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吴卫东

双月刊

1671-1351

tssyxb@163.com

0938-8361326

741001

甘肃天水市滨河西路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学术前沿、探析社会热点、具有学术创见与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刊物以注重学术品味,做西部文章,办陇上名刊为追求。欢迎国内作者惠赐佳作,以共同繁荣我国科技文化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回归"叙事与存在呈示——重读汪曾祺《复仇》

    尤作勇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故事类型上,《复仇》是一个关于"回归"的故事.复仇者的人生轨迹在空间上经历了家——路上——寺庙(存在之家)这样一个近乎圆形的图式.这种故事类型的外在结构同时蕴涵了小说更内在的叙事理路,即重新讲述"出走"的故事、"漂泊"的故事以及"回归"的故事,并揭示出处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叙事圈中的"出走"与"漂泊"叙事的虚妄性以及感性个体走向回归的必然性.

    《复仇》"出走""漂泊""回归"

    知屈以注骚,因文而得人——论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九章》的训诂特点

    梁艳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骥是清代楚辞学三大家之一,其注骚贯以尊屈之思想,训释既有清代朴学的学术特点,又有与屈原精神共鸣的文学家意识.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九章》在训释、考据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前人的特点,一是既有对前人注本的继承沿袭,又有广引书证训释屈作原文,驳正旧说的训诂创见;二是贯穿融会全书方得古人命意所在的注疏理念,能够依据地理,考原作者涉历之后先,以定所作之时地;三是训释方法上兼有义训和声训,且能取象表词,辨物之形貌,又多借训诂寄托讽喻.整体上,蒋骥注骚既还原了屈原作品的本来面貌,又彰显了《楚辞》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一定程度上,使《楚辞》从历代依经注骚的训释方法中解放出来,这在《楚辞》及《九章》的研究上可谓影响深远.

    蒋骥楚辞九章训诂

    甘肃秦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探索

    雍际春
    105-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秦文化资源集中分布于渭河上游的天水市和嘉陵江源头西汉水上游的陇南市礼县等地.近年来,在秦人兴起的"两河流域"新发现秦文化遗址80处.一批重要遗址的大规模发掘使尘封两千多年的秦人早期历史开始露出真容,甘肃因此也成为秦文化资源大省.目前,甘肃秦文化资源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亟需从整合、规划和机制改革上寻求突破.

    甘肃两河流域秦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相见礼诠释与传播下的关陇地区北朝维摩诘图像研究

    王一潮孙月庄博杰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陇地区有一批不同于敦煌和东部中原地区的北朝时期维摩诘图像遗存,其技法形式和造型样式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些维摩诘图像通过北朝时期人们的描述、制造、观看等表征系统的建构,体现出外来文化与中国思想的交流与互动.它们是历史时空中人们所建构的物质记忆形式,在历史语境中扮演了文化交流的角色,而这也是制作者、赞助者与观看者共同参与互动的结果.关陇地区维摩诘图像的流传除了有社会与仪礼等观念的支撑,也和某种逐渐积淀下来的图像传统有关.

    关陇地区维摩诘图像

    麦积山石窟乐舞图像中的乐伎、乐器、乐队及文化信息解析

    曾杰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积山石窟的乐舞图像多为北朝时期的文物遗迹.在北魏早期,乐伎形象具有西域少数民族风格,之后逐渐向中原汉族风格演变.麦积山石窟的乐器图像多注重写实,胡乐在乐器图像中占有一定比例,绘制细腻,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在127窟的一铺经变画中,出现了我国较早的经变画乐队,乐队具备一定规模,这与同一时期流行的西凉乐有着密切关系.整体来看,麦积山石窟乐舞图像的中原传统文化特征较突出,同时体现出西域、鲜卑、南朝等乐舞风格并存的多元化特征.

    麦积山石窟乐舞图像北朝乐伎西凉乐

    作品选

    封2页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