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气与石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气与石油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天然气与石油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宋德琦

双月刊

1006-5539

cnpc-ngo@cnpc.com.cn

028-8601447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升华路6号

天然气与石油/Journal Natural Gas and Oi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技术性期刊。以推广国内外油气田地面建设先进技术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油气储运、油气加工、通信与自动控制、腐蚀与防腐、机械设备、电力、热工、采暖通风、环境保护、给排水、工程地质及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经济、计算机应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中和目标下CCUS产业特征和趋势及支持政策分析

    王震张晓舟周彦希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发展势头迅猛,但受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和所处发展阶段的共同影响,整体尚未完全实现产业化发展,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节奏存在差异.CCUS产业特征和趋势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明确当前主要由欧美地区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产业链上的价值传递促进商业模式逐渐多元化,碳价逐步抬升推动项目经济性初显,油气企业主导产业发展,离岸集群枢纽模式成为产业主流.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对CCUS的支持政策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税收抵免、碳市场和财政补贴等.通过对当前在建或规划的离岸碳封存集群项目的特征分析,得出政府的支持政策是第一驱动力,具有碳中和雄心并且把握核心竞争力的油气公司是项目开发主体.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中国在CCUS产业孵化培育阶段的相关建议,需要政府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加快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企业加强标准规范研究,同心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碳中和CCUS产业特征发展趋势支持政策

    中国CCS/CCUS发展瓶颈与应对策略

    刘贵洲方瑞瑞窦立荣甘先翔...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能够与传统能源耦合进行深度减碳,是碳中和重要的技术选择和推手.由于中国能源结构的煤基特点,发展CCS/CCUS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必经路径.目前中国CCS/CCUS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短板有待补齐:技术成熟度、集成度低,顶层设计缺失、宏观规划不足,市场机制、政策激励与基础设施等商业化基础薄弱,大型项目商业模式仍不明确,法律框架与标准化空白,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CCS/CCUS的规模化发展.为此建议:国家层面上要把握能源转型的窗口期,做好政策规划与顶层设计,出台系统的政策体系激励产业发展,健全法律框架和技术标准,在管道布局上要未雨绸缪,技术创新要明确重点,丰富、完善碳交易市场与碳税机制,合力构筑有助于CCS/CCUS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

    CCSCCUS商业化应对策略

    Y国J区块CO2吞吐方案优化及试验效果评价

    曲良超丁伟卢学赢张晓玲...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Y国J区块主力油气田G为中孔、中渗、带边底水和薄油环的砂岩凝析气藏,针对油环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比较分散和油藏压力保持低的问题,提出了 CO2吞吐提高油环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优化CO2吞吐过程中注采参数,进行动态跟踪分析,明确了补充地层能量和控抑底水是吞吐致效的主要机制;总结出非混相驱、超稀饱和原油直井开发、吞吐前地层能量亏空严重和施工过程中注入不连续且焖井时间过长是影响吞吐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以生产保障、增产增效和碳埋存为目标,建立了研究区不同含水率下的合理吞吐参数图版.研究成果可为CO2吞吐技术在复杂断块砂岩气顶边水油气藏的应用提供借鉴.

    砂岩凝析气藏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CO2埋存

    榆树林油田CO2驱油矿场试验的思考与认识

    张玉伟杨铁军王文明杨正明...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榆树林油田主产层平均孔隙度11%,平均空气渗透率0.81~1.06 mD,为特低渗储层,经过近16年CO2驱油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促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规模化应用,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开发生产数据,对影响注气开发效果的混相压力、人工压裂和多层开发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定的"提压力、促混相"的开发方针可扩大局部混相区域和提高非混相区域混相能力,改善CO2非混相驱开发效果;通过超前注气,注入量达到0.02~0.03 HCPV之后采油井再射孔投产,可以使1 mD左右特低渗储层不压裂就实现压裂井水驱开发相当的采油强度,优选压裂井、层和参数可实现油井引效、稳产和增产;多层砂岩油田开发,应以射主力层为主,先射渗透率相近且渗透率较低层,射开层数控制在2~3层,有利于减少无效注气,加强分注井管理、不断优化分注参数有利于提高分注效果.研究结果为CO2非混相驱油矿场实践及相关开发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CO2驱油非混相驱混相压力人工压裂分层注气

    中国石油主导制定油气行业首个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发布

    周舟
    27页

    "双碳"目标下石油公司发展CCUS-EGR的思考与建议

    孙秋分段晓文戴传瑞梁坤...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水气藏是中国天然气产量和储量的主体,目前有水气藏见水形势严峻,已成为气藏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影响产量、储量的关键因素.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方兴未艾,初步研究认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提高天然气采收率(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Enhanced Gas Recovery,CCUS-EGR)是实现有水气藏高效开发利用的极佳探索途径.理论上CCUS-EGR可以解决有水气藏的开发矛盾,同时开创多个层次的有利局面:首先可以达到源头治水的目的,通过补能置换大幅提高气藏采收率;其次可以同步实现封存CO2、解决油藏封存能力不足的问题,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另外通过碳埋存在市场赚取碳汇,助力石油公司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气藏开发和国家油气产量、储量工作目标的迫切需求,在"双碳"目标下针对石油公司CCUS-EGR发展策略提出建议:一是加快推进CCUS在天然气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规模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尽早形成完整的CCUS技术及工程体系;二是积极参与国家CO2法律法规和技术体系建设,营造CCUS发展环境;三是统筹考虑原油和天然气CCUS需求,完善机制体制,致力于打造完整碳产业链,引领中国未来CCUS产业发展.

    气藏开发CCUSCO2EGR双碳能源安全储量

    起伏地区超临界CO2长输管道瞬态分析计算研究

    苗青赵虎欧阳欣尹浩然...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临界CO2长输管道区别于输油输气管道,与部分液化烃类管道类似,需考虑临界温度和压力变化造成的相变甚至气化,同时需考虑干线阀门关闭造成的水击影响.以某CO2长输管道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对超临界CO2管道输送进行水击和停输气化研究,结果表明:管道阀室阀门关闭会产生压力波,关阀位置影响水击压力变化,关阀时间对压力影响较小.关阀位置和地温条件均影响停输气化时间.考虑工程实践中管输介质通常为含杂质CO2,通过模拟分析其物性特点,发现杂质会改变CO2相特性,体现在改变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并产生一个气液两相包络线或区域,从而影响超临界区域.研究结果对超临界CO2长输管道输送工艺具有指导意义,可为CO2长输管道设计及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超临界CO2长输管道杂质瞬态分析停输

    CCUS-EOR监测预警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檀朝东焉科鑫刘天宇李秋实...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提高油藏采收率(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Enhanced Oil Recovery,CCUS-EOR)技术是目前最现实、有效、可行的碳减排技术,但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CO2泄漏的风险.为保障CO2驱油效果和系统安全,需要对包括CO2注入、驱油、埋存、采出、集输、回注等全流程进行监测、评价、预警.通过对国内外百余个CCUS-EOR项目的文献调研,系统分析了各种监测技术的特点、应用场景、应用问题,从监测体系和关键技术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CCUS监测预警技术进展.同时,指出了 CCUS-EOR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针对推动CCUS-EOR发展提出了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研制关键装备、深化数智技术研究、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议.

    CCUS-EOR监测体系预警系统技术进展建议

    油气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存在问题探讨

    康敬程李昕宇罗贝维陈华...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油气生产领域碳排放核算的相关研究大多针对整个油气行业,缺乏从具体油气生产过程出发且适用于各油气生产单位的碳排放核算研究.分析了 目前通用碳排放核算技术的原理,总结了针对油气行业的碳排放核算规范,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为例,模拟了具体油气生产单位进行实际碳排放核算的过程,分析了实际核算时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目前油气生产使用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由普查性方法改进而来,理论制定明确规范,但实际执行存在一定问题;油气行业缺乏准确的碳排放因子参数,应当进行典型项目的全流程碳排放核算实例研究;目前公开数据多数由旧的油气生产参数计算所得,有可能夸大了中国油气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国内油气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核算方法规范合理,但某些碳排放因子不准确.建议油气生产单位开展典型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核算,以此确定并公布合理的碳排放因子.可为小规模油气生产单位确立实用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提供参考.

    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系数碳中和油气工业

    原油管道行业碳足迹核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张国旗孙东旭孟瑶胡志勇...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各行业均把降低碳排放作为管控重点,原油管道行业面临巨大的减碳挑战.碳足迹核算是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核算出从产品生产到回收全链条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基于碳足迹的定义与标准,提出原油管道行业碳足迹核算方法,并选取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对中国原油管道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加强重点用能设备管理,引入多种低碳工艺设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原油管道行业碳足迹核算提供参考.

    原油管道CO2排放碳足迹核算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