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种油气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张方礼

双月刊

1006-6535

tzyqc@vip.163.com

0427-7823579,7820262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特种油气藏/Journal 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一份专门报道特种油气藏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动向的国家级科技期刊。“特种油气藏”即“非常规油气藏”,系指稠油、高凝油、低渗秀和岩浆岩、变质岩、裂缝、古潜山及其它一切特殊油气藏。凡是反映与特种油气藏的生成、产状、分布规律、勘探与开发方法、储运加工、生态环境、科技信息、综合论述等有关的科技论文均可向本刊投稿。同时征集学术活动、会议简讯等信息,并竭诚为各单位刊登广告和各种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颗粒驱油机理研究进展

    蒲万芬杨帆任豪贺伟...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纳米颗粒在三次采油领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目前纳米颗粒驱油机理及发展现状认识不清等问题,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在纳米颗粒驱油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出纳米颗粒的纳米尺寸效应、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润湿性、分离压力、乳化作用、防止沥青质絮凝、催化裂解等驱油机理;展望了纳米驱油材料在高含水、低渗透、致密油及页岩油等油藏类型中的应用潜力;指出纳米颗粒在石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该研究可为纳米颗粒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及规模应用提供参考及依据.

    提高采收率纳米颗粒驱油机理综述

    氯氧镁水泥在石油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徐梦冉步玉环赵恒仪刘芳...
    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水泥存在固化后体积收缩、脆性大且生产耗能高等问题,而氯氧镁水泥能较好地改善普通油井水泥的弱点,并具有力学强度高、CO2 吸附性强、耐温、抗盐卤腐蚀等工程优势,研究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氯氧镁水泥基本组成、水化产物及水化反应机理,总结了氯氧镁水泥在油气井固井、储层堵漏、钻井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并指明了氯氧镁水泥在CCUS、盐膏层固井、深水浅层固井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氯氧镁水泥在石油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氯氧镁水泥固井堵漏耐水性抗压强度CCUS综述

    彭州气田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预测

    李皋梁斌斌谢强何龙...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彭州气田雷口坡组构造裂缝分布特征及发育程度认识不清的问题,考虑沉积微相、层厚和层面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工程地质力学的碳酸盐岩地层构造裂缝预测方法,并以PZ-6井区雷四段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了井区—单井跨尺度构造裂缝评价.结果表明:井区地层构造裂缝以斜交缝为主,断层区域构造裂缝线密度约为 1.3 条/m;藻云坪、灰云坪沉积微相较其他沉积微相裂缝线密度更大,井区裂缝线密度统计结果和预测结果相对误差为6.83%,可在上述 2 个沉积微相中优先部署井位;单井地层构造裂缝预测结果和测井结果吻合程度为91.23%,层面处地层破裂系数大于 1.2,表明层面处构造裂缝更发育;薄层受层面影响,其主应力变化更为明显,在施工中可根据单井构造裂缝分布预防井漏.研究结果对明确彭州气田雷口坡组气藏构造裂缝分布特征、层位优选、井位部署等具有重要意义.

    彭州气田雷口坡组构造裂缝沉积微相三维应力场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本溪组8号煤岩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

    沈柏坪李荣相白洪涛朱连丰...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宜川—上畛子区块本溪组 8 号煤岩纵向优势储层及有利勘探区带,选取宜川地区本溪组 8 号煤岩岩心样品,通过宏观煤岩类型描述、显微组分鉴定、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实验,综合分析 8 号煤岩沉积环境及成煤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溪组 8 号煤岩为光亮煤、半亮煤及暗淡煤混合堆积产物.煤岩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无机组分以高岭石、伊蒙混层等黏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石英、长石;中下部煤岩有机组分含量多,光亮煤发育,为优质煤层.煤相及煤岩演化程度是成藏的主控因素,低位覆水森林沼泽是有利勘探区带.该认识对宜川地区本溪组 8 号煤岩富集规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煤岩气勘探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煤层气煤岩特征成煤环境煤岩组分地球化学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

    南堡凹陷林雀次洼沙一段页岩不同尺度孔喉分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高永亮李国永刘小平马乾...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藏的孔喉结构缺少分析评价等问题,运用扫描电镜(SEM)和恒速压汞实验方法,利用分形理论手段,评价了不同尺度孔喉的分形维数.研究表明:页岩孔喉分成大尺度和小尺度 2 种类型,不同尺度孔喉分形维数差异较大.小尺度孔喉受压实、胶结作用强烈,以晶间孔、粒内孔和管束状喉道为主,非均质性弱,孔喉空间变形较少,分形维数较小;大尺度孔喉以粒间孔、孔隙缩小型喉道和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储集空间较大,可见孔喉变形现象,非均质性强,分形维数较大.由于页岩储层中存在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孔喉,导致其孔隙结构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特征,分形维数能有效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该研究成果为页岩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页岩油的开发效率,对油田后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南堡凹陷林雀次洼沙河街组孔喉结构分形维数恒速压汞页岩

    玛湖1井区三叠系白碱滩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程光艺周栋华李国浩王洋...
    49-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玛湖 1 井区三叠系白碱滩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认识不清、油藏评价和储量计算困难等问题,综合利用录井、测井、试油及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相划分、砂体连井对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及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白碱滩组二段沉积相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精细划分与预测.研究表明:白碱滩组二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主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由北向南呈舌状展布;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储集相,主要分布在玛湖 1 井区中北部.该研究成果提出了白碱滩组二段有利储层分布范围新认识,对研究区开展进一步的油藏评价、储量落实及油藏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玛湖1井区白碱滩组二段沉积相沉积模式储层预测

    川中地区沙二一段古地貌对河道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吴鑫涛刘丽葛家旺冯潇飞...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溪庙组是目前四川盆地陆相致密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层位,主力含气层系为沙二一段(J2s12)河道砂体,然而河道砂体与古地貌的耦合关系研究较为缺乏,制约了下一步致密气的精细勘探开发.针对这一问题,在建立川中地区等时格架的基础上,基于沉积补偿原理,充分考虑地层差异压实作用,采用印模法,半定量化恢复了J2s12 段古地貌格局;综合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J2s12 段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地貌单元和沉积微相之间的耦合关系.采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进行了砂体厚度预测,提出了古地貌控制河道砂体分布及砂体优势运输通道,即"河谷输砂、河间丘分砂、缓坡阻砂"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中地区J2s12段为谷丘相间的古地貌格局,南西高北东低,整体坡度较缓,主要发育主河谷、支河谷、河间丘和缓坡 4 类地貌单元;研究区J2s12 段发育陆相河流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平面呈条带分布;J2s12段古地貌单元控制了沉积微相分布,河道沉积集中发育在河谷,河漫沉积多发育在缓坡.该研究成果对下一步致密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古地貌河道砂体印模法沉积体系控砂机制沙溪庙组四川盆地

    准噶尔盆地齐古组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探讨

    张美任新成商丰凯徐佑德...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A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多口钻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有利砂体分布控制因素及模式不清等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研究区齐古组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浅水河控三角洲形成于多物源供给、水体较浅且频繁震荡、水动力中等的沉积环境,砂体类型以河坝复合体为主,岩石普遍为氧化色.根据砾石层厚度、粒径、层理规模等将河坝复合体划分为主水道+残余河口坝、分支水道+残余河口坝、残余河口坝为主3类.其中,分支水道+残余河口坝、残余河口坝为主的河坝复合体为有利砂体,其分布主要受控于基准面变化、河道供源与古地貌、河流与波浪作用影响.有利砂体纵向上分布在基准面上升的中期;平面上分布在与主水道距离适中的斜坡区和平台区.该研究成果深化了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优选区带提供依据,也可为类似区块提供借鉴.

    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砂体类型沉积模式准噶尔盆地

    浅层超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参数优化设计与矿场试验

    何万军孙新革吴永彬罗池辉...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新疆油田陆相非均质超稠油油藏SAGD注蒸汽循环预热启动过程中,注采井井间压差波动较大,现场调控难度大,蒸汽易进入高渗透水平段油层,造成水平段局部优先连通或者汽窜,蒸汽腔发育不均衡,导致水平段动用程度较低,从而影响SAGD生产效果.为此,提出了双水平井SAGD水平段下入电加热器的开发方式,利用热传导原理对注采井井间的油层进行均匀加热,并优化了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的关键操作参数,包括SAGD电加热启动井筒预处理、流体替液循环操作参数和转SAGD生产时机,形成了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操作流程.在新疆油田重A井区FHW01TW井组浅层超稠油双水平井进行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矿场试验,预热启动时间从 320 d下降至 163 d,节省蒸汽 3.79×104 t,减少CO2 排放 4 846.6 t.该技术将成为双水平井SAGD开发降低CO2 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SAGD电加热预热启动超稠油新疆油田

    水驱油田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表征方法的扩展

    袁迎中汤紫琪凌霄黄冬梅...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驱油田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不易诊断且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综合考虑S形含水上升曲线高含水期偏离直线的情况,以及凹形含水上升曲线对S形含水上升曲线的增强或减弱作用,引入与含水饱和度有关的二次项、对数项及与含水率相关的形态指数n,建立表征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的扩展型水驱曲线方程.新方程兼具凹形和S形含水上升曲线的特征和优势,拓展了常规含水上升曲线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含水上升规律描述的准确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WZ油田,结果表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方程的相关参数,对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进行综合表征,拟合效果显著提高,拟合的R2 达 0.977 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已有的生产数据回归得到扩展型水驱曲线方程系数,据此预测不同含水率时的累计产油量,或预测不同累计产油量时的含水率.研究成果对准确分析或预测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水驱曲线形态指数表征方法多元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