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应用

    刘卓健周博段芳龄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器官(organoid)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模型能够稳定保持肿瘤多细胞团的异质性特征,高度还原原位肿瘤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既能适用于高通量的临床药物筛选,提供个性化治疗的策略;又能构建病理模型,作为研究肿瘤发生、多个阶段发展和转移机制的有力工具.目前,食管、胃、肠、肝、胰、前列腺和乳腺等结构的类器官和相应的肿瘤类器官已有报道,开拓了体外培养的新平台.肿瘤类器官模型具有易操作、成本相对低廉且可以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应用等明显优势,有望在相关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食管鳞状细胞癌类器官技术肿瘤模型应用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

    齐明明杨倩胡雪张岚...
    245-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快速生长导致肿瘤微环境缺血缺氧,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细胞对缺氧环境适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增殖、侵袭、转移及放化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HIF-1α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评估HIF-1α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为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机制、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食管鳞状细胞癌缺氧诱导因子-1α肿瘤微环境

    利用TCGA数据库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相关mRNA

    孟玉娟亓民马军袁翎...
    250-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免疫和预后相关特征基因.方法 基于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将TCGA数据库中的ESCC序列和临床资料分为3个免疫浸润组.应用表达数据(ESTIMATE)算法对ESCC组织中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进行分组效应评估,并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与免疫表型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挑选最相关模块中的节点基因,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利用ssGSEA算法,81例肿瘤样本分为高免疫组(14例)、中等免疫组(46例)和低免疫组(21例),并用HLA-I和PD-L1基因验证了分组效果.利用WGCNA获得了与免疫相关的模块,在此模块中找到6个免疫相关hub基因,其中HAVCR2 mRNA与ESCC患者生存相关.结论 HAVCR2作为免疫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ESCC的发生、发展,是ESCC潜在预后标志物.

    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免疫预后TCGAHAVCR2

    JAM3基因甲基化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王勤苏小茉郭明洲
    25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JAM3基因启动子区在食管癌中的甲基化情况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探讨JAM3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等技术对7个食管癌细胞系(KYSE140、KYSE150、KYSE410、KYSE450、COLO680N、KYSE520和TE13)、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和83例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JAM3 mRNA在KYSE520、KYSE140、KYSE450细胞中高表达,这些细胞的JAM3基因启动子区呈非甲基化状态.JAM3 mRNA在KYSE410、COLO680N、TE13、KYSE150细胞中表达缺失,且其基因启动子区在这些细胞中呈完全甲基化.经过5-Aza-dc处理后,JAM3基因在KYSE410、COLO680N、TE13、KYSE150细胞中恢复表达.这些结果 表明,JAM3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JAM3基因启动子区在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呈非甲基化状态(0/5),而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其甲基化率为50.6%(42/83),且JAM3甲基化与肿瘤的位置相关(P<0.05).结论 JAM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频繁发生甲基化,JAM3基因的表达受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调控,JAM3基因是潜在的食管癌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食管癌JAM3基因DNA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2在食管癌中高表达

    杜雪莲张美英郭明洲
    259-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lncRNA2异常表达作为食管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可能.方法 应用lncRNA表达芯片技术对14对配对的食管癌和癌旁组织进行分析,获得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10倍的lncRNA 134个.应用RT-PCR技术在食管癌细胞系进行验证,并分析43对配对的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4个食管癌细胞系中,lncRNA2在10个食管癌细胞系中高表达,而在4个食管癌细胞系中缺失表达.在43对配对的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lncRNA2在26例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缺失表达或低表达;11例在癌组织中缺失表达或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另外6例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缺失表达.lncRNA2在60.47%(26/43)的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25.58%(11/43)的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2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大小、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lncRNA2在食管癌中表达明显升高,是食管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食管癌长链非编码RNART-PCR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机制

    汪姝惠田德安晏维
    26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随着病例资料的积累,我们发现COVID-19患者除表现出典型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表现.本文将结合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的肝功能损伤表现及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SARS-CoV-2可能引起肝损伤的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肝功能损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急性胰腺炎诊疗经验及体会

    蒋康冯晓玥袁柏思康颖...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医院作为疫情重灾区,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在COVID-19疫情时期,AP诊疗风险增加,消化内科医师应依据指南和诊疗常规,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做好AP的诊疗工作.本文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的实际工作,分析了自2020年1月24日江苏省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至2020年2月22日收治的25例AP患者,总结COVID-19疫情时期我科诊疗AP的经验及体会,希望能为消化科医师提供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性胰腺炎疫情防控

    复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疾病个人科学防控知识与管理策略

    申明任宏飞刘常清张铭光...
    270-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发展至今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很多省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当前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陆续展开复工、复产、复学工作.但目前疫情的拐点尚未出现,零增加不等于零风险,为全面、有效地做好疫情控制,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传染病的防控要求和规范,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从个人科学防控知识与管理策略着手,形成COVID-19疫情在大量复工期间个人防控管理的相关建议.

    COVID-19复工期间个人科学防控策略

    锌在精神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李莹杰
    274-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锌及相关调节因子在精神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初步探讨海马锌对精神应激致IB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避水应激组,每组30只,慢性避水应激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的方法 制作IBS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采用腹部收缩反射对大鼠内脏敏感性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CREB、BDNF及PK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ELISA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CREB、BDNF及PKA蛋白水平,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避水应激组大鼠海马锌离子含量及血清锌离子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慢性避水应激组大鼠5-HT、CREB、BDNF、PK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精神应激引起大鼠IBS的发生机制可能是海马内锌离子影响5-HT受体,而后通过cAMP-PKA通路,激活CREB的磷酸化,调节下游的BDNF表达,最终造成内脏高敏感引起IBS的发生.

    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应激海马

    血清IL-6与TNF-α在克罗恩病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陈丹陈洋李骥谭蓓...
    27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与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之间的相关性,及以上指标判断疾病活动度或黏膜是否愈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CD患者51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与CDAI呈正相关(r=0.458,P=0.001).当设定血清IL-6临界值为7.50 pg/ml(≥7.50 pg/ml),判断疾病活动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95%CI)为0.851(0.744~0.985),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0.800、0.857(P<0.01).46例未暴露于英夫利西的CD患者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NF-α 与CDAI呈负相关(r=-0.352,P=0.016),血清TNF-α 水平在黏膜愈合组显著高于黏膜未愈合组[(68.78±60.10)pg/ml vs(34.66±30.03)pg/ml,P=0.039].结论 CD患者血清 IL-6水平与经典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是判断 CD疾病活动度的良好指标.血清 TNF-α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较弱的负相关.

    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黏膜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