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杂志

缪其浩

月刊

1000-4254

tsgzz@libnet.sh.cn

021-54051586 54039581

200040

上海市长乐路746号

图书馆杂志/Journal Library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图书馆杂志》(月刊)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1982年创刊,以理论探索与实践并重著称,尤其关注当代图书馆活动的总结与交流,受到读者欢迎。创刊3年邮发量即攀升至全国同类刊物之最,20年来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理论探索、工作研究(辖公共、学校、科研图书馆分栏)、新技术应用、海外眺望、专业教育、新书推荐和文史天地等8个内容版块,全面传递专业活动与研究的最新信息。刊中刊2种:“讲座经典”刊出上海图书馆讲座每月最佳报告文本;“悦读时空”为名家读书、评书的动态报道。在历年来各种核心、优秀期刊评比中,得到专业内外、专家同行一致肯定,全部上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推广服务项目研究与启示

    刘一鸣阳顺
    97-11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调查并分析德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推广服务项目现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参考借鉴.采用网络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选取15所德国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从项目的概况、类型、特色、经验等层面展开论述.德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数字阅读推广项目围绕"数字课程培训""数字创新实践""数字困惑解答""数字安全防范"4大主题开展,具有推广理念先进、推广架构完善、推广内容丰富的特点.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时关注未成年人,革新推广服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健全推广服务架构;紧跟数字时代步伐,拓展推广服务内容.

    数字阅读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德国未成年人

    解构与活化:基于双视角的地方志多粒度知识服务模型

    黎安润泽牛力郑金月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志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和珍贵典籍,承载着完整的地方文化脉络,为人文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论据.地方志内容翔实,具有鲜明的多粒度特征与知识价值.因此在方法论层面,基于双视角思维提出地方志多粒度知识服务模型:一是在主体视角下探讨知识服务提供者如何实现地方志内容的分步解构,进行不同粒度的内容开发;二是在客体视角下探讨如何针对知识服务接受者的多元化需求,基于不同粒度的内容提供服务.在实证验证层面,以"《浙江通志》中的西湖印记"为案例对象,为提升地方志资源的利用率、透视地区发展历程、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路径参考.

    地方志双视角多粒度解构内容活化服务

    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的公众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刘周颖赵宇翔张妍张轩慧...
    12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是借助公众力量实现文化数据价值的有效创新方式.本文探究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路径,为此类竞赛设计及组织提供相关建议.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从竞赛任务设计、奖励设置及社会支持3个方面构建公众参与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随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相关因素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具体影响.在竞赛任务特征方面,胜任感和关联感越高,参与意愿越强.在竞赛奖励特征方面,奖励强度会正向影响公众参与意愿,奖励差距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影响关系呈"倒U型".在参与意愿转化为参与行为过程中,社会支持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社区支持、同伴支持和组织支持.本研究丰富了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公众参与行为的理论基础,并为竞赛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及管理建议.

    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公众参与影响因素

    张之洞"通经"思想与《书目答问》经部著录分类探析

    房亮
    136-14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之洞从"通经"思想出发,改变了古代书目"聚传习一部古典之书为一类"的分类原则以及"以时为次"罗列经部文献清单的著录标准.《书目答问》首先区分"经"与"经说",确立"正经"具有公理前提性,也是所有"经说"的对象和基础;其次,又将"经说"区分为"古注"与后续的列朝"经说".前者是"经说"典范,故亦称"正注",并成为后者的标杆.由此形成从"正经"到"正注"再到列朝"经说"的由源竟流的学术演进之迹;反过来,从列朝"经说"到"正注"再到"正经"的因流溯源,则成为"通经"从而表彰儒家经典价值的必由进路.至少就经部而言,"通经"的学术诉求比目录学自身的逻辑更为本质地制约着《书目答问》的文献著录与分类.

    张之洞《书目答问》通经思想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采进本与清代医学知识之共享

    李瑞金
    143-15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著存医学典籍197部,文献来源主要为敕撰本、永乐大典本、内府藏本、通行本、各省采进本、私人进献本六类,各省采进本和私人进献本分别占48.71%和25.41%,构成医家类文献的主要来源.对采进本地域归属及医者籍贯的量化考察,可以反映自明以来到清中叶以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为主的江南医学发展的繁盛.由政府主导的《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将散布在各地的历代书籍聚拢于中央,进行统一整理与编纂,作为一部大型知识集成承担了清代知识社会的"智库"角色.江浙地区私人藏书家医学书籍的进献,从秘不外借到公开阅读,使得医学经典得以重现."南三阁"面向社会的开放亦广开医学知识共享之便利,进而推动了清代江南医学的发展.《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以书籍为主体构建起来的医学知识共享,为习医人士把握医学典籍和医学学术研究提供了门径.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采进本医学知识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