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210通过激活IL-6/STAT3炎性信号通路促进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恶性发展

    王万里马幸
    660-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210是否通过上调IL-6/STAT3炎性信号通路活性促进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恶性发展和不良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5例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HE染色法观察两组受试者血清及食管组织内miR-210及其下游IL-6/STAT3炎性信号分子表达差异及其组织病理变化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患者血清miR-210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分级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210及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食管组织内miR-210及下游IL-6/STAT3炎性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食管组织炎性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加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miR-210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926,P=0.012),而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935,P=0.010).结论 miR-210可能通过激活下游IL-6/STAT3炎性信号通路,促进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恶性发展和不良预后,靶向miR-210有望成为临床该类患者治疗的新路径,同时可考虑将血清miR-210作为上述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

    复发反流性食管炎miR-210IL-6/STAT3炎性信号通路预后相关性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与血尿酸的关系

    祝艳琼骆子义胡豪飞张娟娟...
    66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与血尿酸(SU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1月148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GERD患者,根据SUA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HDL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GERD及不同GERD类型患者中HDL与SUA的关系.结果 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舒张压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偏高(P均<0.01);而HDL水平偏低(P=0.001).在GERD患者中,HDL与SUA水平呈负相关,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HDL是SUA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GERD类型分层交互检验分析显示,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三种GERD中,NERD及BE患者中HDL与SUA的相关关系更紧密,而RE患者中HDL与SUA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在GERD患者中,NERD及BE患者中HDL与SUA的相关关系更紧密,HDL是SUA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而RE患者中二者无相关性.

    胃食管反流病高密度脂蛋白血尿酸

    FAM198B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及转移

    王秀芝王国强路以荣金立慧...
    671-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胃癌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潜在药物靶点并研究此靶点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临床数据库GEPIA分别找到在胃癌中高表达的基因(tumor/normal>2)以及在胃癌中具有显著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基因(P<0.05),将这两部分基因进行重合分析找到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靶基因,进一步通过高表达预后差原则筛选到目的靶基因;通过30组临床样品研究FAM198B在胃癌以及临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通过siRNA介导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划痕迁移实验验证目的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与目的基因共表达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探索目的基因在胃癌中发挥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进一步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共有46个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具有显著临床预后相关性;FAM198B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且高表达的患者具有不良预后,FAM198B在30组临床胃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显著高表达;敲低FAM198B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敲低FAM198B降低PI3K、AKT的磷酸化,但本底表达保持不变,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结论 FAM198B高表达诱导PI3K、AKT的磷酸化,可能通过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迁移.

    胃癌FAM198BPI3K-AKT信号通路

    IDO1抑制剂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对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

    田敏秀彭帅沈磊
    67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DO1抑制剂(Epacadostat)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对结肠组织中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置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予以质量浓度为50 g/L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溶于生理盐水),灌胃4 d]、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Epacadostat(溶于DMSO溶液)5 mg/kg、10 mg/kg、15 mg/kg,灌胃4 d]5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小鼠自由饮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组建UC模型.观察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17、TNF-α,同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yD88信号通路的MyD88与NF-κB p65定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中DAI降低(P<0.05),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药物干预组(中、高剂量)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17、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MyD88、NF-κB p65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acadostat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MyD88信号通路有关.

    Epacadostat溃疡性结肠炎葡聚糖硫酸钠MyD88信号通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神经调节剂的选择和疗效

    陆佳史丽丽方秀才朱丽明...
    682-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精神心理状况和使用神经调节剂治疗情况,分析、探讨IBS-D患者神经调节剂选择和疗效.方法 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和分型标准的IBS-D患者,以面对面方式问卷调查患者消化道症状和诊疗情况,并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测评,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处方神经调节剂,对患者随诊记录的疗效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IBS-D患者410例,其中116例(28.3%)处方了神经调节剂(≥2周),19例(16.4%)未随访.神经调节剂治疗组合并中重度焦虑、抑郁比例高于常规治疗组(P=0.001;P=0.000);排便前腹痛/腹部不适频率更高(P=0.005)、排便后腹痛/腹部不适症状更难以改善(P=0.045).97.9%(95/97)患者服用神经调节剂后情绪、睡眠、腹痛/腹部不适和腹泻4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用药后起效时间为(0.8±0.4)个月,最佳疗程为(3.5±2.8)个月.用药后情绪、腹痛/腹部不适、腹泻改善程度与用药疗程均呈正相关(r=0.344;r=0.322;r=0.381).最常用药为帕罗西汀和米氮平,共占78.4%(76/97);帕罗西汀治疗后情绪显著改善者基线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更低(P=0.036),腹泻显著改善者基线精神性焦虑、迟滞因子评分更高(P=0.034;P=0.028);米氮平治疗后腹痛/腹部不适和腹泻显著改善者基线睡眠障碍因子评分更高(P=0.008;P=0.003).结论 神经调节剂适用于合并中重度焦虑和/或抑郁,或肠道症状重的难治性IBS-D患者;个体化选择神经调节剂、足疗程和维持用药可明显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神经调节剂焦虑抑郁结构因子

    幽门螺杆菌与急性消化道出血关系的研究进展

    杨少鹏WANG DongZHANG Xiaolan
    68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见的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但其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了解两者间的关系对防治急性消化道出血极其重要.本文就两者间的关系作一概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幽门螺杆菌急性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胰腺炎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张德华赵婕
    692-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可累及全身的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相关性硬化性胰腺炎为IgG4-RD受累胰腺系统表现,其主要特征为血清IgG4水平升高和IgG4阳性淋巴浆细胞浸润,可模仿各种炎症及肿瘤疾病,临床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确诊的1例罕见IgG4相关性硬化性胰腺炎病例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免疫球蛋白胰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上皮间质转化在炎症性肠病相关肠纤维化中的作用

    贾文秀王冬罗雨欣张晓岚...
    695-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激发黏膜愈合反应,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形成纤维化,致使器官功能丧失和/或狭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肠纤维化的重要机制,深入探究EMT在肠纤维化中的作用,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上皮间质转化肠纤维化

    肠道微生物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赵丽罗娟陈晶
    700-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近年来世界上最常见的肝病之一,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包括生活方式、环境、饮食习惯、遗传易感性、代谢综合征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等.多项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群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作用重大,主要通过肠-肝轴、肠道微生物成分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异常调节影响胆汁酸的分泌,从而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因此,被认为是NAFLD的药理学和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现对近几年以肠道微生物群为基础治疗NAFLD的最新方法进行总结,对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特点、其与NAFLD的相关性研究、可能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肠道微生物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肝轴抗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李变玲黄会芳
    704-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抗体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AILD日益备受关注.近年来,大量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在AILD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AILD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自身免疫性肝病肠道菌群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