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铜业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铜业工程
铜业工程

钟华

双月刊

1009-3842

tygc@chinajournal.net.cn

0701-3777132

335424

江西省贵溪市冶金大道北路28号

铜业工程/Journal Copper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多角度反映铜工业发展的杂志,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发行面广的特色覆盖国内外有色、冶金、核工业等行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铜合金板坯孔洞类缺陷的超声波检测研究

    梁海成刘明华宫赫庭陈大勇...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及铜合金是人类现代生活中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轨道交通、散热制冷等行业.铜及铜合金初始铸坯在工业生产中往往存在孔洞、夹杂、疏松、裂纹等内部缺陷,严重影响后续加工成形以及产品质量.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效率低、准确性差,且无法判断铸坯内部缺陷情况.本文提出将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于铜合金连铸板坯材内部孔洞类缺陷的判定,通过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手段研究了超声波检测对不同类型孔洞缺陷的响应情况,并结合C扫描成像技术对孔洞缺陷进行了标准化和量化处理.结果表明:通过对超声检测设备结构及参数的调节,可对两种不同预制孔洞缺陷进行检测,并且得出了Φ1.2 mm平底孔缺陷与Φ0.8 mm侧面直孔缺陷最优增益值设置范围是53~56 dB.通过利用多物理场模拟软件可模拟得到不同直径的平底孔与不同深度的侧面直孔中超声波的传播情况,对比超声波作用于缺陷后的A扫描脉冲反射波形,其超声传播到缺陷上表面时的路程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和模拟时分别相差3%和6%,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铜合金水平连铸超声波检测孔洞缺陷多物理场模拟仿真

    深井地压灾害多维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宁果果张君李冀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国深井矿山开采中普遍面临的高地应力环境及其诱发的岩爆、冲击地压等严重地压灾害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深井地压灾害预警方法.该方法以地压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地压事件活动率指标、岩体应力云图指标以及地压信号震级指标,实现了对深井地压灾害多维度的有效预警.研究结果表明,该预警方法不仅能够真实反映矿山现场地压灾害的活动特征,还展现出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为深井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对地压灾害防控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深井开采地压灾害预警多维指标高地应力

    工业废水深度除镉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江训金黄国泉张锋李晨...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德兴某矿山外排水镉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即≤0.02 mg/L),为寻求深度除镉技术,以确保外排水Cd2+质量浓度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0.005 mg/L),以酸性水处理厂的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技术方案对比实验,并就其中处理效果较好的方法开展工业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药剂YS具有很好的深度除镉效果,加入该药剂处理后,外排水中Cd2+质量浓度可降至0.005 mg/L,新增废水处理运行成本为0.288元/m3,较生物制剂法废水处理运行成本(1元/m3)有较大幅度降低.同时,针对该酸性水处理厂用地紧张的现状并结合各构筑物单元分布情况,提出了相关改造方案.方案利用酸性水处理厂现有设施作为沉镉反应池与沉淀池,只需新增1套加药设施.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长效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深度除镉效果,外排水Cd2+质量浓度持续稳定控制在0.001~0.005 mg/L.

    酸性水处理厂酸性废水除镉深度处理工程应用

    废旧电子级铜线中杂质组元赋存状态解析及去除研究

    张其东高博文刘爽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废旧电子级脱漆铜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再生铜线中杂质组元的赋存状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和工艺对样品中的杂质组分进行脱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废旧漆包线经真空高温分解预处理后,得到脱漆铜材,经检测发现铜线表层含有C,Si,S,Ca,Al,Ni等杂质元素,杂质种类较多,但含量相对不高,且铜线表面氧化.使用擦洗和超声清洗联合工艺可有效降低铜线中C杂质的含量,C脱除率可以超过90%,使用质量浓度为5%硫酸对脱碳后的铜线进行酸洗,酸洗时间为30 min,可有效降低铜表层杂质元素的含量,经过擦洗—超声清洗—酸洗—水洗工艺后,最终可得到纯度为99.95%的再生铜线.该方法既可以低成本分离杂质,还可以高效回收相对高纯度的再生铜,对脱漆铜线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废旧电子级铜线杂质元素赋存状态擦洗酸洗

    米拉多铜矿球磨机钢球配比优化研究

    代献仁肖庆飞王国彬李云啸...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米拉多铜矿磨矿产品粒度特性较差,导致粗选尾矿中+0.15 mm粒级含铜较高,致使该粒级铜损失占全部铜损失40%以上的问题,在矿石力学强度的基础上,基于球径半理论公式和精确化装补球原理,推导出了一段磨矿作业中钢球的最佳配比,即推荐钢球初装配比方案为m(Φ80 mm)︰ m(Φ60 mm)︰ m(Φ50 mm)︰ m(Φ40 mm)︰ m(Φ30 mm)=15︰ 20︰ 25︰ 20︰ 20,并设计了现场钢球初装配比方案、偏大钢球初装配比方案和偏小钢球初装配比方案3种方案作为对照组.将4种方案分别在实验室Φ240 mm×300 mm球磨机和Φ450 mm×450 mm球磨机中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钢球初装配比方案可提高-0.15 mm粒级产率,且该方案下的-0.15 mm粒级产率最高,分别达到78.24%和81.48%,与现场钢球初装配比方案相比,该粒级产率分别提高了13.39和13.35个百分点,达到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米拉多铜矿球磨机磨矿钢球配比方案

    铜加工产品碳足迹评价与低碳设计

    刘含笑朱海舰于立元王帅...
    12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加工产品的脱碳是有色金属行业、矿业、工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铜需求量稳步提升,铜业碳达峰时间节点滞后,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为全面量化铜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介绍了铜加工产品碳足迹的评价体系和国内外的研究差异,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展开了铜加工产品碳足迹评价的应用流程,将产业链划分为上游与核心环节,以及原辅料生产、运输、生产加工3个阶段,计算了铜铬电触头与铜质水泵碳足迹,分别为1.146 kg CO2 e/片、8.526 kg CO2 e/kg.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碳排放(>70%)源自原辅料生产,运输环节对总体碳排放量的贡献(<0.15%)可忽略不计.此外,还阐述了铜加工产品碳足迹的影响因素、面临的挑战和实现低碳排放的建议,对铜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铜加工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低碳

    征稿启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