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

高文华(兼)

月刊

1004-325X

tsgjsvip@vip.sina.com

0451-85990515

150090

哈尔滨市长江路218号

图书馆建设/Journal Library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开展图书情报界的学术交流,普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传播图书情报工作的先进经验。以理论建设、业务建设、图书馆文化三个版块为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不政策: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零门槛"服务的制度创新方向

    程焕文刘佳亲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调查和网络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办证收费、借阅限量、超期罚款是障碍民众进入公共图书馆的三道门槛,其本质是对用户信用的不信任,并提出新时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开放服务必须充分信任民众,以办证不要证、借阅不限量、超期不罚款为制度创新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图书馆证借阅量超期罚款

    非遗语境下徽州文书抢救性保护的科学体系构建

    苏日娜王蕾童翠萍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语境下的"抢救性保护"概念基础上,从指导原则和灾害管理的层面展开讨论,提出徽州文书抢救性保护工作需要遵从多元性、原生性和普适性的原则,徽州文书的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防灾对策、应急响应、修复保护五个方面,灾害管理则需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以最终实现徽州文书的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文书抢救性保护灾害管理

    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研究

    伍婉华苏日娜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保障.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的国家法律政策和广东省法规条例,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在已有法律政策基础上,从发展过程、工作机制、记录成果三个维度,探讨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随着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深化,当前现有非遗的法律政策仅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但无法提供精准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建议非遗法律政策可以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推动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乃至其他同类型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非遗法律政策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非遗档案管理研究

    伍婉华苏日娜王蕾
    33-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作为非遗开发基础的非遗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相对成熟的非遗建档理论基础上探讨非遗档案管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基于此,以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档案管理工作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和访谈法,调查和分析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档案及非遗档案的管理情况和开发进程,结合协同治理理论和档案管理方法,对非遗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以下优化策略: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推动非遗数据库建设进程;突出省非遗保护中心统筹主导地位,落实非遗档案管理标准的实施;提高非遗传承人参与积极性,承担传承教学的责任;组建专业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实现规范管理抢救性记录档案.

    非遗档案档案整理档案开发协同治理理论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档案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视角下的蒙藏维多语言用户画像研究

    姚胜译徐爽樊舒吴丹...
    44-5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文化服务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多语言用户进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调研,是建设好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民族文化资源融合的必要前提.基于对内蒙、西藏和新疆三个民族地区多语言用户在功能、资源和服务终端三个方面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求进行的聚类与统计分析,构建了积极需求型、潜在需求型和偏好需求型三种类型的用户画像,同时还就健全多语言服务功能、丰富多语言数字资源和拓展多元化服务形式对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建议.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需求多语言用户用户画像少数民族

    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信息组织标准规范体系构建

    孙国烨吴丹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信息组织标准规范体系,对于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信息组织标准规范的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后可以发现,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多语言信息组织标准方面存在缺失.因此,结合世界数字图书馆、欧洲数字图书馆等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多语言信息组织实践,从对象数据标准、元数据标准、知识组织标准三方面构建了我国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信息组织的标准规范体系.

    多语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信息组织标准规范语义融合

    面向藏族传统节日的汉藏双语本体构建

    陆柳杏吴丹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环境语义化与多语言化的发展趋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体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语义化提供了帮助.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语言实践欠缺,少数民族语言受到的关注度不高.为了顺应语义化和多语言化的发展趋势,帮助少数民族语言用户更好地获取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以藏语和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节日为例,参考"七步法",在复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常用本体CIDOC CRM的基础上,构建了藏族传统节日的本体模型.在该本体模型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数据源来实现汉语术语与藏语之间的翻译,从而完成面向藏族传统节日的汉藏双语本体构建.

    传统节日多语言本体汉藏双语本体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于学术论文全文的跨语言研究方法自动分类研究

    田亮李博闻章成志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识别学术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方法的评估、方法使用行为分析、方法检索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学术论文研究方法的自动分类离不开大量训练语料,但论文研究方法标注成本高昂,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标注数据对于降低标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图书情报领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验比较了基于英文摘要的单语言方法和基于全文的跨语言方法,进而说明了使用跨语言方法的必要性;其次比较了两种跨语言方法在跨语言研究方法分类中的效果;最后对本文提出的一种学术论文全文处理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学术论文全文的跨语言方法明显优于基于英文摘要的单语言方法,基于机器翻译的方法比基于跨语言预训练模型的方法更优.此外,实验表明针对学术论文全文的长文本处理方法相较于基线方法有明显提升.

    研究方法自动分类跨语言文本分类多标签分类学术论文全文内容

    基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命名实体识别与翻译的跨语言信息检索研究

    梁少博朱慧宁吴丹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多语言组织与检索,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戏剧文化资源是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南地方戏剧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命名实体的双语词典,采用提问式翻译策略来实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语种统一,实现了对湖南地方戏剧资源的中英文跨语言信息检索,并对其跨语言信息检索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跨语言信息检索方法提升了检索性能,为戏曲文化资源的跨语言信息检索提供了支撑.

    跨语言检索信息检索公共数字文化命名实体双语词典湖南地方戏剧资源

    负责任创新视域下的信息资源管理(LIS)研究:初步展望与思考

    肖鹏蔡沅欣陈苗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信息资源管理(LIS)更加紧密地嵌入公共文化、社会平等、数据管理、健康信息传播等当代社会的核心命题,体现了向社会与民众"负责任"的学科意识和发展理念.这种"负责任"的意识为"负责任创新"引入LIS学科奠定了基础.以"社会责任"为交切点,探讨负责任创新与LIS研究之间的关联,并从伦理道德规范、创新应用等方面,分析负责任创新对LIS学科的可能贡献,同时还提出在负责任创新的视域下开展LIS研究,其关键在于构建领域内的负责任创新理论和实践框架.

    信息资源管理负责任创新负责任创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