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需求侧灵活性资源配置的配电网分布鲁棒优化规划方法研究

    艾欣王昊洋潘玺安李雪晴...
    26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需求侧灵活性资源(简称"资源")配置,开展网-荷-储联合规划是提升配电网灵活性以适应新能源出力波动的关键途径.为此提出一种灵活性缺失场景筛选与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改进相结合的配电网规划研究模型:首先,立足资源视角进行配电网灵活性供需关系建模;其次,基于影子价格理论提出配电网灵活性缺失场景筛选策略,建立筛选指标以描述规划资源、运行约束、场景筛选间闭环关系;然后,将该策略嵌入配电网-多资源两阶段联合规划模型,一阶段考虑投资成本最优,二阶段协调运行及灵活性综合成本期望;将规划模型重构并于改进场景概率驱动型分布鲁棒优化(ISPD-DRO)框架下求解,其优势在于实现了概率优化求解与场景动态更新的有机统一;最后经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模型在提升决策经济性及配电网灵活性层面的优势.

    需求侧灵活性资源影子价格理论场景筛选改进场景概率驱动型分布鲁棒优化配电网规划

    "双碳"目标下西部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特征及碳排放分析

    袁合涛安彬
    27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能源环境理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西部地区10个省区(市)农户主要生活能源消费特征及碳排放.结果表明:①西部农村生活能源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四川和甘肃生活能源分布特征极明显,贵州、广西和云南生活能源分布特征明显,陕西、青海、重庆、宁夏和新疆生活能源分布特征不明显.②西部农村主要生活能源平均占比排序依次为:太阳能0.29%、沼气0.79%、液化石油气19.95%、煤40.47%、柴草49.16%、电53.24%,使用绿色能源农户占比仅有18.1%,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促进"双碳"目标实现任务艰巨.③若西部农村1789万煤用户、4225万柴草用户和1770万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转型升级使用绿色能源,每年能节约标准煤约3700万t,减少CO2排放约1亿t.由此可见,生活能源蕴含着巨大碳减排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双碳"载体,应进一步加大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转型升级以此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双碳"目标碳排放生活能源生态环境西部农村

    基于残差生成器的并联逆变器暂稳态补偿策略

    胡长斌王高伟罗珊娜陆珩...
    286-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孤岛微电网中所存在的因负载投切、不平衡负载等扰动造成的电能质量问题以及因线路阻抗不匹配造成的无功不均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生成器的暂稳态性能补偿控制策略.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各逆变器的状态空间模型设计残差生成器,产生残差r(s),并通过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生成基波残差和非基波残差;然后,从扰动和线路压降对消的角度设计暂态补偿控制器Q1(s)和稳态补偿控制器Q2(s),并根据本地信息推导两个控制器的具体表达式,实现扰动抑制和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无功均分,抑制环流,并补偿线路压降;最后实验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微电网逆变器电能质量扰动抑制无功残差环流

    多源多负荷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裕度分析及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陈璟华黄泽杭杨苓陈一谦...
    294-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源多负荷参数间的耦合交互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该文建立多源多负荷直流微电网的小信号模型,基于系统振荡模态以及参与因子进行电压稳定性分析.在考虑同类参数耦合的系统稳定裕度分析中,发现全新规律为三台电源供电时,源侧线路长度采用"两长一短"比"两短一长"时系统稳定裕度更大.在考虑异类参数交互的系统稳定裕度分析中,详细解释了多源中下垂系数和虚拟惯性系数的交互作用.基于多控制参数的耦合交互影响,提出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实现系统稳定裕度最大,并使多源具有提供较大惯性的能力.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微电网DC-DC变换器稳定性小信号模型参数优化设计

    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和储能灵活性的有源配电网有功无功协同鲁棒优化

    李鹏李林媛王加浩吴福保...
    303-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考虑风电不确定性和储能灵活性的有源配电网有功无功协同鲁棒优化方法.首先建立计及储能四象限功率可调特性的有源配电网有功无功协同优化模型;其次给出储能约束条件和交流潮流方程的线性化表征方式;然后利用盒式集描述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有源配电网有功无功协同鲁棒优化模型,并通过对偶变换得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形式的两阶段鲁棒主、子问题,采用列约束生成算法交互迭代求解;最后以IEEE 33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克服模型高度非凸非线性对其收敛精度和求解效率的影响,充分利用储能的无功调节能力,实现有源配电网有功无功协同鲁棒优化运行.

    风电鲁棒优化储能有源配电网有功无功协同优化潮流线性化

    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

    梁宁缪猛徐慧慧郑峰...
    312-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问题,构建含多微能网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框架,提出一种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利用碳排放流模型计算能源网络中各负荷节点的碳排放因子,实现碳排放量的科学核算;其次,通过分析碳交易和绿证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建立微能网碳交易模型和绿色证书交易模型,并设计绿证-碳交易衔接机制以减轻微能网的碳交易履约成本;然后,建立绿证-碳交易机制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为电网和气网经济调度模型,下层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计及需求响应的多微能网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算例仿真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减少新能源弃电量,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经济运行.

    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绿证交易碳交易需求响应

    含模型协同补偿的微电网变换器自抗扰稳压控制

    周雪松景亚楠赵浛宇赵明...
    323-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直流微电网中双向DC-DC变换器输出端口电压受扰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含已知扰动模型描述和未知扰动二阶描述协同补偿的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以减小线性扩张状态观测的观测负担、提高其观测精度,并进一步改善自抗扰控制系统的抗扰性能.通过对系统性能的理论分析,说明了该控制策略能改善电压受扰波动的原因.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说明改进型自抗扰控制系统在抗扰性、鲁棒性上均优于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PI控制以及传统自抗扰控制.

    微电网DC-DC变换器抗扰自抗扰控制模型补偿

    基于主从博弈的燃气-太阳能-地热能耦合系统运行优化

    李昌杰陈玉柱秦方李贤培...
    33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能源利用率与经济性,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中主从博弈的燃气-太阳能-地热能集成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首先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将其嵌套入博弈理论的框架下,建立主从博弈的运行优化模型,将能源聚合商作为领导者,综合能源系统和负荷终端用户作为跟随者,在各方追逐目标最优时实现经济性、环保性和节约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聚合商、供能系统和终端用户均能实现最优的综合性能.

    电力负荷调度分布式能源博弈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基于分组控制策略的风电场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史林军端木陈睿杨冬梅吴峰...
    340-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风电出力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池储能分组控制策略并计及其运行不平衡性的风电场电池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在比较分析不同电池储能分组策略基础上,提出风储联合系统三电池组分组控制策略及充放电运行模式,并构建计及经济成本、衰减指标和寿命期限的多目标电池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模型;然后,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法处理风电数据,并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与CRITIC-TOPSIS综合决策法联合求解获取最佳的电池储能容量配置方案;最后,通过与现有分组控制策略对比,验证该文所提出的三电池分组策略在改善电池储能充放电不平衡性以及减缓损耗方面的有效性,并对比不同目标和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电池储能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与综合决策方法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风电场电池储能遗传算法容量配置分组控制不平衡度

    基于单神经元PID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周晓燕贾海涛卢庆轩王鹤霖...
    350-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光伏系统和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适应于并网发电系统所需的电压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单神经元PID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基于耦合电感的升压单元,使变换器在原有的开关占空比D上,增加一个新的自由度来调节输出电压.钳位单元的引入,削弱了耦合电感漏感与半导体器件的电压尖峰,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通过单神经元PID,增强变换器抗扰动能力.该文先分析所提变换器的工作模态,推出其性能特点,并与经典变换器做出比较.通过仿真模拟电路运行和搭建实验模型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实验过程的准确性.

    DC-DC变换器耦合电感电压增益钳位单元单神经元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