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gG4相关上消化道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潘大维何雨芩邱竹箐陈东风...
    1375-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10例IgG4相关上消化道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10例IgG4相关上消化道损伤患者的临床、内镜、CT影像及病理形态学资料,分析归纳其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74岁;主要临床症状有吞咽梗阻、恶心、呕吐、胸骨后疼痛、中上腹痛、黑便、黄疸,内镜下表现为消化道肿块及溃疡,伴梗阻、出血、瘘道形成.其中2例食管多发溃疡并食管狭窄,1例食管溃疡并肉芽增生,1例食管隆起性病变,1例胃窦溃疡并十二指肠窦道形成,1例胃窦溃疡合并幽门梗阻,1例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胃-结肠瘘,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检查可见相应病变部位黏膜肿胀、增厚、管腔纤维性狭窄;8例患者血清IgG4升高,2例正常;活检标本病理学均可见弥漫或片状淋巴细胞及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浆细胞值大于40~50个/HPF,IgG4阳性/IgG阳性比值大于30%~40%.结论 IgG4 相关上消化道损伤常见症状无特异性,高血清 IgG4 水平及病理见大量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伴显著纤维化为其主要特征,内镜及 CT影像学可以辅助诊断,激素治疗有效,临床预后较好.

    IgG4相关疾病上消化道食管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miR-204抑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上皮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

    王婷婷朱晓轩裴小红
    1379-1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204抑制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胃上皮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 将人胃上皮细胞GES1分为3组:对照组、H.pylori组和H.pylori+mimic组.H.pylori组和H.pylori+mimic组细胞按照100:1的感染比例与H.pylori进行共培养.H.pylori+mimic组细胞在与H.pylori共培养之前转染miR-204 mimic以过表达miR-204.显微镜观察共培养情况.qPCR检测miR-204水平.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相关蛋白.结果 感染H.pylori后,GES1细胞中的miR-204表达水平比正常GES1细胞显著降低(t=27.962,P=0.000).H.pylori组的miR-20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ylori+mimic组的miR-20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pylori组(P<0.05).H.pylori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ylori+mimic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H.pylori组(P<0.05).H.pylori组的E-cadherin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ylori+mimic组的E-cadherin显著低于H.pylori组而N-cad-herin和Vimentin显著高于H.pylori组(P<0.05).结论 将胃上皮细胞与H.pylori共培养会使细胞中miR-204的水平降低,且过表达miR-204会通过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由H.pylori引起的胃上皮细胞迁移和侵袭.

    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迁移侵袭miR-204

    肝内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例报道

    杨潇周晓胡春阳吴金道...
    1383-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诊治1例罕见的肝内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来探究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知.

    胆管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胆管癌胆管扩张病例报道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贺星刘卫唐郡朱斌...
    1386-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急-慢应激法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择2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8 d慢性应激+1 d急性应激,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不接受任何干预及处理.于造模前后记录两组大鼠体质量、AWR疼痛压力阈值、蔗糖水摄入量,造模后记录两组稀便率、1 h排便量,将肠道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肠道组织黏膜的微观结构.结果 所有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发生.造模后,模型组大鼠1 h排便量(7.14±0.84)粒或次/h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42)粒或次/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281,P=0.000);模型组大鼠湿便率(12.15±0.85)%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02,P=0.000);造模前,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29.83±2.52)mmHg vs(30.00±2.71)mmHg]、蔗糖水摄入量[(10.00±1.45)ml vs(10.8±1.78)ml]及体质量[(203.4±8.73)g vs(202.85±7.14)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27.17±1.50)mmHg、蔗糖水摄入量(14.1±1.81)ml及体质量(279.37±9.47)g明显低于对照组(38.67±2.33)mmHg、(19.4±1.26)ml及(313.91±6.6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3,P=0.000;t=7.600,P=0.000;t=9.434,P=0.000).两组大鼠结肠组织微观结构均未见黏膜明显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结论 急-慢应激法构建大鼠模型在肠道症状、动力及感知、情绪障碍、微观结构方面与IBS-D发病特点一致,造模方法有效,为IBS-D的动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急-慢应激大鼠评价

    高龄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及易感因素分析

    王悦之赵坚张玉
    1391-1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抗生素的高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老年AAD的发生提供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高龄老年患者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和入选标准,共收集158例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临床资料等,对所有患者进行aCCI评估和GNRI评估.其中AAD患者49例,为AAD组,其余109例患者为非AAD组.结果 两组患者在共病指数、营养风险指数、长期卧床及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I高得分和使用含有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是高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AAD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aCCI高得分、GNRI<98分、长期卧床及连续性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和使用抗生素酶抑制剂合剂是高龄老年住院患者AAD的高危因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高龄老年患者

    54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胶囊内镜下特点分析

    刘揆亮沈文彬夏松林琳...
    1395-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PIL)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下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CE检查的PIL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其内镜特点,并提出一种分类方法,初步评价该分类的临床意义.结果 共54例PIL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分型标准如下:Ⅰ型:具有淋巴管扩张的典型表现,如黄白色斑块或斑点,全小肠广泛受累;Ⅱ型:具有淋巴管扩张的典型表现,病变分布较局限,常累及小肠三个肠段中的1~2段;Ⅲ型:内镜下为不典型表现,仅详细观察时可见到大致正常,但呈现水肿、扁平的绒毛.分别有13例(24.1%)、24例(44.4%)及17例(31.5%)归类为Ⅰ型、Ⅱ型与Ⅲ型.Ⅰ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Ⅱ型.Ⅱ型患者CE下检出肠腔内淋巴漏及出血的比例最低.结论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giectasia,IL)在CE下不一定出现典型表现.CE下的IL分型可能代表了IL的不同亚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胶囊内镜蛋白丢失性肠病

    血管生成素2对早期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吕永才姚燕华雷静静刘琦...
    1399-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所有血管生成素2(angipoietin-2,Ang2)与早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器官功能衰竭(organ failure,OF)和/或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相关文献,并通过Meta分析确定Ang2对早期AP发生OF和/或PN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0月15日,收集Ang2水平升高对AP早期发生OF和/或PN的临床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和资料提取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6个病例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Ang2在早期对AP发生OF和/或PN的预测价值合并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4(95%CI:0.72~0.92)、0.84(95%CI:0.74~0.90)、5.18(95%CI:3.02~8.85)、0.19(95%CI:0.10~0.36)、27.40(95%CI:9.24~81.26),合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5%CI:0.87~0.93).亚组分析显示,样本量(≥100例或<100例)、研究设计(前瞻性或回顾性)、地理位置(亚洲或欧洲及美国)、影响因子(≥3或<3)、发病入院时间(≥24 h或<24 h)及Ang2取样时间(≥12 h或<12 h)不是整体异质性来源.结论 Ang2对早期AP发生OF和/或PN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在临床治疗决策过程中可能起指导性作用.

    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血管生成素2Meta分析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越早越好?

    徐平萍徐洪雨
    1408-1410,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提倡为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的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但急诊内镜的最佳时机仍不确定.本文就已有的关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出血(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NVUGIB)急诊内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可比较的结局进行评估,其中包括死亡率、再出血率、对手术干预的需求、输血量、住院时长等.将其归类为患者行急诊内镜时间为入院后的3 h、6 h、12 h、24 h以内.得出结论:急诊内镜有助于对NVUGIB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减少住院治疗的需求,同时它也可能发现更多的活动性出血从而增加治疗性内镜的使用.但无证据表明极早期内镜有助于减少再出血的风险或提高生存率,因此对于大多数无绝对禁忌证的NVUGIB患者,应在24 h内接受内镜检查.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死亡率再出血

    食管癌行ESD术后预防狭窄治疗方法进展

    魏宗苹姬瑞郑亚陈诚...
    1411-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ESD在早期胃癌的治疗方面已相对成熟,由于其具有更高的整块切除率及不受病变范围限制等优势,较EMR应用更为广泛.目前,ESD治疗已经扩展到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但由于术后常发生狭窄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预防术后狭窄或延长狭窄发生的时间,是食管癌患者在ESD术后需要关注的重点.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包括口服或病灶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内镜下气囊扩张(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EBD)、聚乙醇酸网片使用、支架植入等,也可将上述方法联合使用.由于上述方法预防作用有限,部分患者在一定时间后仍发生狭窄,对于已发生狭窄的患者可使用气囊扩张、内镜下双通道局部肌肉切开或手术干预等方法解除狭窄.本文主要对ESD术后狭窄的几种预防方法的优势及不足进行阐述.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食管癌内镜下治疗狭窄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阴性胃MALT淋巴瘤疗效的研究进展

    解雅淋何春燕韦思琪姜政...
    1416-1419,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黏膜为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则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性(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之一,仅采用H.pylori根除治疗即可使50%~90%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达到完全缓解,故目前已推荐将H.pylori根除治疗作为H.pylori阳性的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但H.pylori阴性的胃MALT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案仍不明确,亦有一定数量的H.pylori根除治疗使H.pylori阴性的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案例存在.因此我们猜测是否可将H.pylori根除治疗作为H.pylori阴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首选治疗方案,以及适用于H.pylori阴性的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性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