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种油气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张方礼

双月刊

1006-6535

tzyqc@vip.163.com

0427-7823579,7820262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特种油气藏/Journal 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一份专门报道特种油气藏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动向的国家级科技期刊。“特种油气藏”即“非常规油气藏”,系指稠油、高凝油、低渗秀和岩浆岩、变质岩、裂缝、古潜山及其它一切特殊油气藏。凡是反映与特种油气藏的生成、产状、分布规律、勘探与开发方法、储运加工、生态环境、科技信息、综合论述等有关的科技论文均可向本刊投稿。同时征集学术活动、会议简讯等信息,并竭诚为各单位刊登广告和各种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水渗流特征

    孙宝泉杨勇吴光焕赵红雨...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稠油油藏热化学驱开发过程中不同温度区域内的油水渗流特征不明的问题,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一维物理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热水和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及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热水和驱油剂驱油的致效机理和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 70℃时,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较小;温度为150℃时,热水和驱油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更显著,热水驱转高温驱油剂驱和直接高温驱油剂驱的油相、水相相对渗透率均明显增大;温度超过 200℃后,驱油剂在高温限制下驱油作用减弱,热水对驱油效率的提升大幅增加.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热水驱和高温驱油剂驱均可提高驱油效率;随着温度升高,热水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大,驱油剂对驱油效率的贡献先增大后减小;热化学驱通过热水、驱油剂在不同温度区域的接替驱油和协同作用,能够实现超稠油油藏效益开发.该研究可为热化学驱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提供参考.

    超稠油热水驱热化学驱驱油机理渗流特征

    普通稠油降黏复合驱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赵林郝丽娜于春生张勇...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且热采成本高、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基于春光油田低温高盐储层的流体性质,优选了阴离子型降黏剂和耐盐聚合物,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热水驱、单一降黏剂驱、复合驱的降水增油机理;建立了降黏复合驱反应动力学方程,在CMG-STARS软件中开发了降黏复合驱数值模拟方法,并优化了春 2 单元普通稠油降黏复合驱井网、井距及注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降黏复合驱可以充分发挥驱替相增黏、被驱替相降黏的加和效应,具有体系用量少、碳排放低、提高采收率幅度大等优势;降黏复合驱适合五点法井网,注采井距应小于 200 m,在增稠剂质量分数为 0.25%、降黏剂质量分数为 0.20%的条件下,最佳注入段塞量为 0.5 倍孔隙体积,注采比为 1.05.矿场实践表明,特高含水后期(含水率96.0%)的油井实施降黏复合驱,含水率降幅达 30%以上,日增油 5t/d.研究证实了该项技术矿场应用的可行性,可为改善普通稠油开发效果、实现工业减排提供借鉴.

    普通稠油复合驱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春光油田

    稠油油藏水气交替诱导泡沫油冷采提高采收率实验

    甄贵男王健吴宝成王炜龙...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过程中存在的黏性指进、动用不充分、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基于新疆油田吉 7 油藏开展了水气交替诱导泡沫油冷采技术研究,自行设计泡沫油配样装置,通过Image J软件对泡沫油图像进行表征,对泡沫油的性能、泡径、泡沫数量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制作可视化平面模型,开展稠油注气辅助水驱的泡沫油微观驱油机理研究;开展岩心驱替实验,优化水气交替诱导泡沫油冷采的注入参数.研究表明:CO2 在低黏原油中形成的泡沫油性能更好,发泡体积为202.1 mL,半衰期为324 s,降黏率为32.35%;泡沫油的发泡体积和半衰期通常与泡径和泡沫油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泡沫油聚并对黏壁残余油有剥离作用,CO2 能够有效动用小孔喉原油、油膜和上层原油;在气液比为 1 ∶ 1、注入压力为 30 MPa、驱替速度为 0.2 mL/min的条件下,水气交替诱导泡沫油冷采较普通稠油水驱可提高采收率 18.90%.研究成果为新疆油田吉 7 油藏水气交替诱导泡沫油冷采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油田水驱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了参考.

    普通稠油泡沫油泡径计算微观驱油机理参数优化冷采低碳吉7油藏

    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油体系扩散规律

    于建梅韦涛杜殿发任利川...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稠油油藏在蒸汽驱过程中易发生汽窜,导致波及系数减小、采收率降低等问题,使用化学剂辅助蒸汽驱的热化学驱油技术得到发展.针对热化学驱油体系内化学剂扩散规律不明确、矿场应用效果存在差异的问题,在物理模拟实验基础上,建立机理模型,通过定性、定量研究降黏剂和泡沫在不同体系下的扩散规律,并考虑压力影响,得以明确化学剂扩散规律.研究表明:降黏剂段塞主要沿优势通道扩散,加剧汽窜,泡沫段塞在扩散中起到封堵调剖作用,促进蒸汽腔均匀扩展;两者间存在相互影响,降黏剂段塞应置于泡沫段塞后,可使主流线方向汽窜速度降低 8%,泡沫物质的量浓度提高 30.0%;同时应保证一定驱替压差,压力可使化学剂波及范围、平均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提高 2.3、1.0 倍.研究结果对稠油油藏热化学驱方案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热化学驱油体系汽窜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稠油

    石油酸含量对稠油流体性质影响实验

    李步林张胜飞王强苟燕...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酸是稠油体系中的强极性组分,为研究石油酸对稠油流体类型、黏度及乳化特征的影响,以新疆风城油田SAGD井组超稠油油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能质谱仪分析石油酸分子结构特征.通过实验研究石油酸含量对稠油黏温特性及剪切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含水率在不同石油酸含量条件下对稠油表观黏度的影响特征以及其相应的油水乳化特性.研究表明:超稠油样品酸值(以KOH计)为 5.46 mg/g,样品中石油酸含量约为 1.71%,以 2~3 环一元酸为主,碳数主要分布在 15~35;稠油黏度随石油酸含量增加而降低;石油酸含量从 0 增至 50%时,样品从牛顿流体转为非牛顿流体的拐点温度从 120℃降至100℃;含水率升高时表观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当石油酸含量从0 增至50%时,反相点的含水率由30%~40%降至20%~30%,且不同含水率下的黏度均有大幅下降.该研究揭示了中国西部超稠油石油酸分子结构特征和石油酸含量对稠油流体性质的影响规律,可为降低稠油乳化、腐蚀程度,以及稠油资源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超稠油石油酸黏温关系流变性乳化风城油田

    水驱油藏乳液中盐水对沥青质沉淀的影响

    宋君李海燕宋伟刘亦菲...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藏注水开发中极易形成油包水乳液,而盐水对乳液中沥青质沉淀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在自制实验用油及油包水乳液的基础上,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油水共注法,分别开展了静态离心实验和动态驱替实验,研究了乳液中含水量、盐类型及盐质量浓度对沥青质沉淀的影响,揭示了盐水作用下沥青质沉淀机理.研究表明:当乳液中含水量由 10%增至50%时,沥青质的不稳定性增加,沉淀质量分数由 4.5%增至 10.6%,但沉淀强度却在减弱.低芳香度的沥青质更容易在水-油界面处沉淀,主要是被界面处水分子表面的杂原子吸附而沉淀.沥青质沉淀量随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当盐质量浓度达到 40 000 mg/L时,沥青质沉淀量达到最大.MgCl2、CaCl2、NaCl和KCl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驱替过程中 40.0%质量分数蒸馏水的乳液的渗透率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 20.0%质量分数MgCl2 乳液,而 20.0%蒸馏水和 20.0%NaCl乳液的渗透率下降幅度最小.动态驱替中盐水对沥青质沉淀的影响小于静态实验,但含水量的增加会增大沥青质沉淀,降低岩心渗透率.研究成果对提高沥青质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有重要意义.

    乳液沥青质沉淀盐质量浓度水驱油藏渗透率吸光度

    薄层超稠油油藏烟道气SAGP室内实验评价

    惠瑞瑞张志升张治东李娜...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薄层超稠油油藏蒸汽驱采收率较低的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地区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对发育隔层的超稠油油藏进行烟道气SAGP室内二维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蒸汽腔发育及气体分布特征,分析油、气、水在烟道气SAGP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而评价薄层超稠油油藏烟道气SAGP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优化注烟道气时机和注气量.研究表明:薄层超稠油烟道气SAGP阶段采出程度可达到 56%,累计油汽比为 0.21,具有较大的提高采收率潜力;采用蒸汽与烟道气同注的方式,烟道气位于蒸汽腔前缘,没有在油层顶部和盖层底部附近形成低温隔热带;烟道气聚集在蒸汽腔的前缘,阻碍了蒸汽腔的横向扩展,减缓了蒸汽超覆现象;当蒸汽腔扩展到油层底部时,注入 0.08~0.10 倍孔隙体积的烟道气,采收率为 54%~56%.该研究成果可为薄层超稠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参考.

    超稠油非凝析气SAGP烟道气物理模拟

    稠油含油污泥凝固剂研制与性能评价

    才力刘庆旺范振忠贺春芳...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烧黏土、硬石灰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含油污泥凝固剂,并以含油污泥凝固剂和含油污泥为主要成分,配制了可在油层凝结固化的含油污泥调剖堵水剂,以达到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采用XRD检测和抗压强度测试等手段,对含油污泥调剖堵水剂封堵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并评价了其调剖堵水性能.研究表明:该调剖堵水剂具有较长的凝胶时间、良好的施工安全性、可泵注性和适当的结构强度等优点;当含油污泥凝固剂质量分数在 17%以上时,岩心封堵率达到 98%以上,突破压力在20 MPa以上,具有较高的封堵强度;同时该调剖堵水剂也是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符合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要求.含油污泥凝固剂技术有效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含油污泥稠油凝固剂烧黏土硬石灰蒸汽驱

    稠油井内衬保温油管热损失分析及开采参数优化

    曾文广王熙李芳张江江...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塔河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热量损失大、资源浪费的问题,开展内衬保温油管开采技术研究.基于井筒稳态热传递与地层非稳态热传递理论,建立了稠油井井筒热传递数学模型,评价了不同内衬材料油管的保温性能,揭示了含水率、日产液量及内衬保温油管下深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内衬聚酮防腐层与气凝胶保温层的保温油管保温性能最佳,日产液量和保温油管下深对井口温度影响较大,含水率对井口温度的影响较小;日产液量大于72t/d且保温油管下深大于3 500m时,可满足稠油开采的温度要求.该研究明确了内衬保温油管保温的可行性,可为油田保温油管内衬的选材、稠油开采工艺参数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

    稠油热损失内衬保温油管温度场聚酮防腐层气凝胶保温层

    稠油热采井射孔孔眼应力分析及影响因素

    梁疆岭杨洪苏宏益林铁军...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稠油热采井生产过程中,射孔井段套管频繁出现损伤断裂的问题,基于弹塑性和热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注汽—焖井—生产过程射孔套管有限元热力学耦合模型,对各阶段射孔套管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不同射孔参数下射孔套管强度影响规律分析.研究表明:生产过程中射孔孔眼位置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在温差及内外压差等共同作用下,注采前期套管应力最大可达 498.16 MPa,并逐渐产生塑性失效现象,当注采作业完成时,套管塑性失效现象最严重;随着射孔相位角增大,射孔密度对Mises应力值的影响逐渐减小,而套管孔眼最大应力与射孔相位角成反比关系.该研究对延长稠油热采井射孔套管使用年限和保障正常生产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稠油热采套管损伤射孔孔眼套管强度应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