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种油气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张方礼

双月刊

1006-6535

tzyqc@vip.163.com

0427-7823579,7820262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特种油气藏/Journal 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一份专门报道特种油气藏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动向的国家级科技期刊。“特种油气藏”即“非常规油气藏”,系指稠油、高凝油、低渗秀和岩浆岩、变质岩、裂缝、古潜山及其它一切特殊油气藏。凡是反映与特种油气藏的生成、产状、分布规律、勘探与开发方法、储运加工、生态环境、科技信息、综合论述等有关的科技论文均可向本刊投稿。同时征集学术活动、会议简讯等信息,并竭诚为各单位刊登广告和各种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现状

    郝龙侯吉瑞梁拓闻宇晨...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溶液相比,纳米流体驱油是一项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但目前机理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缺少系统性.因此,结合国内外纳米流体研究情况,总结纳米流体主要提高采收率机理,指出了纳米流体目前所面临的研究难点,展望了纳米材料在今后的攻关方向.研究表明: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在油水固三相区形成楔形膜,产生结构分离压力,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改变岩石润湿性,增强泡沫稳定性,降低注入压力和选择性调堵孔道;今后可从提高纳米流体稳定性、降低纳米流体成本、提高采收率机理协同性研究以及开发高效纳米驱油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该研究为大规模推广纳米流体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界面张力结构分离压力润湿性

    基于煤层结构数字井筒反演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方法及应用

    黄红星杨秀春陈国辉朱文涛...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是典型的自生自储型气藏类型之一,甲烷气体主要由煤层中的有机碳热演化生成并大量吸附于孔隙表面,有机成分的含量对于煤层生气及储气能力十分重要.但煤层气储层结构复杂,有机煤岩和无机夹矸层交互叠置发育,层内非均质性强,单井纵向煤层结构可视化难度大,制约了煤层气单井有机质丰度评价及高效开发.全直径CT扫描是近年来针对大尺度岩心的一种重要实验技术,应用该技术扫描得到的煤岩灰度值与其构成关系密切,灰度值越高则煤岩灰分、密度以及矿物含量越高,反之则越低.以大宁—吉县区块目的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直径CT扫描技术与测井解释技术相结合,探究了岩石灰度与伽马、密度以及声波时差等测井数据的关系,建立了煤层结构数字井筒反演数学模型,并结合灰度与有机组分的关系,提出了全直径CT扫描单井有机质丰度评价方法.将研究区A1 井反演获得的纵截面与全直径CT扫描真实灰度截面对比,二者相似度高,反演灰度值与CT真实灰度值散点图分布规律一致,表明反演模型能够有效反映煤层内部非均质性结构变化.数字井筒反演及有机质丰度评价方法可为研究区煤层气井压裂选段及产能预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煤层气全直径CT扫描测井解释数字井筒单井有机质丰度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致密储层砂体刻画及有利储层预测

    邱玉超许强李一博邓伟...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和有利目标区的认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钻井资料与地震相映射关系,在自然伽马曲线约束下,寻找最佳反演频率参数,提高井间砂体预测精度.采用波形指示模拟的方法精细刻画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须四段砂岩具有西厚(55.0~100.0 m)、东薄(15.0~50.0 m)的特征;与须三段相比,砂体厚薄变化转换带(坡折带)向克拉通内部迁移.统计地震工区内 22 口井数据,坡折带以西砂岩平均孔隙度高(8.0%)、储层厚度大(45.4 m).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相带展布、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变化,认为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具有构造控坡折带、坡折带控储层的规律.坡折带以西的储层物性好、厚度大,为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对须四段勘探深入具有借鉴作用.

    致密砂岩砂体刻画波形指示模拟井震结合储层预测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韦敏于世娜佟欢吴彦佳...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阳坳陷桩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新近系和潜山地层探明储量较高,而古近系钻探和认识程度较低,古近系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的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为此,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桩海地区东下段—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及优质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海地区东下段—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储层以近源快速沉积的砂岩为主,岩石成熟度较低;压实作用是破坏储层孔隙的主要原因,以碳酸盐岩为主的胶结作用对孔隙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而有机酸溶蚀是形成次生孔隙、造成储层增孔的重要因素;孔隙类型整体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仅在西北物源区东下段储层保留程度相对较高,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低;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条件、成岩改造和断裂沟通 3 个条件.岩石成熟度高、远离钙源、靠近酸源、断裂沟通的砂砾岩储层为有利勘探目标.该研究可为桩海地区古近系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成岩作用碎屑岩储层质量储层成因隐蔽油气藏桩海地区济阳坳陷

    渝西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沉积相与岩相分布特征

    李维雷治安陈维铭孟森淼...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渝西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是中国页岩气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但该区块页岩岩相组分复杂、空间变化剧烈,缺少对沉积相与岩相分布特征的精细描述,影响了页岩气"甜点"段识别与优选.为此,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FMI成像、核磁共振、有机碳分析等研究手段,对渝西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沉积相与岩相分布特征进行细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滨外陆棚相沉积,可划分为浅水陆棚、半深水陆棚和深水陆棚3 种对页岩气评价指标具有不同控制作用的亚相;主要发育 10 种岩相,岩相由西北至南东沉积较为稳定,龙一11 小层发育硅质页岩、富泥硅质页岩、富泥-硅混合质页岩等 3 种主力岩相;根据沉积相与岩相分布特征,预测Z203 井区五峰组—龙马溪组资源潜力巨大,为下步有利勘探区.该研究结果深化了研究区页岩储层纵向分布的认识,可为后续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深层页岩气沉积相特征岩相分布五峰组—龙马溪组渝西区块

    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控油气聚集机制

    孙国庆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带呈现出复杂的运动学特征,各成藏主控要素时空匹配关系研究难度大,为油藏形态精准刻画带来了挑战.针对该问题,综合地质、地震解剖和钻井资料分析,梳理构造发育史及断裂成因,并在成藏认识的基础上,明确断裂控制油气富集的机制.研究区断裂密集带可划分为 2 个级别,并根据断层与层位切割关系将断层分为 3 类.研究表明:敖古拉断裂带由 2 条反"S"形主干断裂组成,历经断陷期、坳陷期以及反转期 3 个阶段;断陷期断裂带活动强度与伸展率最大,坳陷期逐渐减弱,伴生多条反向调节断层,反转期断层活动强度与伸展率再次增强;油源断层是沟通烃源岩和圈闭的垂向运移通道,控制了与断层相关圈闭的形成,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及增储上产提供理论依据.

    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带构造演化断控油气

    基于小波包分解岩石破裂声发射信号响应机制与脆性评价研究

    魏靖依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石脆性是控制岩石破裂的关键指标,决定着能否在压裂过程形成有效的缝网.通过声发射信号研究岩石脆性特征与破裂行为,能够直接揭示岩石破裂与脆性之间的关系.但目前尚未建立声发射信号特征与岩石破裂模式的关系,无法准确描述岩石的脆性特征.为此,基于小波包分解方法对岩石声发射信号进行能量频带划分,建立不同脆性岩石破裂模式与声发射信号能量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声发射信号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声发射信号能量分布的岩石脆性指数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声发射信号的能量特征与岩石的脆性有关,能量分布的主频率大多在 750 kHz以内,岩石脆性矿物含量越高,该频率的声发射信号所占比例越大,岩石破裂声发射信号能量分布越集中,岩石破裂的突变性越强,裂缝张性、剪切及混合演化扩展模式转换越明显,脆性指数也越大.该研究可为岩石破裂预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声发射信号小波包分解岩石破裂脆性评价

    基于声学参数和孔隙结构分类的深层储层饱和度计算方法

    袁龙刘文强罗少成王谦...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层致密储层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含气饱和度计算难度大.针对该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北部构造带为例,基于岩石导电和岩石声学理论,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测试手段和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压汞-核磁共振数据将储层按孔隙结构划分为 4 类.依据岩石裂缝参数,建立了不同孔隙结构下含水饱和度与声学参数变化关系方程,建立基于声学参数和孔隙结构分类的饱和度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变岩电参数Archie模型和Gassmann-Wood饱和度模型的处理结果对比,与实验测试资料更加吻合,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方法可为非电法测井资料计算深层致密储层饱和度提供一种新路径,助力深层致密气藏勘探新突破.

    深层致密储层含水饱和度声学参数孔隙结构Gassmann-Wood方程

    微波强化煤层气井压裂开采的物性规律

    李小刚秦杨刘紫微朱静怡...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波加热对煤岩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方法对微波作用下煤岩的升温及致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煤岩含水率对微波加热效果有直接影响,且岩体内温度的升高速度具有各向异性,导致煤岩各部位受热不均,从而产生热应力;微波功率越大,煤岩破碎越严重,微波作用于压裂后的煤岩,可使人工裂缝进一步扩展;压裂液中的添加剂也具有改善煤岩介电性能的功效,滑溜水压裂液增产效果显著,有望代替KCl活性水对煤层进行高效增产技术改造.在施工初期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使压裂液尽可能充填到裂缝深处,可增强煤层介电性能;在施工后期选用微波加热技术,可强化煤层气开采效果.该研究对煤层气的重复压裂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煤层气微波加热煤岩压裂热应力介电性能

    一种基于"四区"的低渗透油藏CO2埋存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王香增陈小凡李剑陈芳萍...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 驱油和埋存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目标,已有的CO2 埋存量计算方法主要针对CO2 的静态埋存量进行粗略计算,未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CO2 埋存量的变化.针对上述问题,运用CO2 溶解、CO2 波及体积和驱油机理,将CO2 驱油与埋存过程分为气相区、两相或近混相区、扩散区和油相区,并基于"四区法"计算CO2 埋存量,得到了不同烃类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压力、注气速度下的CO2 动态埋存量的变化规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W油田低渗储层,结果表明:注入烃类孔隙体积倍数、压力、注气速度与总埋存量呈正相关性,当压力由 12 MPa升至 30 MPa,CO2 埋存总量增加 15.53×104 t;当注气速度由 5t/d增加至 30t/d,峰值CO2 埋存总量由 3.51×104 t提高至 12.62×104 t.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藏开展CO2 驱油与埋存项目提供新的思路.

    CCUSCO2埋存"四区"法低渗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