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文明素养及价值体认现代化的特征日益明显,社会的伦理道德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激活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实现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在异质化的现代社会筑牢伦理之基?这些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此,2023年11月25-26日,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举办"伦理道德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会议,就现代化进程中伦理道德发展的新方向、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约请部分与会学者撰文,以飨读者.李萍教授从历史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伦理觉悟"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启蒙意义.她认为,"伦理觉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发展具有某种内在的历史契合性,现代文明的发展必须保持文化自觉,保持文化反省力、批判力,特别是在文明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这种"觉悟"显得尤为关键.贺来教授强调,在异质化的现代社会寻求"共同生活"的伦理之道,是西方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都难以回避的重大伦理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对中国传统伦理体系进行批判性反思,既吸取其有益的资源,又对其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王淑芹教授认为,道德分歧与社会团结矛盾的凸显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必须妥善处理道德分歧与社会团结之间的关系,使二者间的张力在相互成就中实现和谐平衡.谈际尊研究员提出,权利性道德作为一种"批判性道德",在试图冲破传统道德束缚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道德异化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权利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而不是将之视为社会实践的道德依据或美好生活的道德合法性基础.庞俊来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立足于文明的价值内核,唯此才能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文明位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才能获得精神支撑.涛慕思·博格(Thomas Pogge)教授认为,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出对抗性,这不仅加剧了出现暴力灾难的潜在风险,而且阻碍了道德上颇为紧迫的各种倡议与改革合作的推出.他呼吁推动国际关系向道德化方向发展,为更深入的改革奠定信任与尊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