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李新龙

月刊

1000-7180

MC771@163.com

029-82262687

710054

西安市81号信箱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Journal Microelectronics & Comput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72年,是我国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唯一专业性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同时也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本刊的宗旨是,严谨认真,求实创新;以人为本,研以致用;弘扬科学,追求真理。本刊国内公开发行,面向科研院所,厂矿技术人员、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及时提供国内微电子与计算机行业最新科研成果、学术与工程技术动态,是较为实用的参考资料和科学决策的准确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uobinary信号调制的高速串行发射机建模与仿真

    蒯睿潇庞征斌吕方旭黄恒...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产业急速发展,高速串行收发(SerDes)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但高速信号传输时受到的高频衰减带来了更强的符号间干扰(ISI),这极大降低了信号质量,阻碍了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抑制传输过程中的符号间干扰信号损耗,除了改进电路结构,另一个可行的思路是在保持信号波特率不变的情况下,让信号能量更集中在低频,降低高频衰减,从而缓解非理想信道带来的符号间干扰.讨论了双二进制编码(Duobinary)信号调制方式的调制原理并同不归零码(NRZ)编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Duobinary信号调制的传递函数,并基于Duobinary调制方式在Cadence平台对 56 Gb/s高速串行发射机进行了系统建模与仿真.发射机包含并行伪随机码(PRBS)发生器,树形结构合路器(MUX),3 抽头前向反馈均衡器(Feedforward Equalization,FFE),非理想信道等电路模块.理论分析表明,相较传统的不归零码(NRZ),同速率的Duobinary编码信号功率谱更集中在低频成分.仿真结果表明,Duobinary编码信号在经过非理想信道后的眼图相较同速率NRZ信号更为清晰,受到的符号间干扰更小.因此Duobinary信号作为SerDes系统的调制方式,在抗信道干扰方面具有优势.

    双二进制编码高速串行传输发射机符号间干扰

    面向存算架构的神经网络数字系统设计

    卢北辰杨兵
    9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不断发展,庞大的计算量使得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设备面临"存储墙"等问题,因此"存内计算(Compute-In-Memory,CIM)"成为满足神经网络高时效需求和高运算量要求的主流设计方向.针对高密度数据的高性能计算提供高速且节能的解决方案,设计了一款神经网络加速器.首先,完成了对ResNet14 神经网络的量化,依据其结构设计了一种面向存内计算的数字系统.而后,为了增强该系统的多网络适配性,提出了一种兼容性架构构想,使该数字系统可适配ResNet18 或其他卷积神经网络的部分卷积层.最后,将该系统加载到FPGA上进行验证.在 10 MHz的时钟频率下,以Cifar-10 和MNIST数据集进行目标分类任务,分别得到 60 FPS下 84.17%和 98.79%的准确率,具有更小的数据位宽和相近的准确率.

    存内计算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目标分类卷积神经网络ResNet14

    具有DCM环路校准的ACOOT控制全集成Buck

    陈添之邹志革谢锦红皮庆广...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频下过零检测不精确所导致DCM模式下转换器存在较大反向电感电流损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固定导通与关断时间控制的全集成Buck转换器.该控制方式属于脉冲频率调制(PFM),可根据输入输出电压和负载大小自动地调整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改善轻载时输出电压纹波和效率.此外,设计了DCM校准环路,实现了精确的DCM工作.采用SMIC 65 nm CMOS工艺进行电路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 2.5 V输入电压,1.2 V输出电压,负载范围为 0~150 mA条件下,最大输出电压纹波为 69 mV,峰值效率提高系数为 34.2%,峰值效率为 73%;当负载为 10 mA时,峰值效率为 51.1%.

    全集成转换器自适应固定导通与关断时间轻载效率非连续导通模式

    一种电荷泵型DC-DC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

    王健贺红亮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电源管理芯片的效率和输出电压稳定性,需要降低电压损失、减小负载调整率和线性调整率.基于华润上华 2 μm-36 V双极工艺设计了一款电荷泵型DC-DC电源管理芯片.采用H桥拓扑结构,调整了功率管的类型和数量以降低电压损失.未采用PFM、PSM、PWM调制方式,不仅降低了电路复杂性,而且避免了以上调制方式的缺点.设计了无运算放大器的带隙基准模块,不仅没有失调电压,而且减小了版图面积,温漂系数是 144.4 ppm/℃,是为了抵消误差放大器网络产生的温漂.设计的RC振荡器与传统的RC振荡器不同,其频率更加稳定.设计的误差放大器没有采用传统的两级差分跨导运算放大器结构,电路结构简单,相位裕度是 62.81°.优化振荡器模块减小了电压损失,优化带隙基准模块和误差放大器模块降低了负载调整率和线性调整率.仿真结果表明,温度在-55℃~125℃范围,输入电压为 3.5~15.0 V,当输出电流是 10~100 mA时,电压损失是 0.334~1.220 V;输入电压为 7~12 V时,线性调整率最大值是 0.34%,负载调整率最大值是 0.9%.

    电源管理电荷泵带隙基准误差放大器振荡器

    一种40V NLDMOS器件热载流子寿命研究

    鹿祥宾单书珊余山刘芳...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精确预测基于 0.18 μm工艺的 40 V NLDMOS器件实际应用条件下的热载流子寿命,介绍了一种通过可靠性测试和计算机辅助数学解析相结合的热载流子可靠性寿命预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实际直流状态下的热载流注入测试数据,结合TCAD仿真,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线性函数、多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及Dreesen R函数拟合;通过分析当前业界LDMOS器件的热载流子注入测试主流模型预测精度的局限性,找出了最优热载流子模型,提出了适合Python语言编程的改进型Dreesen R模型;通过数学解析推导方法以及基于Python语言的计算机辅助编程计算,得出了栅极以及漏极全工作电压范围内的热载流子参数退化曲线;通过模拟工作波形不同上升沿及下降沿的函数曲线、上升及下降时间以及不同占空比,得出随着时间变化的交直流转换因子曲线.最终新的测试项目可以通过不同电压下的直流状态下测试结果以及已经得到的交直流转换因子曲线,来直接获取工作场景交流状态的热载流子寿命.该评估方法解决了采用直流状态下的测试来解决现场复杂应用波形的热载流子寿命评估难题,较大节省了测试时间,提高了寿命预测精度.

    40VNLDMOS热载流子注入可靠性交直流转换因子寿命预计Kirk效应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