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上消化道不同部位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食管、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共430例,比较不同部位(食管、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及有无静脉麻醉的胃镜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结果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430例病灶中,食管206例,贲门93例,胃体40例,胃角40例,胃窦51例.胃镜术前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52.1%,ESD术后病理升级病灶为187例(43.5%),病理降级病灶为19例(4.4%).各个部位符合率分别为58.3%、40.8%、52.5%、45.0%、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ESD术前活检病理分类为轻判与非轻判两个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较大面积的病灶术前活检轻判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灶部位、形态、活检组织块数、有无静脉麻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0例病灶中,术前活检由我院完成的有160例,其中麻醉胃镜97例,普通胃镜63例,麻醉胃镜与普通胃镜术前活检病理与ESD术后活检病理轻判率分别为38.1%(37/97)vs 52.4%(3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性,1/3以上的病灶有轻判的可能,故活检病理为癌前病变时应需进一步充分评估.上消化道各个部位的活检病理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胃镜术前活检的轻判率低于普通胃镜,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普通胃镜检查完成度不满意时,应建议麻醉胃镜下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