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151a-3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汤杰胥明李琴
    41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51a-3p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miR-151a-3p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51a-3p在三种胰腺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51a-3p mimic和mimic NC转染至胰腺癌BxPC-3细胞中,qRT-PCR检测转染后miR-151a-3p在BxPC-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后BxPC-3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BxPC-3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BxPC-3细胞的凋亡能力.结果 qRT-PCR结果 显示,3种胰腺癌细胞系中miR-151a-3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BxPC-3细胞中miR-151a-3p表达水平最高;转染miR-151a-3p mimic的BxPC-3细胞中miR-151a-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imic NC和空白组(P<0.001);CCK-8实验结果 显示,转染miR-151a-3p mimic的BxPC-3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mimic NC和空白对照组(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 显示,转染miR-151a-3p mimic的BxPC-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高于mimic NC和空白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 显示,转染miR-151a-3p mimic的BxPC-3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imic NC和空白对照组(P<0.001).结论 miR-151a-3p在胰腺癌细胞中高表达,过表达miR-151a-3p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胰腺癌miR-151a-3p增殖迁移侵袭凋亡

    CT和MRI在鉴别非弥漫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导管腺癌的价值比较

    杜福川刘辉张昌飞郭建波...
    41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CT和MRI在鉴别非弥漫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非弥漫性AIP患者共78例,纳入AIP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PDA患者共28例,纳入PDA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CT和MRI在鉴别AIP和PDA的表现情况,计算不同影像学方法 的敏感度.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的表现情况.结果 MRI鉴别AIP和PDA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CT(P<0.05).MRI用于诊断PDA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P<0.05),但MRI和CT对诊断AIP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中,CT和MRI发现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多发胰腺占位、延迟均匀增强、胰管梗阻、多发胰管梗阻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DA组中,非连续性胰腺占位、胰管梗阻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比CT在鉴别非弥漫性AIP与PDA时的诊断表现更好,MRI能够更多反映出有利于两种疾病鉴别的影像学特征.

    非弥漫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导管腺癌电脑断层扫描核磁共振鉴别诊断

    超声内镜对小胰腺病变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孙晓佳武希润陈英苗泽文...
    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超声内镜(EUS)对小胰腺病变(≤2 cm)的诊断优势.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等相关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用QO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行包括EUS在内的一种以上影像学检查,检出有小胰腺病变(≤2 cm)的患者.分析EUS与CT、经腹US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在小胰腺病变(≤2 cm)检出率上是否存在优势.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851例患者,243个病灶,结果 显示EUS较经腹US在小胰腺病变(≤2 cm)检出率上存在明显优势(OR=24.45,95%CI:5.82~102.65,P<0.0001),EUS较CT在小胰腺病变(≤2 cm)检出率上存在明显优势(OR=4.34,95%CI:2.42~7.78,P<0.00001).结论 EUS对小胰腺病变(≤2 cm)检出较CT、经腹US有优势.

    超声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多普勒超声小胰腺病变Meta分析

    武汉地区110例COVID-19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分析

    向旭戴跃青
    425-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时的肝功能,分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探讨疾病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55例非重症COVID-19患者(非重症组)和55例重症COVID-19患者(重症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查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DB、ALB、ALP、GGT、LDH.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 对COVID-19患者进展为重症COVID-19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B、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比较,ALT、AST、ALB、ALP、GGT、LDH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入院时AST、LDH是COVID-19发展为重症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检测AST预测COVID-19严重程度的AUC为0.796(95%CI:0.712~0.880),最佳截断值为:44.5 U/L(灵敏度58.2%、特异度90.9%);单独检测LDH预测COVID-19严重程度的AUC为0.783(95%CI:0.696~0.870),最佳截断值为:393.5 U/L(灵敏度56.4%、特异度96.4%);AST和LDH联合检测的AUC为0.819,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5%、87.3%.结论 COVID-19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肝功能的保护,AST、LDH水平有可能成为COVID-19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肝功能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COVID-19

    103例伴消化道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黄春明詹远京郭家伟胡中伟...
    429-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伴消化道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66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伴消化道症状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则采用非参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266例COVID-19患者中大便性状改变81例(30.5%),呕吐40例(15.0%).病例组共103例COVID-19患者(男44例,女59例),年龄(47.3±16.2)岁,对照组163例(男79例,女84例),年龄(49.7±16.2)岁.临床特点方面,病例组入院时发热、咳嗽、四肢酸痛和头晕头痛比例升高(P均<0.05),而两组患者重症率、性别和各种慢性基础性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室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尿素氮降低,而总胆红素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生化异常率比较,病例组入院时白细胞降低(24.3%vs 13.5%)、淋巴细胞减少(42.7%vs 30.1%)、谷丙转氨酶升高(13.6%vs 6.1%)更常见(P均<0.05).两组胸部CT累及单侧肺、双肺病变差异均无统学计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伴消化道症状患者更易出现发热、咳嗽、四肢酸痛和头晕头痛,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减少、谷丙转氨酶升高更常见,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慢性基础疾病、CT图像无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化道症状临床特征

    COVID-19防治一线医护人员功能性胃肠病症状调查分析

    孙瑾瑜李斌柴丽萍贾红梅...
    434-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处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 设计FGIDs症状性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本地区多家医院及援鄂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FGIDs相关症状总体发生率为83.2%,其中发生率在前5位的主要症状依次为腹泻、腹胀、便秘、恶心和咽部异物感,同时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进餐不规律及食欲下降甚至因疫情而出现的心理障碍等显著影响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FGIDs相关症状的发生,其中在女性及护士中FGIDs相关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我们需要给予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心理支持与关心、鼓励,并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及饮食,改善睡眠和饮食质量,尤其是女性和护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医护人员功能性胃肠病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10年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李贲程丹颖纪世博赵莹莹...
    438-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抗病毒治疗10年后病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10年后截至2018年12月将发生肝硬化患者34例设为病例组,而未发生肝硬化患者11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各项化验指标、乙肝病毒载量及肝脏病理等结果 ,分析肝硬化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的年龄、饮酒史、血小板、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终点HBV DNA与肝硬化形成存在相关性(P<0.05).通过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硬化发生率升高(χ2=18.749,P<0.001;χ2=33.214,P<0.001).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饮酒史、肝脏纤维化分期及终点HBV DNA水平等因素是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饮酒史、纤维化分期及终点HBV DNA水平等因素是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肝硬化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危险因素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HBV对肝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影响的初步研究

    梅勇魏柏杨盛力占静...
    44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探测HBV感染对肝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HBV在肝癌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HepG2细胞作为对照,用稳定表达HBV的肝癌细胞HepG2.2.15来模拟HBV感染的肝癌细胞,利用基因芯片对肝癌细胞HepG2和HepG2.2.15进行分析,筛选出脂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分析.RT-PCR检测显著差异表达基因CYP1A1、CYP1B1和AHR.结果 基因芯片共筛选出肝癌细胞HepG2和HepG2.2.15中差异表达基因共1263个,其中涉及脂代谢的基因有92个,具有表达上调的基因53个,表达下调的基因39个,涉及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运动和耐药等多种分子功能.RT-PCR检测脂代谢差异表达基因,其结果 与芯片结果 一致,确定芯片检测结果 可靠.结论 应用人类表达芯片成功筛选出HBV转染的人肝癌细胞后的脂代谢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HBV感染在肝癌中的作用提供线索.

    乙型肝炎病毒肝癌细胞系基因芯片脂代谢

    胆碱激酶α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研究

    封冰王伟翟景明姚国良...
    446-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碱激酶 α(choline kinase alpha,CHKα)的表达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CC患者3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HKα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随访其生存状况.CHKα 对HCC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进行评估.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并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结果 截至2018年12月,312例HCC患者中,失访26例,随访率91.7%.在随访到的286例患者中,死亡177例.CHKα预测HCC死亡的最佳临界点为0.55,当CHKα为0.55时,CHKα 预测HCC死亡的灵敏度为74.6%,特异度为83.5%;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表明,较大肿瘤(HR=1.08,95%CI:1.03~1.14)、Child-Pugh B级(HR=1.14,95%CI:1.11~1.18)、CHKα 低表达(HR=2.26,95%CI:1.92~2.39)是HCC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HKα 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CHKα表达下调者预后更差.

    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碱激酶α预后

    基于纳米材料提取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外泌体的研究

    纪文静白洁包永星
    450-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肿瘤患者血浆外泌体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ExoQuick新型纳米材料分离外泌体,考马斯亮蓝染色进行蛋白定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外泌体标记和肝细胞癌相关蛋白.结果 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新提取方法 分离出的胞外泌体直径为30~100 nm,与传统方法 分离的外泌体直径相似;蛋白浓度是传统方法 提取的外泌体蛋白浓度的19倍;鉴定到典型的外泌体蛋白:跨膜蛋白CD63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肝细胞癌患者外泌体中含有TGM2,而无膜联蛋白A2表达.结论 基于纳米材料提取外泌体方法 快速有效.肝癌相关蛋白TGM2可以通过外泌体介导的非经典分泌途径分泌,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外泌体纳米材料组织转谷氨酰胺酶2膜联蛋白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