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海洋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海洋学学报
应用海洋学学报

余兴光

季刊

2095-4972

twhxbjb@163.com

0592-2195251

361005

厦门市大学路178号

应用海洋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Oceanograph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台湾海峡及其邻区海域(东海、南海)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海洋地质与地震学、海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海洋生物、水产、化学、环保、水文、气象、港工、地质、地震等单位和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L0梯度平滑与图像分块聚类的海天线检测

    郑兵董超胡海驹陈焱琨...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天线检测在海洋工程安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真实海洋环境中的海天线检测易受云朵、海浪、光照变化、目标遮挡物、边界模糊等外界干扰.为了实现对真实海洋环境中海天线的检测,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L0 梯度平滑和图像分块聚类的海天线检测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L0 梯度平滑滤波,以增强海天线边缘,弱化非海天线因素干扰;接着,将图像沿着竖直方向分割成若干等宽图像块,以降低整体环境干扰,加强局部海天线检测效果;然后,通过Canny算子和霍夫变换提取每个分割图像块中的直线段;最后,采取K-means聚类算法提取每个图像块中的海天线段,拟合生成完整海天线.实验结果表明,在真实的海天线数据集中,本研究方法获取的矩形框重叠率平均精度为93.22%,角度差平均精度为 7.66%,均高于文中选取的近年典型对比算法.满足实际海天线检测抗干扰强、准确率高、适应性广等要求.

    海洋水文学海天线检测L0梯度平滑滤波图像分块K-means线段聚类

    基于时序InSAR的九龙江河口地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刘春雷张媛静陆晨明李亚松...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九龙江河口地区地面沉降情况,本研究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er,PS-InSAR)技术获取了2017 年1 月至2022年3 月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信息和演变规律,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水文地质调查监测资料对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和PS-InSAR两种方法均发现在研究期间九龙河口地区地面整体呈现出沉降趋势,SBAS-InSAR监测结果发现研究区沉降速率为6.2 mm/a;研究期间该区域的沉降中心持续扩大且沉降量呈增加趋势,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250 mm以上,主要分布在浮宫镇中南部地区、海澄镇、东园镇中南部地区、角美镇和榜山镇东南部地区;该区域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养殖,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淤泥层发生固结排水、压密,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海洋地质学地面沉降Sentinel-1A时序InSAR技术九龙江河口

    深沪湾末次冰期以来的地层结构及古环境演变

    王恒波李海东张汉女钟贵才...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深沪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声学地层和地质钻孔沉积地层的对比,并结合沉积物的粒度、微体古生物以及AMS14 C测年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以来的地层层序,探讨了深沪湾的古环境演变.深沪湾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自上而下划分的5 个声学地层单元与钻孔岩芯划分的5 个沉积地层单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8.2 ka BP左右,全新世海侵使得海水进入深沪湾海域,海平面低于现今海平面10~12 m,气候凉爽;7 ka BP 左右海水到达现今海平面位置,并于6kaBP左右到达最高,约比现今海平面高2~3 m,气候温暖湿润,这一时期,近岸大量裸子植物被海水淹没并被沉积物快速掩埋;5 850~5 642 a BP 研究区温度降低,该降温活动持续到 2ka BP左右,气候凉爽干燥;2 ka BP以来温度逐渐上升,600 a BP左右有一个相对冷期,之后温度又逐渐上升至现今水平.

    海洋地质学浅地层剖面沉积层序末次冰期古环境深沪湾

    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多元统计分析:空间关系、生态风险和来源识别

    王伟力林彩刘洋黄海宁...
    13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湾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探究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污染程度和可能来源,本研究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采用地质累计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定量分析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利用自组织映射(SOM)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评估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中Zn的平均含量最高,Hg平均含量最低;除个别站位的Pb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Igeo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污染元素为Pb、Hg和Cu;PERI结果表明Hg是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SOM 和PMF模型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工业生产活动的共同影响,各来源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9.65%、29.15%和31.20%.

    海洋化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PMF模型来源钦州湾

    石斑鱼转录因子NR1D1和NR1D2在冷胁迫中的调控作用

    苗奔奔林楚曹文科梁燕珊...
    14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NR1D1 和NR1D2 转录因子属于核受体转录因子家族,二者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尤其在昼夜节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NR1D1 和NR1D2 的蛋白质分子特征以及在冷胁迫下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基因调控关系以及它们所参与的通路,揭示它们在鱼类低温环境中的功能作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显示NR1D1 和NR1D2 基因序列均有23 个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质均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NR1D1 和NR1D2 蛋白质均含有ZF-C4 类锌脂蛋白结构域和Hormone_Recep核激素受体的配体结合域,主要配体为含铁原卟啉IX.这两种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且与昼夜节律通路的多个关键基因有直接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冷胁迫下NR1D1 和NR1D2作为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昼夜节律调节并促进糖脂代谢、线粒体氧化等过程,为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必要的能量,有助于增强其耐寒性.

    海洋生物学珍珠龙胆石斑鱼冷胁迫核受体转录因子家族昼夜节律调节

    大黄鱼FcRs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初步功能分析

    杨玉生程安怡张亚萌崔正伟...
    160-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Fc受体(Fc Receptors,FcRs)是一类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特异性结合,介导多种免疫反应的受体分子.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6 个 FcRs 基因,分别是 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LcFcγRⅢ、LcFcRL5 和LcFcRLA,其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 1 070、2 486、1 145、1 955、4 125、1 659 bp.大黄鱼的6 个LcFcRs都具有一个信号肽和 2~8 个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LcFcγRⅡ、LcFcγRⅢ和LcFcRL5 还包含一个跨膜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和LcFcγRⅢ主要在鳃或肠等黏膜组织中表达,而LcFcRL5 和LcFcRLA主要在脾和头肾等系统免疫组织中表达;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刺激后,这6 个LcFcRs基因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在不同时间出现了显著上调;双链RNA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6 个LcFcRs在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而LcFcRL5 在脾脏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在头肾中则明显下调,提示大黄鱼FcRs可能在LPS和Poly(I:C)诱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但又不同的作用.

    海洋生物学大黄鱼FcRs免疫球蛋白分子克隆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对ARTP诱变的一株高产淀粉酶韩国普李斯特氏菌的关键基因研究

    何伟王灵刘景川黄仕新...
    171-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一株海洋来源的韩国普李斯特氏菌(Priestia koreensis FS-1)产淀粉酶的能力,对该株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技术进行了诱变选育.结果显示:经过诱变选育后得到一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90%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P.koreen-sis FS-103.为解析该突变菌株酶活力增加的分子机制,对突变菌株P.koreensis FS-103 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比对分析研究.相关分析显示:首先,P.koreensis FS-103 的基因组中乙酰化修饰、抗氧化作用以及同义突变相关的基因发生了遗传变异;其次,对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功能和变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P.koreensis FS-103 转录、翻译和翻译后修饰过程相关基因均上调.经过ARTP诱变以后的突变菌株P.koreensis FS-103 淀粉酶活力提升的原因是以上功能基因发生上调效应.

    海洋生物学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韩国普李斯特氏菌淀粉酶全基因组重测序

    西印度洋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酶学特性初步研究

    吴旭东童凡夏钰华黄仕新...
    18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西印度洋表层沉积物中筛选获得 1 株高抗性、稳定性好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XN149,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以及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了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XN149 为漳州芽孢杆菌(Bacillus zhangzhouensis),具有较高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酶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65℃,最佳pH为6.0,该条件下发酵48h后粗酶液酶活力为(60.19±0.31)U/mL.在30~60℃及pH为 5.0~8.0 时酶活性稳定性较高,Fe3+、Mn2+对该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a2+对其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漳州芽孢杆菌XN149 是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所产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一定的酸碱耐受性,具有潜在的产业应用开发价值.

    海洋生物学海洋细菌漳州芽孢杆菌筛选纤维素酶酶学特性

    伊姆裸甲藻溶藻菌LD-B3的分离鉴定及溶藻作用

    李俊佳陈磊王君玥蔡月凤...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有害藻华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伊姆裸甲藻(Gym-nodinium impudicum)是一种典型有害藻华原因种,开展其溶藻菌筛选工作,将有利于该种藻华的防控研究.本研究从伊姆裸甲藻藻华发生海域,分离一株针对藻华原因种的溶藻菌 LD-B3,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菌藻共培养结果显示,2.0%终浓度LD-B3 菌液添加72h后,伊姆裸甲藻溶藻率达81.06%,且溶藻效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显微观察和生理参数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D-B3 可导致伊姆裸甲藻细胞链断裂,最大光合效率(Fv/Fm)下降.溶藻方式研究发现,菌株LD-B3 主要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实现溶藻,且这类物质对温度较为敏感,初步推断其可能为蛋白类物质.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D-B3 在伊姆裸甲藻溶藻剂开发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海洋生物学有害藻华伊姆裸甲藻溶藻菌假交替单胞菌

    《应用海洋学学报》征稿简则

    《应用海洋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