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风轮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曹沂风
    613-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电机组风轮不平衡的识别与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核融合支持向量机的风轮不平衡识别方法.首先,分析风轮不平衡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信号分解与重构方法;其次,提出基于模糊熵的风轮不平衡特征提取方法,以高斯核函数作为模糊函数,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和较低的数据长度依赖性;再次,提出基于多核融合支持向量机的风轮不平衡识别方法,融合不同特征和尺度的核函数组成核函数库,并选取最优核函数;最后,在不同湍流强度的仿真中建立交叉验证数据库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识别准确率在98%以上,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风轮不平衡.

    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机器学习风轮不平衡模糊熵支持向量机

    长焰煤与糠醛渣共热解动力学、热力学及快速热解产物特性

    曾永福田宜水胡二峰屈锐...
    62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糠醛渣和低阶长焰煤共热解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通过采用热重分析仪(TG)、红外快速热解反应器考察升温速率对等比例混合的长焰煤和糠醛渣共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TG结果表明在300~600℃的热解区间内糠醛渣中纤维素与长焰煤热解产生的含碳有机组分发生交互作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和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的活化能分别在69.80~256.04 kJ/mol和71.24~253.43 kJ/mol之间;在升温速率20、30和40℃/min时,平均指前因子分别为2.55×1011/s(KAS)和4.22×1011/s(FWO).糠醛渣和长焰煤红外快速共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当升温速率从10℃/s提高到30℃/s时,焦油产率先从8.67%增加到9.24%,随后又降低到8.30%,水产率从15.92%降低到14.73%又增到15.26%,气体产率从25.12%增加到26.66%而半焦从50.29%下降到49.78%.模拟蒸馏结果也表明焦油成分中轻质组分含量约为70%,重质组分相对较少,表明红外快速加热下糠醛渣与长焰煤的共热解有助于焦油提质,产生正协同作用.

    生物质长焰煤共热解焦油糠醛渣热解特性红外加热

    钙镍基单/双金属催化甲壳素热解特性研究

    陈志文崔晓敏程彬海刘晓吉...
    628-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甲壳素为生物质模拟物,采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钙基单/双金属催化热解特性.相比于Ni单金属催化剂,NiFe双金属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分别提高了309.01%、11.61%和100%,有利于改善热解气与催化剂的接触效果.催化甲壳素热解从易到难排序为Ni、Fe、FeCu=CuNi、Cu、FeNi;催化制氢效果从强到弱排序为Ni>CuNi>FeNi>Cu>FeCu>Fe.Ni单金属有最大产氢峰值,为0.5943 mmol/(g·min),过高温度不利于催化剂发挥活性.Ni和Cu单金属催化剂可增大NH3的析出峰值,分别增大了94.17%和72.96%;提高热解温度有利于NH3的析出,建议催化热解温度不超过600℃.研究探明钙基Ni、Cu、Fe及其双金属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甲壳素)热解特性,并揭示NH3在热解过程中的释放特性.

    生物质甲壳素催化剂单金属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热解

    牛粪掺混玉米秸秆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分析

    刘联胜梁小虎李冀峰王冬计...
    635-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生物质废弃物,采用热重实验研究牛粪掺混玉米秸秆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燃烧过程均可划分为脱水、挥发分析出与燃烧、固定碳燃烧3个阶段.玉米秸秆的掺混可降低牛粪的着火和燃尽温度、提高燃烧特性参数.通过4种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不同掺混比不同反应阶段的活化能,其中FWO模型相关性最高.综合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分析可知,当牛粪与玉米秸秆质量比为6∶4时样品的综合性能表现较好.

    生物质能动力学燃烧热重分析多种燃料燃烧牛粪玉米秸秆

    计及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沼气产量软测量预测模型

    于雪彬贾宇琛高立艾周加栋...
    64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日产气量,提出一种利用基于PSO-BP模型的软测量方法.首先,依托软测量技术选取参数;其次,以进料量、发酵温度、液位、罐内液压等参数作为输入量,沼气日产量为输出量进行模型建立.在此基础上,使用线性降低权重系数法和引入变异算子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对BP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化来提高模型性能.通过实验比较改进PSO-BP模型、传统BP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预测沼气日产量方面的性能,采用改进的PSO-BP模型进行预测时,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38440、0.84011和1.00910,证明改进PSO-BP模型结合软测量技术对进行复杂非线性牛粪高温厌氧发酵过程预测的可行性,同时可保证预测结果的精准性.

    生物质能沼气粒子群优化算法BP神经网络软测量技术

    广东省周边海域风能和波浪能联合开发潜力分析

    李妍妮史宏达曹飞飞
    65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考现有海上风电场位置选择广东省周边海域的5处联合开发场址,基于2001-2020年的风和波浪再分析数据,从资源储量和稳定性等角度对选址开展资源特征的详细分析,并评估不同额定功率的6种风力机和6种波浪能装置在选址处的发电性能.结果表明,广东省周边海域的风能和波浪能均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差异,在秋冬季节更为丰富且更为稳定;风能和波浪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风力机额定功率越大平均发电功率越大,但容量因数随额定功率的增大呈现波动趋势;风力机的容量因数明显大于波浪能装置;综合考虑多种因素,W2E-215/9.0风力机和Wave Star波浪能装置更适合投放于所提5处场址.

    风能波浪能资源评估风力机波浪能转换

    潮流能水轮机流场特性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荆丰梅王毅郭彬刘杨...
    660-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水轮机近域的流场特性对其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远域下不同入流速度和尖速比等因素对尾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尖速比下,水轮机能量转换效率的数值模拟结果(0.37)与实验结果(0.36)的误差为0.3%,水轮机阻力系数的数值模拟结果(0.73)与实验结果(0.76)的误差为-4%,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水轮机梢部存在明显的三维流动现象,水轮机盘前梢部存在由叶根流向叶梢的径向流速(0.24 m/s),盘后梢部存在由叶梢流向叶根的径向流速(0.14 m/s),该叶片梢部尾流区的"下洗"流速导致水轮机能量转换效率下降;入流速度不会对尾流区轴向速度的恢复产生显著影响;在近尾流区(距离盘面小于5D)随尖速比的增加,尾流区轴向速度恢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距离水轮机盘面超过10D之后,尖速比不会对尾流轴向速度恢复产生明显影响,但尖速比的增加会使梢涡存在时间变短,梢涡破碎的位置更靠近水轮机盘面.

    潮流能数值模拟模型试验水轮机流场特性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水动力特性

    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现状、新的机遇与挑战

    褚景春贾法勇
    668-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发展的现状,并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指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先进性和不足;同时分析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双碳"战略目标给海洋潮流能发电带来的诸多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对中国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的水平、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看法.

    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与装备现状机遇和挑战

    基于双层一致性协议的波浪发电集群协同控制策略

    朱永强朱显浩
    675-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基于双层一致性协议的波浪发电集群协同控制策略.以直驱式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浮子机械模型并推导装置功率构成.下层控制系统通过单机双自由度控制,实现装置输出功率稳定分量和波动分量的精准控制,最大限度地转化能量的同时,实现波动分量的最小化.上层控制系统通过集群协同,在满足负荷需求和保证多单元多设备同时输出的前提下,考虑不同条件下的装置波浪吸收能力及储能能量状态,使其根据集群网络拓扑关系进行信息交互并调节下层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动态分配各波浪发电单元输出,并逐步实现能量状态的一致化.

    波浪发电功率控制控制系统一致性协议集群协同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的波浪发电系统输出功率预测

    吴凡曈杨俊华杨梦丽林炳骏...
    682-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准确预测波浪输出功率,提出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混合模型波浪预测算法.采用间接预测方法,搭建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模型,运用CORREL函数分析不同波浪特征的相关性,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与高维空间中的波高关系,构造特征向量,通过门控循环单元网络进行训练,将全连接层的输出值经反归一化后获得预测波高值,输入所搭建模型,获得波浪输出功率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网络模型相比,在多特征输入情况下,混合模型波浪预测算法预测效率更高、精度更准确.

    间接预测波浪发电系统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多特征输入混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