讨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氮素累计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以黄土丘陵区4种典型植被(荒草地、沙棘林地、文冠果林地、云杉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0—10,10—20,20—4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氮(SO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密度及其所占TN比例在不同植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荒草地相比,0—40 cm土层中SON含量整体表现为云杉林地最高(19.0%),文冠果林地和沙棘林地分别减少7.0%,13.2%,NO3-—N含量为沙棘林地最高(20.9%),文冠果林地和云杉林地分别减少5.0%,48.0%,3种植被与荒草地相比NH4+—N含量减少19.0%~29.1%;同样,云杉林地SON密度增加31.17%,沙棘林地与文冠果林地分别减少12.8%,4.3%,沙棘林地NO3-—N密度增加21.4%,文冠果林地、云杉林地分别减少3.5%,42.6%,其余植被NH4+—N密度减少16.4%~32.8%;可溶性氮组分占TN比例中,仅沙棘林地NO3-—N占TN比例最高,相比于荒草地增加1.2倍.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氮组分受TN与MBN的影响大于SOC和MBC.综上,不同植被类型对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密度及占全氮比例有较大影响,并增加氮素的有效性,以云杉、沙棘的提升效果最好.

    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硝态氮

    微塑料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周薇石磊许明祥
    25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塑料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选用粒径为1 mm和25μm的聚乙烯微塑料(PE—MPs)颗粒进行土培处理后,采用高速离心机法测得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使用Gardner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中累积少量的PE—MPs(0~5.00 g/kg)能增强土壤持水性,但当累积量超过一定阈值(5.00~50.00 g/kg)会导致土壤持水能力显著降低.(2)1 mm大粒径PE—MPs大量积累对土壤持水性的降低效应更显著;25μm小粒径PE—MPs少量积累对土壤持水性的提升效应更显著.(3)1 mm大粒径PE—MPs进入土壤后主要影响大孔隙与有效孔隙,对土壤有效含水率的影响较大;25μm小粒径P E—MP s进入土壤后主要影响微小孔隙,对萎焉系数影响较大.该研究可为高农膜残留地区水分迁移模拟和农业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微塑料土壤持水性水分特征曲线孔隙分布水分常数

    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郭龙李陈刘佩诗常珺枫...
    264-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肥的施用是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牛粪资源化利用有助于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为探讨牛粪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2019—2020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六安瓜片乌牛早茶叶内外品质、产量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筛选了适宜茶园的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结果表明:全部化肥处理乌牛早茶叶产量最高,为821.87 kg/hm2,其次是牛粪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处理,为817.13 kg/hm2,随着牛粪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乌牛早茶叶的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施肥处理乌牛早茶叶产量增幅为20.40%~44.01%;牛粪有机肥替代70%氮肥及牛粪有机肥全部替代氮肥处理下乌牛早茶叶内在成分及感官品质总体得分均最佳;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提高茶园土壤pH,随着牛粪有机肥替代比例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牛粪有机肥替代70%氮肥处理下达到最高;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了茶园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及蛋白酶的活性,且牛粪有机肥替代70%氮肥处理下其土壤酶的活性较高.综合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乌牛早茶叶产量品质、生物学性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牛粪有机肥替代70%~100%氮肥是茶园系统较优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

    茶叶产量品质六安瓜片牛粪有机肥土壤肥力

    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张磊贾淑娴李啸灵陆宇明...
    270-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气候变化下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凋落物以及植物根系输入亦会发生改变,这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于2019年7月在设置7年的米槠天然林植物残体添加和去除试验(the 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样地采集不同处理(对照、去除地上凋落物、去除地下根系、无凋落物输入、添加双倍地上凋落物)的2个土层土壤(0—10,10—20 cm),测定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含量,计算各微生物群落比值以及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凋落物和植物根系输入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0—10 cm土层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约为10—20 cm土层的2倍;(2)地上凋落物变化均使得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放线菌等细菌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会对丛枝菌根等真菌含量产生影响,而去除根系处理显著降低丛枝菌根真菌含量;(3)微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不受凋落物输入的影响,凋落物去除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提高Pielou均匀度,表明0—1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含量与分布状况受凋落物输入变化影响较大;(4)地下植物根系存在可提高真菌(如丛枝菌根真菌)含量,而地上凋落物输入主要改变细菌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可溶性有机碳以及矿质氮是影响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可见,凋落物和根系输入通过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而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研究结果可为全面认识植物、土壤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多样性磷脂脂肪酸凋落物根系

    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西辽河平原春玉米田碳、氮足迹的影响

    邰继承李锐杨恒山张玉芹...
    278-284,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春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氮足迹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以传统漫灌常规常量追氮为对照(CK),设置浅埋滴灌下常量追氮(T1)和优化追氮(T2:70%常量追氮)2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管理对春玉米产量、农田经济效益和农田碳氮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漫灌,浅埋滴灌下T1和T2处理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农田经济效益(P<0.05).土壤呼吸CO2碳排放是农田碳足迹主要来源,占比43%~44%,化肥是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主要来源,占生产资料碳排放总量36%~43%;氮肥施用是输入氮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93%~95%.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值浅埋滴灌下T1和T2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较传统漫灌CK处理增加15.43%,9.29%;碳效率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最高,较CK处理提高10.63%.氮素平衡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最接近零点,显著低于T1和CK处理(P<0.05);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T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综合来看,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降低西辽河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氮排放,提高碳效率和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保证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是西辽河平原春玉米兼顾高产、高效和生态的水氮管理模式.

    浅埋滴灌优化施氮春玉米碳足迹氮足迹

    滇中富磷区与贫磷区云南松群落差异与土壤磷素研究

    成祥付登高何高迅张雅静...
    28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同在滇中地区磷素差异较大的富磷区与贫磷区的云南松林群落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Sui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研究了土壤磷素的有效磷特征和土壤其他养分因子,分析了2类云南松群落的结构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富磷区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贫磷区,虽然两地活性磷(H2 O—Pi、NaHCO3—Pi和NaHCO3—Po)含量都低于10%,但富磷区活性磷含量显著高于贫磷区,贫磷区有机磷含量高于无机磷含量,富磷区却相反;富磷区其他土壤养分如全氮、有机碳含量也显著高于贫磷区.富磷区云南松群落林木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高于贫磷区云南松群落,而平均株高、平均胸径、冠幅低于贫磷区云南松群落.讨论认为,在贫磷区云南松与富磷区云南松群落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策略有关,在磷素匮乏的地区,植物群落为了维持正常生长而进行紧密磷素循环,植物和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磷素来自有机磷的矿化与溶解,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磷损失;但在磷素极其充沛的地区植物和微生物群落更加倾向将磷素从土壤矿石转移到生物地球化学磷循环中,对于当地植物和微生物来说,紧密的磷素回收就显得无关紧要.两地云南松群落结构的显著差异与地表磷素含量关系密切,富磷区因土壤磷含量丰富,并且引起其他营养资源丰富,从而能够维持更多种类的植物,同时相应地降低云南松在群落的生态优势;相应地贫磷区磷素成为限制因素,并且其他营养资源也相对短缺,从而不能支持更高水平的植物多样性,云南松因具有较强竞争力而生态优势更高.

    富磷区土壤有效磷土壤养分云南松群落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渠井结合灌区农户灌溉用水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潘嘉培降亚楠
    293-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文模型中耦合准确模拟农户灌溉用水行为的模块可以构建更符合实际的灌区水循环模型,可以定量计算农户灌溉用水对渠井结合灌区水循环的影响.以典型渠井结合灌区——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农户灌溉用水数据,在深入分析灌溉用水影响因素互馈关系和渠井结合灌区水循环特征的基础上,采用Python语言构建了渠井结合灌区农户灌溉用水模型(HCLU模型),该模型由水文、作物、农户生计和灌溉行为4个模块组成,可以概化灌溉用水的各个环节并实现农户灌溉行为与水文物理过程之间的紧密耦合,定量计算灌溉水源、灌溉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溉方式等对灌区水循环的影响,模拟作物产量与灌溉量的关系,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渠井结合灌区农户灌溉用水模型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