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

高文华(兼)

月刊

1004-325X

tsgjsvip@vip.sina.com

0451-85990515

150090

哈尔滨市长江路218号

图书馆建设/Journal Library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开展图书情报界的学术交流,普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传播图书情报工作的先进经验。以理论建设、业务建设、图书馆文化三个版块为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记忆资源推荐系统界面设计研究

    张洋罗婷予Miguel Baptista Nunes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的累积使数字记忆平台面临的信息过载问题日益严重.智能推荐系统作为连接用户和资源的中介桥梁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业界和学术界一致认为推荐系统的界面设计对用户体验有着深远的影响.采用设计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数字记忆资源推荐系统原型的开发和基于该系统的用户研究构建数字记忆资源推荐系统界面设计相关理论,发现在数字记忆情境下资源列表页面布局与用户感知决策效率显著相关,在推荐页面充分地展示资源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提升用户对系统有用性的感知.另外,通过对问卷中开放性问题的质性分析,创新性地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用于指导数字记忆资源推荐系统界面设计的模型.

    数字记忆推荐系统用户体验用户研究界面设计

    科研人员视角下科学数据安全风险识别框架探究

    刘桂锋阮冰颖苏文成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数据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安全风险影响着科学研究每个过程的研究结果.采用访谈法,对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42个学科大类的51位科研人员进行访谈,借助NVivo11Plus质性分析软件,结合扎根理论方法,对51个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基于此,构建科学数据安全风险识别框架,按照维度剖析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外部环境与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关系结构:第一,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的科学数据安全风险存在异同点;第二,科研人员最关注科学数据收集阶段、科学数据处理阶段、科学数据存储阶段的安全;第三,政策、资金、设备、平台、数据五个维度是科学数据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第四,资金、设备是科学数据安全的基础保障.据此,从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角度为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规避科学数据安全风险提出对策.

    科学数据数据安全科研人员扎根理论风险识别

    多样合作与机构引导:德国数字人文项目特点及启示探析

    徐彤阳王淑怡
    92-10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网络调查、文本分析等方法收集德国数字人文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德国数字人文项目从内容上分为文化研究项目、历史研究项目以及数字人文基础设施项目三个类别;具有项目内容广泛、重视编目工作与元数据开发,基础设施功能全面、专注服务人文学者,区域与多种类机构有机合作以及图书馆高度参与四个特点.对我国进行相关工作带来以下的启示:将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于第三产业,提升开放获取程度;加快数字人文工作范式创建,充分应用技术;加强国际、区域与机构合作,整合各类资源;发挥高校及图书馆固有优势,引领学科进步.

    德国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

    欧洲补贴式人文社科学术专著OA出版的利益博弈和启示

    徐志玮刘玉华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社会学的资本概念,揭示高校图书馆、非营利性OA出版社、营利性中介机构、出版资助机构和学术作者等多元化行动者在人文社科学术专著OA出版中为争夺文化和经济资本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分析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最终发现,欧洲补贴式人文社科专著OA出版是一个创新的学术出版模式,繁荣了商业化经营机构和非营利性出版社的发展,Knowledge Unlatched在这种模式支持下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型商业化OA学术专著出版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获得了高校图书馆和出版社的认可,但它采取的经营策略对非营利性机构的发展造成了威胁,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在合作中需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经营.

    补贴人文社科学术专著开放获取数字出版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早期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陈素园赵敏张娟娟李适...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能力成为新时代的核心能力之一,家庭成为影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共图书馆在推广阅读方面有独特作用.以国家相关政策和互联网思维理论为依据,建构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早期阅读推广模式.该模式以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家庭和幼儿园为核心要素,以互联网思维理论为内部运作机理,以"优劣互补"原则糅合四大要素的优势领域——家庭可成为早期阅读开展的中心,幼儿园可为家庭亲子阅读提供专业指导,公共图书馆可为早期阅读提供优质资源与服务,"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三者能够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该模式的实践策略为:公共图书馆主导建设与管理图书资源库;家庭为主体积极落实早期阅读活动;幼儿园主动夯实家庭亲子阅读指导与服务;"三位一体"扎实推进线下阅读.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早期阅读阅读推广

    民族地区居民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研究

    苏福林斌洪芳林邓珊珊...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样本调查数据来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民族地区居民健康信息查询行为数据.使用联合分析方法、杰卡德系数分析方法对用户健康状况、多源健康信息查询行为过程和行为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居民家庭因素对其健康信息查询行为存在非常明显的影响;学历与职业是健康信息行为的重要外部因素;民族地区健康信息状态符合"信息贫困"的基本特征;受"个人健康信息世界"和"健康素养鸿沟"的影响,民族地区居民健康信息查询高度依靠线下专家咨询,网络健康信息查询频率和比例尚且不高.最后,从民族地区健康信息贫困的相关政策治理、居民健康技能水平、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与服务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图书情报机构展开民族地区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的对策.

    民族地区健康信息查询行为信息贫困贵州省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1998-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彭雷霆刘婉娜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当前我国文化扶贫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基于1998-2018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共文化财政资金投入、服务设施规模、公共文化活动供给对我国贫困减缓具有显著正相关;公共文化人力资源供给与我国贫困减缓显著负相关.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减贫机理及实证检验结果,建议在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减贫、防贫的独特作用的基础上,采取加大公共文化资金供给、强化设施文化教育作用、实施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策略、转变原有公共文化人力供给模式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减贫效应的发挥.

    公共文化服务减贫效应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的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冯献李瑾崔凯孙想...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居民的普遍采纳是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扩散与价值实现的必要前提,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识别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行为,从信息技术因素、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及信息环境4类因素构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模型,并以650个北京市乡村居民样本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行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发现,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等信息生态4类因子均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使用态度,进而显著促进其采纳意愿.建议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者要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改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适用性、提升乡村居民数字化基础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氛围,推动乡村居民参与公共数字文化.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采纳意愿信息生态乡村居民

    美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祁志伟胡世文
    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为我国提供借鉴和启示.以美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与模式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整体性体系、土著部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以公共图书馆为载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社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美国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践基于《农村一代》倡议,以创意为驱动,并依靠于清晰的政府职能设置和基金会的支持.参鉴美国的实践经验,我国亟需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强化政策与职能支持、构建多主体伙伴关系与挖掘潜在文化资源.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美国农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法律解读和制度构建

    邓杰明
    157-166,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问题童书"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心身健康,法律针对此问题规定了保障未成年人免受不宜或不当材料和信息的侵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为视角,探讨该条文中对未成年人"内容不适宜"的法律标准,并对其进行道德解读、标准解读、司法解读和国际法解读等多维解读,最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法律性质和公共图书馆客观实践提出三种以"利益主体"为导向的制度构建模式:以公共图书馆主导的刚性模式、以读者群为诉求的柔性模式、混合模式.

    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法律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