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建筑物热惯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主从博弈协调优化策略

    韩丽喻洪波王冲于晓娇...
    19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考虑建筑物热惯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主从博弈协调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热网特性模型和建筑物热惯性模型,并构建以微网运营商为领导者,用户为跟随者的主从博弈数学模型.在光伏出力大时,用户通过电制热设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利用建筑物热惯性将热能加以存储,无需将光伏余电尽数售给微网运营商,可增强用户权益,同时可有效避免大量光伏余电接入电网,进而缓和余电上网的压力.其次,考虑用户用能满意度及温度舒适度,建立微网运营商与用户的定价、定量模型,并证明Stackelberg博弈均衡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极大地增强了用户权益,同时避免用户光伏余电大量接入电网.

    建筑物热惯性博弈论光伏发电用户权益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

    考虑风光融合的多稳态合成氨经济优化研究

    苏文华文丽梅张晓梦王博...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稳态合成氨工艺经济性,结合某地区特定风光资源条件和装置规模,对合成氨负荷动态调度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当氢气不足时,为防止对合成氨生产造成影响,采用买电制氢的方式弥补对氢气的需求,并分析买电的限度对整个调度过程的影响.通过多稳态合成氨与稳态制氨的经济性对比分析发现前者经济性更高;与内蒙古某稳态制绿氨项目进行对比,发现该文对绿氨项目的优化是切实有效的.

    绿氨新能源发电经济优化HomerPro风光互补绿氢

    PV/T耦合中深层地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李建伟鲍玲玲苗壮张永欢...
    219-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GSHP)地温衰减的问题,以邯郸市某民用节能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TRNSYS建立一种PV/T耦合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PV/T-GSHP),并与GSHP系统对比,模拟分析运行20 a PV/T-GSHP系统运行特性.探究PV/T组件的相关参数对土壤平均温度的影响.最后,将PV/T-GSHP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能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GSHP系统相比,PV/T-GSHP系统机组COP从6.44提高到6.81,但由于增加了泵功,系统COP降到2.38,但考虑发电量,平均每年可获得10015.831元收益;相似结构建筑PV/T组件屋顶铺设占比越大,集热泵流量越小,土壤平均温升越快;不考虑发电量时,PV/T-GSHP系统比燃气锅炉系统能耗高8.46%,与燃煤锅炉和电锅炉系统相比,分别可节约11.04%和48.55%的能耗;综合发电量时,20 a实际获得的发电量收益折合成燃煤量为210.05 t.

    太阳能热泵系统供暖性能系数中深层地热地温衰减

    一种考虑光伏发电与峰谷电价的空气源热泵最优装机容量计算方法

    张晓明张昊天王强马璎涵...
    228-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光伏发电及峰谷电价的用电形式下,空气源热泵耦合电锅炉供热系统经济性装机容量选择困难的有关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光伏发电与峰谷电价影响的设备装机容量计算方法,使用空气源热泵最优不保证天数(OGD)作为选型参考值,通过TRNSYS建立系统模型开发新模块使其具有自动寻优能力.在使用测试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后,基于该模型计算5座代表性城市OGD推荐值.结果表明:OGD值受建筑负荷大小与光伏装机容量双重影响.采用OGD均值作为推荐值时,单一建筑OGD与均值分别对应的费用年值最大误差为8.17%,可保证计算准确性;5类气候分区内各城市费用年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OGD值随气候变暖各气候分区间平均下降46.83%;其中北京市最大OGD值仅为5,说明在寒冷B区城市此类系统添加光伏发电后,可不设置辅助热源.

    空气源热泵仿真模型光伏发电最优装机容量TRNSYS

    不同工况下双热源热泵供热性能研究及除霜实验

    高昊天苑翔季轩昂
    237-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空气、水为热源,实验研究双热源热泵水冷蒸发器不同水温、水量占比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温控器将水温分为20、30℃两档,通过阀门控制水冷蒸发器水量占比在0%、67%、100%三档,共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水冷蒸发器进出口温度、制热量变化,研究双热源热泵和单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期的制热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提升系统制热性能,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其他3种工况下双热源系统运行期间平均能效比分别为2.26、2.61、2.54,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提升31.4%、51.7%、47.7%,其中工况2、工况3的系统能效比最高值可达3.04、3.44.温度高、水量占比大的水冷蒸发器对系统的补热作用明显,相同水量下,水温高的系统能效比提升效果好.同时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改善系统的结霜问题,单空气源系统相较于双热源系统除霜时间长、效果差,在强制除霜的作用下会消耗掉部分系统制热量,导致其能效比低于双热源系统.

    热泵系统性能系数除霜双热源水量占比

    关中山地民居夏季热环境分析及被动式优化策略研究

    张磊田孟雨桑国臣崔晓玲...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关中山地典型民居开展夏季热环境测试,探究传统民居对山地气候的适应性原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热工设计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获得关中山地民居的优化设计参数.结果表明,传统民居的生土墙具有良好的热惰性,能够抵御室外温度波动;阁楼开敞的格栅窗能够在夜间时段引入室外低温空气,起到隔热降温效果.此外,提高墙体热惰性、采用通风屋面、南向外窗设置遮阳构件、采用夜间通风技术对夏季室内热环境提升显著,当外墙热惰性指标为27.18、南向外窗遮阳投影系数为0.5、夜间通风时段为18:00—次日09:00并采用通风屋面时,关中山地民居室内空气温度平均值和最高值分别降低2.9℃和3.4℃.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舒适降温设计优化关中山地民居

    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何旸于航陈雨露孟二林...
    25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屋面热湿环境和植被状态、光伏发电效率、水分平衡、能量平衡与热过程模型4个方面对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和空间配置条件下,光伏组件与植被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动态变化,导致屋面综合性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最后对光伏-绿化复合屋面工程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并指出掌握光伏组件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是准确预测与优化光伏-绿化复合屋面综合性能的关键.

    光伏组件植被传热性能发电效率水分与能量平衡

    基于风洞试验与规范规定值的光伏支架风荷载取值研究

    陈权牛华伟李红星姜东...
    259-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光伏支架风荷载研究,首先对比分析不同规范光伏支架风荷载计算原则及相关参数取值特点;其次对某固定可调式光伏支架进行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得到典型倾角与风向角组合工况下光伏结构体型系数,并利用风洞试验结果进行瞬态分析得到典型工况下光伏支架风振系数;最后将试验得到的风荷载取值和相关参数与参考的各规范取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规范及风洞试验风压系数、阵风影响评价系数和风荷载均存在明显差异;风洞试验风压系数明显低于各规范规定值,风振系数结果远大于国内规范值1.0,超过其1.64~2.05倍,与国外规范也存在很大差距.总的来说,结构迎风时风荷载与风压系数小于结构背风时按照中国规范进行光伏支架抗风设计结果偏激进,按照国外规范则结果偏保守;常用规范中光伏支架风荷载规定并不合理,为安全合理地指导光伏结构抗风设计,还需进行更多抗风研究.

    光伏支架风荷载风洞试验规范有限元

    42对棒环形布棒还原炉能量耗散研究

    徐倩彭中李寿琴谢刚...
    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无法对大型还原炉环状硅棒排布方式对能耗的影响做出准确判断,对42对棒西门子多晶硅还原炉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建立两种环状硅棒布棒方式(三环排布、四环排布)的还原炉模型.通过对还原炉的炉行为及棒行为分析发现,硅棒直径加大能耗也会相应加大,且这种变化受炉内流场和温度场共同影响;同时,还原炉内内环硅棒辐射能耗随硅棒直径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排列在外环的硅棒辐射损耗则随硅棒直径的增大而不断增大.针对42对棒西门子还原炉内硅棒的排布方法,提出选用硅棒三环排布的方式可达到降低该还原炉总能耗的目的.

    光伏发电数值模拟多晶硅辐射西门子还原炉节能降耗

    基于改进YOLOX-s算法的航天太阳电池缺陷检测

    李振伟张仕海屈重年汝承印...
    276-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天太阳电池表面缺陷检测问题,提出基于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通过航天太阳电池缺陷检测系统获取图像,并依据企业电池片缺陷的分类标准构建航天太阳电池缺陷数据集.采用切片技术获取包含缺陷目标的子图像数据集,解决卷积和下采样操作信息丢失而导致召回率低的问题.针对不同缺陷采取适当的图像增强方式进行扩充数据集,以避免训练过程中因数据集不足导致的过拟合问题.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优化损失函数、双线性插值上采样及引入注意力机制等方法对YOLOX-s算法进行改进,以获得综合效果最佳的航天太阳电池缺陷检测模型.通过不同数据集训练及检测精度指标对比,以及消融实验验证改进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进模型与同类主流模型对比实验,验证改进模型在航天太阳电池缺陷检测方面的优越性.

    太阳电池机器视觉深度学习YOLOX-s缺陷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