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种油气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张方礼

双月刊

1006-6535

tzyqc@vip.163.com

0427-7823579,7820262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特种油气藏/Journal 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一份专门报道特种油气藏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动向的国家级科技期刊。“特种油气藏”即“非常规油气藏”,系指稠油、高凝油、低渗秀和岩浆岩、变质岩、裂缝、古潜山及其它一切特殊油气藏。凡是反映与特种油气藏的生成、产状、分布规律、勘探与开发方法、储运加工、生态环境、科技信息、综合论述等有关的科技论文均可向本刊投稿。同时征集学术活动、会议简讯等信息,并竭诚为各单位刊登广告和各种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油田浅层超稠油SAGD高效低碳开发技术研究与展望

    孙新革罗池辉张胜飞张文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超稠油开发高能耗与油田高质量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新疆油田通过SAGD机理研究与现场实践,在维持蒸汽腔高效扩展,突破储层渗流屏障遮挡,提高浅薄层驱泄复合效率,实现水平井长水平段高效均衡产液等方面持续攻关,取得显著效果.采用气体辅助技术,实现蒸汽腔隔热保压增能,油汽比可提高 20%;利用立体井网及储层升级扩容技术,改善Ⅲ类超稠油油藏渗流特征,泄油速度可增大 20%~40%;采用全密闭生产方式,VHSD产液温度由 100℃上升至 150℃,采油速度提高 50%;深化热采流量控制器(FCD)机理研究,完善油藏-井筒耦合优化设计方法,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程度可提高 20%."十四五"期间,新疆油田将深化溶剂辅助SAGD、无水SAGD和控温水热裂解等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浅层超稠油低碳高效开发技术系列,该研究可为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浅层超稠油重力泄油驱泄复合气体辅助储层扩容低碳开发技术

    稠油化学降黏剂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张阳安高峰蒋琪王鼎立...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背景下,以热采为主的稠油开采技术如何经济、高效、绿色地提高稠油采收率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实现稠油油藏的商业开采,其本质是降低稠油黏度,提高流动能力.文章系统分析了稠油的致黏机理以及各类降黏剂的降黏机理,总结了乳化降黏剂、油溶性降黏剂、纳米降黏剂的合成工艺,评价了不同降黏剂的优势与不足.并对降黏剂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与展望.对现有化学降黏剂的梳理有助于新型降黏剂体系的开发,提高稠油油藏开采效率.

    稠油降黏剂致黏机理降黏机理乳化降黏双碳

    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生排烃史差异演化及成藏效应

    徐勤琪张黎李斌钟笠...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塔河奥陶系油藏多相态油气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再现了塔河油田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生烃史及典型剖面油气运聚过程.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早期进入成熟阶段,目前处于高成熟—湿气阶段,发育断续埋藏、持续埋藏和长期浅埋藏 3 种热演化模式,分别对应油气并举双峰型、油强气弱型、单峰型 3 种生烃模式.烃源岩热演化差异致使奥陶系油气发育多期充注、垂向疏导、侧向调整改造的演化历史,油气相态呈现轻质油藏—中质油藏—重质油藏的有序分布格局.塔河地区不同构造带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具有由北西向南东递增的趋势,与油气相态差异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体现出"源控"特征,喜山期控制了现今油气藏分布.研究发现,塔河油田盐下、托甫台生烃强度高,喜山期生烃总量相对较大,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研究结果对塔河油田深层油气资源和目标评价有一定指导意义.

    烃源岩埋藏史热史盆地模拟成藏效应塔河油田

    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徐伯东邹贤利吴新豫赵文苹...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中浅层发现了侏罗系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但是老井试油后产量不一,油藏"甜点"识别困难.为此,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对八道湾组油藏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分析原油特点和原油成因具有显著的表征意义,原油普遍具有β-胡萝卜烷和γ-蜡烷丰度高的特征,为典型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产物.其中,低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相对偏低,Ts/Tm较大;高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较高,Ts/Tm偏小,色层效应是造成原油间生物标志化合物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沟通方式及油藏充注过程影响了油气的聚集程度,晚期构造掀斜调整形成的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更具有勘探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生物标志化合物低含油饱和度油藏色层效应原油成因八道湾组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油源分析

    尹艳芳常象春徐佑德苏蕾...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稠油的油源,利用中生界原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法、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对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对典型生物标志物原始质量进行恢复,并对严重生物降解的稠油进行油源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中生界原油生物降解级别达到 6 级以上(PM6),可细分为A1、A2 两个族群.所提出的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进行油源对比效果显著,证实了A1 原油与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具有亲缘性,A2 原油可能来自沙湾凹陷二叠系烃源岩、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烃源岩及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混合,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支持和验证了该结论.研究结果对深化车排子凸起中生界的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生物降解油源对比生物标志物参数恢复法中生界车排子凸起准噶尔盆地

    低黏原油辅助气体吞吐稠油开采技术室内实验和技术界限

    户昶昊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及蒸汽驱的油汽比仅为 0.1~0.2,能耗大、碳排量高等问题突出,针对该问题,可利用低黏原油辅助气体吞吐的开采方法来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开展低黏原油辅助气体吞吐开采稠油的机理及油藏适应性研究,制订低黏原油辅助气体吞吐的技术界限.研究表明:低黏原油辅助气体吞吐开采机理主要为稀释降黏、溶解增压、扩大波及范围和乳化相变等作用,带油率(采出稠油与注入低黏原油的体积比)可达到1.00~3.00 以上,且能耗低、产水少;低黏原油辅助气体吞吐适合开采普通稠油油藏和特稠油油藏,尤其适合深层、薄互层和小断块稠油油藏.该研究对稠油转换低黏原油辅助气体吞吐开发油藏筛选和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低黏原油气体吞吐稠油低碳带油率

    鱼骨型分支井SAGD分支形态优化及采出程度变化规律

    周志军张祺衣犀唐佳琦...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城油田低物性段普遍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鱼骨型分支井SAGD通过分支深入储集层可改善常规SAGD蒸汽腔扩展受限的问题.为了达到最佳开采效果,有必要对鱼骨型分支井SAGD的分支形态进行优化,并掌握影响采出程度变化的规律.为此,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及正交实验设计的手段,确定分支参数对提高采出程度具有敏感性,并优化分支参数,分析不同储层物性下分支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风城油田,该研究区块的最佳井型部署方案为:分支长度为 120 m、分支数量为 4 条、分支角度为 75 °、分支异侧为非对称分布、分支间距为 100 m.通过研究可知,各分支参数的影响权重以储层渗透率 2.0D为明显的分界点:当储层渗透率小于 2.0D时,主要影响因素为分支长度、分支数量;储层渗透率为2.0D时,分支角度、分支间距的作用开始变强.研究成果对风城油田SAGD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鱼骨型分支井SAGD分支形态优化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风城油田

    稠油油藏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特征分析及参数优化

    袁士宝任梓寒杨凤祥孙新革...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 1 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合火驱协同增效作用,并对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产增效的主要机理是湿蒸汽吸收已燃区中滞留的热量变为过热蒸汽,并被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穿过燃烧前缘,使冷油区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在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增大了蒸汽冷凝带的宽度、燃烧波及体积和火线推进速度;注入参数的优化能提高复合火驱的开发效果,水气比越大,产能越高,而采用段塞注入会降低产能,为满足经济效益开发,最佳水气比应为 3.0×10-3m3/m3 左右,最佳注汽段塞间隔应为 90~120 d.该研究成果对火驱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稠油油藏火驱湿式燃烧燃烧特征驱油机理

    稠油油藏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机理及参数优化

    李松岩程浩韩瑞魏耀辉...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存在的热损失大、含水率高及开发效率低等问题,以加拿大Mackay River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数值模拟模型,分别对SAGD、VAPEX和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特征进行对比,对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的生产压力、注入速度和注入温度进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在注采压差、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优于SAGD与VAPEX技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热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最佳应用条件为:井底生产压力为 700 kPa,注入速度为 160 m3/d,注入温度为275℃;三维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运算结果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后续浅层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稠油开采重力泄油参数优化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

    注蒸汽开发后油藏火驱原位制氢可行性

    王田田赵仁保蒋宁宁李鑫...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注蒸汽开发后油藏中火驱原位制氢技术的可行性问题,通过燃烧管实验,开展了含水饱和度对稠油原位制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的存在增强了对流传热效应,为碳氢化合物中C—C和C—H的断裂提供了高温环境;并促进了稠油水热裂解、焦炭气化、水汽变换等可逆反应向制氢方向移动,提高了制氢效果.在含水饱和度为 24.58%时,温度最高达715.1℃,氢气体积分数最高为 1.03%.研究结果验证了注蒸汽开发后稠油油藏火驱原位制氢的可行性,该研究对提高稠油火驱原位制氢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稠油氢能火驱原位制氢含水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