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信学报
中国通信学会
通信学报

中国通信学会

杨义先

月刊

1000-436X

xuebao@ptpress.com.cn

010-67110006-869、878、915

100062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80号通正国际大厦6层

通信学报/Journal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读者对象是通信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通信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通信学报》强大的审稿专家和编委会队伍,使学术刊物的质量和审稿通过速度得到了有力的保证,从而搭建了为作者和读者进行更好服务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软提示微调和强化学习的网络安全命名实体识别方法研究

    田泽庶刘春雨张云婷张嘉宇...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网络安全威胁不断涌现,网络安全命名实体识别重要性日益增加.针对现有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在网络安全领域识别准确率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软提示微调和强化学习的网络安全命名实体识别方法.通过结合软提示微调技术,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复杂性,精细调整大语言模型的识别能力,提升模型对网络安全命名实体的识别准确率,同时优化训练效率.此外,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安全实体筛选器,可以有效去除训练集中的低质量标注,从而提升识别准确率.在2个开源基准网络安全实体识别数据集上评估了所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F1值优于现有最佳的网络安全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网络安全命名实体识别软提示微调强化学习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基于格的卫星网络轻量化后量子接入认证方案

    王杉杉赵国锋徐川韩珍珍...
    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卫星网络的接入认证方案存在量子计算攻击,认证开销大和交互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的卫星网络轻量化后量子接入认证方案.在注册阶段,基于近似最短向量问题(SVP)的格密码哈希函数对用户身份进行保密,降低该阶段的计算时间并完成身份注册;在认证阶段,基于盆景树算法设计低维模乘模加的双向认证算法,将其算法复杂度从平方级降至线性级,进一步减少认证过程中的通信开销和卫星上的计算开销.理论证明,所提方案能够抵御量子计算攻击,性能分析表明,与格密码认证方案相比,所提方案至少减少150%的认证时间.

    卫星网络双向认证盆景树算法

    基于多目标公平感知的通感一体化恒模波形设计

    石明利李晓辉吕思婷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同时实现通感一体化系统的通信和感知功能,针对多目标的公平感知和多用户符号的无错误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公平感知的通感一体化恒模波形设计方法.该方法在考虑多用户数据符号无错误传输和波形恒模约束的前提下,建立联合波形和信号缩放因子优化的通感一体化波形设计模型.针对波形和信号缩放因子变量耦合的约束条件,利用交替优化算法进行处理.在优化波形子问题中,首先利用优化最小化算法获得原始子问题中目标照射功率和接收回波信噪比的非凸表达式的凸上界,然后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处理发射波形的恒模约束.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大化总目标照射功率和回波接收信噪比的波形设计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仅损失3 dB回波信噪比的情况下,能够提升多目标感知公平性,并保证通信数据符号的无错误传输.

    通感一体化恒模波形设计目标照射功率接收回波信噪比交替方向乘子法

    面向软件定义晶上系统的安全互连接口架构

    李沛杰沈剑良郭威曹志鹏...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软件定义晶上系统中芯粒互连接口缺乏动态性和异构性导致系统易被恶意芯粒攻击的问题,通过最大限度复用功能逻辑,提出一种动态异构冗余的安全互连接口架构.首先基于软件定义互连技术在电路结构、传输协议和报文结构上进行异构性设计,然后增加裁决调度机制实现威胁定位和动态重构,最后对所提架构进行了晶圆级芯粒流片验证.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安全互连接口架构在有限资源开销下具有良好的威胁检测、定位与动态防御效果.

    软件定义晶上系统动态异构冗余硬件安全拒绝服务内生安全

    面向元宇宙移动增强现实应用的异质内容主动缓存与个性化交付机制

    徐思雅付琦梦郭少勇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移动增强现实(MAR)应用异质数据内容传输和响应时延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元宇宙移动增强现实应用的异质内容主动缓存与个性化交付机制,首先综合考虑了用户特征和边缘节点服务能力,提出了用户行为和资源感知的边缘协作服务域构建方法;进而,基于协作服务域设计基于存储空间划分和用户偏好预测的异质内容预缓存机制;特别地,针对前景内容引入了个性化推荐机制,并设计了前景内容的差异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在缓存命中率、前景内容和异质内容的平均响应时延方面均优于NCPCR策略、CCS-AGP策略和AIEC-RSC策略.

    元宇宙移动增强现实异质内容边缘缓存内容推荐

    基于量子开关的量子纠缠分发基本限制突破

    许瑞青周日贵李尧翀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纠缠分发中量子信息在信道中传输极易出现信息丢失导致纠缠分发速率低的问题,提出利用量子开关传输量子信息.针对量子开关的信息传输能力,设计基于量子开关的自适应纠缠分发协议,确定基于量子开关的两步纠缠分发容量;利用信道的量子隐形传态模拟方法推导出容量上界,并利用哈希不等式推导出容量下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容量下界基本上突破了传统量子信道的容量上界,为实现量子信息的高速率传输提供了可行思路.

    量子开关两步纠缠分发容量纠缠相对熵相干信息

    室内场景亚太赫兹信道测量与混合信道建模

    王洋周雪郑相全廖希...
    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准确定性信道模型不能准确地描述室内场景亚太赫兹信道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准确定性的亚太赫兹混合信道建模模型.首先,基于亚太赫兹信道多径稀疏簇特性,利用镜像法追踪视距径和低阶反射径建模确定性部分.其次,结合220 GHz室内大厅及132 GHz走廊场景测量数据,利用扩展的SV模型分别统计确定簇和随机簇内的散射径,对数正态分布描述簇内多径数分布,完成随机性部分建模.确定性信道冲激响应hD和随机性信道冲激响应hS相加获得混合信道冲激响应h.最后,通过科尔莫戈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混合模型准确性,以及与扩展的SV模型小尺度参数的均方根误差和结构相似性比较验证混合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描述亚太赫兹信道特性.

    亚太赫兹信道混合信道建模信道测量信道特性

    基于关键简化集合的极化码SSRFSC翻转译码算法

    郭锐刘洋何美霖刘兆霆...
    9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基于简化序列重复节点的快速串行抵消(SSRFSC)译码算法的译码性能,提出了基于关键简化集合(CSS)和简化序列重复(SSR)节点的CSS-SSR-Flip译码算法.所提算法首先选取SSR中最长重复(REP)节点的信息位作为候选比特(CB),从而构造了基于SSR的CSS;然后针对SSR节点的译码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翻转度量和翻转准则,通过考虑SSR节点中重复序列和源节点对译码的影响来度量CB可靠性,在特定CB翻转时选择次优的重复序列完成SSR节点翻转操作.实验数据表明,当误帧率FER=10-3时,所提出的CSS-SSR-Flip译码算法与传统的快速简化串行抵消翻转(Fast-SSC-Flip)译码算法相比能够获得超过0.1 dB的性能增益,且具有与新型Fast-SSC-Flip(New-Fast-SSC-Flip)译码算法相同的译码性能;与传统翻转集合大小K相比,CSS大小缩减最多达79.5%,与关键集合(CS)相比集合大小最多可缩减23.1%.

    极化码快速简化串行抵消简化序列重复节点关键简化集合翻转译码

    随钻电磁中继转发双向传输技术研究

    李世银张博文张冠杰张志...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随钻系统受限于单向传输、可靠性差和传输速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继转发的随钻电磁双向传输方案.通过对随钻传输信号进行实测,分析了随钻杆无线传输的信道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中继转发的双向通信协议,实现了随钻信号传输距离与稳定性的有效提升.搭建了由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和天线等模块组成的随钻样机,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案实现了电磁波信号的中继接力双向可靠传输,单跳传输距离达30 m,中继传输距离100 m以上;同时该方案传输速率在kbit/s级别,比传统单向随钻系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随钻电磁测量中继转发双向传输随钻样机

    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星地融合网络可拆分任务卸载算法

    宋晓勤吴志豪赖海光雷磊...
    11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低轨卫星网络中星地链路任务卸载时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星地融合网络可拆分任务卸载算法.针对不同地区用户建立了星地融合网络的多接入边缘计算结构模型,通过应用多智能体DDPG算法,将系统总服务时延最小化的目标转化为智能体奖励收益最大化.在满足子任务卸载约束、服务时延约束等任务卸载约束条件下,优化用户任务拆分比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用户服务时延和受益用户数量等方面优于基线算法.

    星地融合网络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资源分配多接入边缘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