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学
体育科学

田野

月刊

1000-677X

bjb@ciss.cn

010-87182588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学/Journal China Sport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反映国内体育科研最新成果,刊登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文摘。设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体质研究、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仪器场地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及运动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

    赵富学
    3-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支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凝结出丰富有力的文化资源。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历史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特征、内容等理论问题进行审视和阐释,对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标志性路径进行探索。研究认为,通过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认识和理解,系统阐释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独特价值,发掘体育文化的时代意蕴和功能,有助于为体育强国建设构筑起深层次的文化根基。体育文化在助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表现出的人民至上、自强自立、坚实有力、兼收并蓄的特征,能够系统展示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独特功能和地位。基于文化视野、文化气象、文化使命和文化自觉建构起符合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的体育文化内涵体系,有助于研判和定位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战略中的新使命与新任务,为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创设有利环境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传承文化基因,持续探索体育文化助推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能够使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更好地为体育强国建设服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育强国体育文化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生与运动员: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认同研究

    尹碧昌欧汉镇杨珂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份认同的构建是对个人或群体形象、价值和自我的建构过程,是高水平运动员积极融入大学生活的前提。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普遍存在"卓越者与平凡者""受教者与受训者""觉醒者与妥协者"等身份冲突。通过探究身份冲突背后的心理机制发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产生身份冲突的原因主要有:1)"学训矛盾"冲击下的身份意识淡化;2)"佛系心态"蔓延下的身份情感缺位;3)"功利教育"驱动下的身份行为失范。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可以通过激活内在动力、唤醒个体认知,重塑自我价值、修正个体情感,提高理性自律、规范个体行为等自我调适策略,以及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指导、加强科学治理与政策支持、优化组织保障与经费支持、创新教育模式与成才环境等外部支持策略,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身份认同的积极构建。

    体教融合身份认同高水平运动员学生运动员

    2004-2023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成功的体能标准研究

    魏小斌宋庆全陈小平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能是集体球类项目的核心竞技能力之一,获取运动员需要达到的具体体能标准对于训练目标设定和训练内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过去20年(2004-2023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选秀联合测试大会(Scouting Combine,SC)中的体能测试和选秀结果,探究NFL SC选秀成功的体能标准阈值。结果:1)NFL SC中的体能测试能够分辨选秀结果(P<0。05),符合体能标准的运动员选秀成功的概率是未达到标准运动员的1。5~4。4倍(OR=1。514~4。413,P<0。05);2)选秀标准可以区分不同指标对不同位置运动员的影响程度;3)选秀指标在纵向上具有明显变化,该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橄榄球运动员体能需求的变化及其趋势。研究结果为我国美式橄榄球体能训练中的标准和目标设立提供了科学化研判思路。

    体能训练美式橄榄球体能标准训练目标演变

    有氧运动通过"脑-心"轴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

    薄文艳蔡梦昕田振军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心肌梗死运动组(ME),每组12只;光遗传激活组(ChR2)、光遗传抑制组(eNpHR3。0),每组6只;心肌梗死对照组(MI+Dio)、心肌梗死+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区神经元消融组(MI+taCasp3),每组6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周对ME组进行6周有氧运动干预。心脏注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逆行跨多突触标记,以解析中枢与心脏的神经通路。通过光遗传激活或抑制初级运动皮层M1区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元,以及神经元消融技术沉默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探究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对心脏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采用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心脏结构病理变化,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心动超声评定心功能,试剂盒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心脏的交感神经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神经生长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GF)、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的表达,以及M1区神经元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蛋白表达。采用尼氏染色和微管关联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神经元损伤。利用电镜观察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左心室注射PRV 5。5天后在正常小鼠初级运动皮层M1区第五层(L5)观察到大量被标记的神经元。光遗传激活或抑制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显著升高或降低心率变异性指标低频和高频功率比值(LF/HF)。与MI+Dio组比较,MI+taCsap3组血清NE含量、LF/HF功率比值以及心肌梗死边缘区TH、GAP43和NGF表达显著降低。与Sham组比较,MI组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元MAP-2表达降低,Nissl小体密度降低,线粒体出现肿胀、分裂,嵴溶解等超微结构病理改变,c-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TNF-α和IL-6表达增加,而有氧运动干预显著逆转该变化。与Sham组比较,MI组LF/HF功率比值显著升高,心肌NGF和TH分布面积、密度以及心肌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心功能降低,有氧运动干预显著逆转该变化。结论:由于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元链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存在投射,抑制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Glu能神经元活动,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和心脏恶性重构。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元损伤,抑制心交感神经恶性重构,改善心功能。提示,聚焦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神经调控与心脏保护,可能为未来研究无创治疗或预防心肌缺血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有氧运动"脑-心"轴心肌梗死初级运动皮层M1区

    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激活运动皮层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

    梁志强王亚杰刘稳进于经伦...
    41-5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为目标脑区,在健康人群中探索多焦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同时刺激多脑区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耐力运动,期间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系统监测目标皮层运动终止时的血流动力学表现,通过分析皮层激活与运动时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脑区。其后采用多焦点tDCS针对性刺激目标脑区,分析和比较刺激前后最后阶段运动表现和下肢肌肉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 amplitude,RMS),评估刺激干预对骑行耐力表现的影响。结果:1)前额叶皮层和运动皮层在运动终止时大面积激活,其中运动皮层FC1h、FC2h、C1h和C2h的激活与运动时间显著负相关。2)相比刺激前,运动中的心率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刺激显著提高运动的做功量和骑行转速。3)推进期,相比刺激前,股直肌、股四头肌内侧、股四头肌外侧和胫骨前肌的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二头肌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提拉期,相比刺激前,股二头肌RMS在多焦点tDCS刺激后显著降低;相比Sham组,多焦点tDCS组股四头肌内侧的RMS在刺激后呈现高的激活水平,腓肠肌外侧RMS在刺激后呈现低的激活水平。结论:多焦点tDCS特异性激活运动皮层提高了骑行耐力表现和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多焦点tDCS可能是增强耐力运动表现的一种有效手段。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脑成像经颅直流电刺激骑行皮层激活耐力运动表现

    耐力及抗阻训练期间柴油机尾气暴露对小鼠肺部的影响

    王晓昕于洪军
    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运动训练和柴油机尾气(diesel engine exhaust,DEE)暴露下肺部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DEE亚急性暴露期间耐力训练和抗阻训练干预对小鼠肺部反应的综合影响。方法:69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进行无干预对照或耐力、抗阻训练干预方案,同时将小鼠暴露于过滤、低浓度与中等浓度DEE环境(1 h/d,持续3周)。干预结束后,利用小动物无创全身体积描记法评估小鼠肺功能。收集小鼠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通过组织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纤维化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试剂盒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评估炎症、氧化应激等指标变化。结果:DEE暴露导致小鼠肺功能下降,肺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增加,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加剧,且这些不良反应随DEE暴露浓度的上升而增加。与暴露对照组相比,DEE暴露同时进行耐力训练和抗阻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肺功能,减少肺组织损伤、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水平,并伴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减少。此外,在中等浓度DEE暴露情况下,抗阻训练组在减轻肺组织损伤,降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及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Col3a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基因表达水平,提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效果方面优于耐力训练组。值得注意的是,与无污染环境下的不运动小鼠相比,暴露于DEE环境的耐力训练和抗阻训练干预收益效果不会抵消DEE暴露造成的肺部不良反应。结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DEE引起的肺部损伤,但并不能完全抵消DEE暴露对肺部的负面影响。研究提示了DEE暴露条件下进行运动的潜在益处,但也需要谨慎权衡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

    运动训练柴油机尾气肺损伤氧化应激肺功能

    跑台运动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AMPT表达并上调NAD+/SIRT1通路改善AD小鼠海马线粒体功能

    赵娜徐波夏杰王璟...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2周有氧跑台运动对APP/PS1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NAMPT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调节NAD+/SIRT1/FOXO1/3a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3月龄野生型C57BL/6小鼠和APP/PS1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sed)、野生型运动组(WT-exe)和APP/PS1对照组(AD-sed)、APP/PS1运动组(AD-exe)。运动组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跑台运动干预。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Iba-1表达水平及NAMPT与Iba-1共定位水平,透射电镜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IRT1、Ace-FOXO1/3a、PARP1、CD38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PARP1、CD38 mRNA表达水平,ELISA和试剂盒检测NAD+、NADH、IL-1β、IL-6、TNF-α、ATP、H2O2的含量。结果:与WT-sed组相比,AD-sed组小鼠海马NAMPT与Iba-1共定位水平、PARP1、CD38、Ace-FOXO1/3a蛋白表达水平、IL-6、IL-1β、TNF-α、H2O2含量及受损线粒体数量均显著升高,NAD+含量、NAD+/NADH比值、SIRT1蛋白表达水平、mtDNA拷贝数、ATP含量及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降低,而12周有氧跑台运动干预显著改善了APP/PS1小鼠海马上述异常变化。结论:12周有氧跑台运动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AMPT过度表达,降低神经炎症反应,减少PARP1、CD38对NAD+的消耗,上调NAD+/SIRT1/FOXO1/3a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起到缓解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衰退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跑台运动线粒体功能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D+/SIRT1

    运动防治癌症的作用机制——从整合生理学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视角的探讨

    魏兴益石月石慧李斐...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乏体力活动及其引发的肥胖、营养过剩、慢性炎症及代谢紊乱是癌症的重要致病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在癌症预防、辅助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与其在降低循环中营养物质可用性、减轻机体慢性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代谢及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等方面的功效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上调了机体的"调定点"以更好地应对内、外环境挑战。回归携瘤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抑制癌细胞生长最直接的效应机制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动员、增殖活性提高、效应功能增强及免疫细胞亚型转换。然而,仅有少部分研究揭示了运动中"运动因子"在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桥梁作用。未来,亟待更多基础研究深入探究运动效应的"本源性"作用机理,以开拓癌症免疫治疗新路径。

    运动癌症肿瘤免疫代谢炎症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化之路——北美印第安人棍网球历史文化流变及启示

    谭广鑫李鹤郭紫敏赵楷...
    89-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16日,国际奥委会通过提议,将起源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棍网球设立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新增正式比赛项目。棍网球从一项古老的部落球类项目发展为一项时尚的现代体育项目,已然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转型的典范。研究围绕北美印第安人棍网球历史文化流变展开全景式剖析,认为其具有强身健体、思想教化、促进外交和培育产业等功能,探讨北美印第安人棍网球的现代化之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研究指出,北美印第安人棍网球发展的历程涵盖孕育孵化、基础改造、宣传推广和稳步繁荣4个阶段,而价值共识的凝聚、地方精英的参与、社会组织的兴办、学校教育的投入和传播媒介的赋能推动了这项运动的转型发展。面向未来,建议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他者"认同建构、扶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群、培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织的行动能力、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的推进机制和践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跨媒介叙事策略。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棍网球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