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尚义

季刊

1672-2027

tysfxyxb@vip.sina.com

0351-2279449

030012

太原市南内环街189号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LHC能区pp碰撞系统中顶夸克横动量分布的研究

    高丽娜魏杰栋韩佳宁马森泊...
    67-7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顶夸克是标准模型中最重的粒子,它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标准模型的正确性,并为人们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实验上,高能碰撞是研究顶夸克的唯一途径.在多源热模型框架下对Tsallis分布与逆幂律分布函数进行改进,运用改进后的双组分统计分布对产生顶夸克的碰撞反应系统中末态粒子的横动量分布进行描述,提取出相关的参数值.

    顶夸克横动量分布有效温度Tsallis分布逆幂律函数

    基于TDLAS甲烷检测系统压强补偿的研究

    朱傲孟腾飞武海东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1653 nm波段结合波长调制光谱吸收技术(WMS),使用光程为14 m长的Herriott型多光程池组成了气体检测系统,并通过此系统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对CH4进行测量实验,其中拟合决定系数为0.998.为了分析压强对二次谐波信号的影响,通过此系统测量了不同压强对应的二次谐波信号,将二次谐波信号幅值与压强进行线性拟合,线性关系良好.通过二次谐波过零点间距的解析式计算得到被测气体压强,并通过拟合公式实现无需压力传感装置的压强补偿功能,在负压情景下的工业测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气体检测系统吸收光谱技术二次谐波信号压强补偿

    普通小球藻与浮萍共生系统净化猪场废水的研究

    李雅吉谭梅娟余晨钶石菁菁...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经济高效地处理养殖废水,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寻求一种无害化净化猪场废水的途径.本研究采用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与植物浮萍(Lemna minor)相结合的一体化系统,评估其对猪场废水的处理效率.结果如下:当实验进行到第12天时,小球藻-浮萍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3.42%和83.51%,而后因藻细胞裂解,氮磷含量升高.第2~8天,小球藻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相对电子传递效率(ETR)逐渐上升,第4~8天,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营养盐影响了小球藻的光合作用.第2~8天,实验组小球藻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氮磷浓度降低,胁迫强度减弱,酶活性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小球藻与浮萍共培养处理养猪废水有巨大潜力.通过使用微藻与浮萍联合系统处理猪场废水,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污染物去除新思路,同时还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应用前景广阔.

    小球藻浮萍猪场废水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系统

    气生球状绿藻山西新记录

    侯英刘美陈美玲王思欢...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生球状绿藻植物体微小,形态结构较为简单,生境适应性强.太原东山林场位于太原市东北面,是太原市绿化美化城市的生态屏障之一,具有典型的生境特征.为明确太原东山林场气生绿藻的种类组成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以从太原东山林场的岩石、树皮、苔藓等生境采集的气生绿藻作为材料,分离纯化得到10株气生绿藻.使用显微镜观察藻株形态特征,例如细胞形状、是否具有群体形态、蛋白核、色素体、细胞表面是否具有胶被等,并采用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通过传统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学联用的方法对所获藻株进行准确鉴定,并确定各种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经鉴定,10个藻株分别属于绿藻门下的4目7属9种,其中2株属于渡边球藻目Watanabeales,2株属于共球藻目Trebouxiales,4株属于环藻目Sphaeropleales,1株属于小球藻 目Chlorellales.其中,单星藻属、耶氏球藻属为山西省新记录属,东方椭 圆球藻、Desmodesmus multivariabilis、Coccomyxa viridis、Coccomyxa simplex、舒马赫伪鼠球藻和Neocystis brevis为山西省新记录种.本研究获取的大量纯培养藻株为太原东山林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球状绿藻东山林场形态学系统发育学

    基于TOD理论探究轨道交通与城市商业中心的互动关系

    刘小奇易成栋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商业互动开发是引导城市空间演变与土地高效利用的重要动力.如何统筹优化轨道交通站点商业资源分布格局,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站点对中心城区更新建设的引导作用,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构建了"空间可达耦合一致度"评价指标,以探究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商业中心这两类空间节点的互动关系,同时基于北京地铁站点信息和商业中心数据构建了 OLS模型来探索城市商业中心选址和可达性对轨道交通站点辐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北京市核心城区的空间耦合一致度指标更高,说明轨道交通网络对城市中心体系网络的支撑最充分;大型商业中心的可达性会对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圈商业规模产生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助力各城市在进行轨道建设的同时,对轨道商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商业中心TOD理论互动关系

    投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