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肠癌靶向治疗研究

    王嘉源董卫国
    7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肠癌是世界上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四,在我国更是位列第三.尽管结肠癌外科及内镜下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我国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原因可能与我国许多患者确诊时疾病已处于中晚期有关.对于晚期及转移性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已不再是最佳选择,而是更注重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其中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对当前结肠癌的靶向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结肠癌靶向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杨美琪刘维新陈轶楠梁增...
    726-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2019年12月份爆发的传染病,以喉咙痛、发烧、咳嗽、呼吸困难、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为主.传染速度快,传染性强,主要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后经证明粪口传播也可作为一种传播途径.消化道症状为部分COVID-19患者的首发症状,在诊断方面对于消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可能与COVID-19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关性,因此疫情期间IBD患者的管理十分重要.我们根据已经发表的病例及文献报道对IBD和COVID-19之间的关系进行阶段性总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性肠病

    口袋法和传统方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肿瘤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王希瞳张学彦
    731-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口袋法和传统方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肿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口袋法ESD和传统方法ESD治疗结直肠肿瘤疗效的病例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79年1月至2020年3月.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相关研究,共979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口袋法组整块切除率高(RR=1.06,95%CI:1.03~1.09,Z=4.51,P<0.00001),治愈性切除率高(RR=1.08,95%CI:1.03~1.13,Z=3.14,P=0.002),解剖速度快(MD=3.07,95%CI:0.79~5.35,Z=2.64,P=0.008),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3.89,95%CI:-30.63~2.86,Z=1.63,P=0.10).(2)安全性:口袋法组穿孔率低(RR=0.32,95%CI:0.14~0.76,Z=2.59,P=0.01),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4,95%CI:0.58~2.69,Z=0.56,P=0.58).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口袋法较传统方法在ESD治疗结直肠肿瘤中有更高的有效性、解剖速度和更低的穿孔率.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及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从而明确口袋法与传统方法对比的优越性,以便临床医师在工作中更好地判断口袋法的优势及其推广应用的价值.

    口袋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直肠肿瘤

    TET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TET2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王凤张竞谢扬齐健...
    738-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TET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TET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利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TET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ETs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分别用CCK-8和侵袭实验检测TETs对结直肠细胞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ET2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P<0.05),TET1和TET3表达无差异;用质粒过表达TET2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被显著抑制.结论 TET2在结直肠癌中显著低表达,且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TETsTET2结直肠癌增殖侵袭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丁伟韩丽汤雷魏元东...
    745-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对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贝伐单抗组和CapeOx组,每组62例,CapeOx组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贝伐单抗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贝伐单抗组总缓解率(OR)为58.06%(36/62),疾病控制率(DCR)为77.42%(48/62),显著高于CapeOx组OR 25.81%(16/62)、DCR 48.39%(30/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贝伐单抗组显著高于CapeOx组(P<0.05).截止末次随访时间,CapeOx组和贝伐单抗组PFS分别为38.71%(24/62)和58.06%(36/62),贝伐单抗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7.469,95%CI:19.473~21.888,P=0.006),OS分别为61.29%(38/62)和74.19%(46/62),贝伐单抗组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3.910,95%CI:20.798~23.457,P=0.048),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697).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是局部晚期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患者OS及PFS,降低死亡风险及疾病进展风险.

    晚期结肠癌贝伐单抗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

    miR-21靶向调控TET1促进结直肠癌HCT15和HT2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梁国刚林丽丽王豆豆
    750-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miR-21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和TET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21潜在靶基因TET1,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利用细胞转染实验对两种结直肠癌细胞株进行miR-21 mimics、miR-21 inhibitor、si-TET1及相关对照的细胞转染,采用CCK-8分析、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中TET1蛋白的表达.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呈高表达水平,TET1 mRNA呈低表达水平,且两者表达水平呈负相关.靶基因预测及验证实验结果显示TET1是miR-21的靶基因,miR-21表达引起结直肠癌细胞中TET1表达下调.细胞转染实验结果显示,miR-21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21 mimics抑制TET1蛋白表达,转染miR-21 inhibitor促进TET1蛋白表达.结论 miR-21通过靶向调控TET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miR-21结直肠癌TET1

    柚皮苷通过调控ARHI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旷历琼王娜
    756-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柚皮苷是否通过调控ARHI基因表达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柚皮苷处理结肠癌细胞SW620,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ARHI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ARHI mRNA表达.在SW620细胞中转染pcDNA-ARHI,或转染si-ARHI,并使用柚皮苷处理,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柚皮苷明显增加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p21、Bax蛋白表达量、ARHI mRNA和ARHI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CyclinD1、Bcl-2蛋白水平,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ARHI过表达明显增加SW620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p21、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CyclinD1和Bcl-2蛋白水平(P<0.05).抑制ARHI表达逆转了柚皮苷对SW620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p21、Bax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及对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柚皮苷通过上调ARHI基因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柚皮苷ARHI结肠癌增殖凋亡

    lncRNA FOXCUT调控FOXC1基因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研究

    王康康吴慧丽罗金键汪秀梅...
    762-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叉头框C1基因启动子上游转录体(FOXCUT)通过调控叉头框C1(FOXC1)基因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 将lncRNA FOXCUT siRNA、siRNA control序列分别转入HCT116细胞,设为沉默组和空载组,未经处理细胞为空白组;比较3组转染后lncRNA FOXCUT基因表达量、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细胞FOXC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沉默组lncRNA FOXCUT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5);沉默组细胞CCK-8实验48、72 h光密度(A)值均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5),3组细胞CCK-8实验A值随时间的延长均升高(P<0.05);沉默组48 h细胞迁移率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5).沉默组FOXC1、MMP2、MMP9、Viment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5);沉默组E-cadher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5).结论 沉默lncRNA FOXCUT基因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可能通过调控FOXC1及其下游MMP2、MMP9、Vimentin、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发挥作用.

    结直肠癌叉头框C1叉头框C1基因启动子上游转录体增殖迁移

    MSCT联合VEGF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申双郗彦凤
    768-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MSCT)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病变患者2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VEGF检测,以病理学检查为对照,分析MSCT、VEGF及二者联合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38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中,结直肠癌患者60例(25.21%)、良性结直肠病变178例(74.79%);结直肠癌患者肠腔狭窄、形态不规则、腔内肿块、肠壁增厚等征象检出率和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直肠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中,MSCT分别为83.33%、77.53%、78.99%,VEGF分别为80.00%、69.66%、72.27%,MSCT联合VEGF分别为96.67%、93.26%、94.12%,MSCT联合VEGF明显高于单独MSCT、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VEGF对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直肠癌诊断价值

    TLR4/NF-κB/COX-2致炎信号通路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黎慧娟陈露唐畅宇
    773-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TLR4/NF-κB/COX-2致炎信号通路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临床胃镜和组织病理学活检检查确诊为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7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胃萎缩分为萎缩性胃炎组(40例)和非萎缩性胃炎组(39例).另选取我院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9名作为正常组.观察三组受试对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与H.pylori感染情况.分别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受试对象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 p65、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胃窦、胃体、全胃不同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与H.pylori感染和TLR4、p-NF-κB p65及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受试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显著且H.pylori感染加剧,且萎缩性胃炎组较非萎缩性胃炎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 p65、p-NF-κB p65和COX-2表达较正常组均显著上调,且萎缩性胃炎组较非萎缩性胃炎组上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胃窦、胃体、全胃不同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与H.pylori感染和TLR4、p-NF-κB p65及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LR4/NF-κB/COX-2致炎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疾病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可用于CGA患者早期筛查及胃黏膜萎缩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对CAG的早期发现和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价值.

    TLR4/NF-κB/COX-2信号通路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