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

方宁

月刊

0257-5876

cnwyyj@sina.com

010-64934162 64935587 64974775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文艺研究/Journal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文艺理论刊物。研究探讨古今中外文学艺术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介绍各种学派,涉及思维科学、文艺学、文艺规律、艺术学、美学、文学、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抽象与共鸣: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的现象学阐释

    王嘉新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米歇尔·亨利对康定斯基的艺术主张产生强烈兴趣.这一兴趣有其内在逻辑.康定斯基通过"抽象"概念揭示了对象的感性性质与精神内在之间的必然关联,客观上为亨利的现象学提供了一套刻画生命感发性的系统语法.不仅如此,借助康定斯基对精神内在及其"调性"的洞察,亨利发现了一种解释主体的自身性与世界进行交互的先验模式,从而回应了经典现象学在意向性框架下对其生命现象学的诘难.与此相应,通过亨利的现象学阐释,康定斯基的"抽象"概念也获得了一种系统的说明,他的艺术哲学由此摆脱德国古典哲学的感性学框架,呈现出更为清晰的理论面貌.

    图像的"使用价值"——谈巴塔耶对一张历史照片的"使用"

    赵天舒
    13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塔耶作品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他对一张关于凌迟处死的"中国受刑者"照片的解读.巩涛等史学家对这张历史照片进行史料分析,批判巴塔耶思想中的东方主义色彩和对中国史实的文化挪用,但这种攻击并未真正深入巴塔耶的理论.巴塔耶对这张照片的论述呼应了他眼中艺术作品特殊的"使用价值",这关联着他的"耗费"学说,是主体走出封闭自我、进入迷狂的手段.这种对照片的使用方式体现出巴塔耶对图像的颠覆性认知,他视图像为一种物质性的、能够触碰观者身体的艺术形式,这实则僭越了西方传统美学理论中"形"与"像"的根本原则.

    书写沦陷时期中国电影的"灰色"历史与"跨国"境遇——评晏妮《中日电影关系史:1920-1945》

    钟瀚声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日学者晏妮的著作《中日电影关系史:1920-1945》是沦陷时期中国电影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作者通过对中、日文史料的细致分析,将抗战时期的中国沦陷区电影置于中日电影交涉的跨国史框架中予以批判性思考,并深察入微地揭示出这段特殊历史时期中日电影(人)介于"抵抗"与"附逆"之间的多义性矛盾纠缠.该书对民族国家史学范式的超越与对史料考证的重新梳理,为解决中外学界在某些微观影史案例上的争议、还原战时中国沦陷区电影的"灰色"面貌、建构中国沦陷区(电影)历史研究的共时体制差异维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文艺研究》2024年总目录

    161-164页

    作品选

    封2,165-188,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