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胡文仲

双月刊

1002-5529

wgwx@bfsu.edu.cn

010-88819929/9930/9931/9867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外国文学/Journal Foreign Liter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期刊,以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广泛关注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重点介绍国外作家作品研究和批评理论的趋势和动向,为国内学者提供研究借鉴,展示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的学术对话。提供深入钻研和新的探索,同时坚持文学特色,追求开阔的视野、准确简洁、自然清新的文风,致力于营造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于诗歌的诗人——纪念拜伦逝世两百周年

    丁宏为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为纪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逝世两百周年而作,旨在从多个角度观察他作为诗人也作为个人所展现的多彩人格,并试图理解这位英国诗人何以把自己认同为所谓的"世界公民",或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显得既大于诗歌,又大于生活.文章局部所借助的比较文化视角方便我们观察拜伦跨越地域界限的思想理念和创作行为,或审视其他国家的读者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中对拜伦作品的接受.所提及的焦点诗作包括拜伦长诗《唐璜》中的所谓《哀希腊》片段.

    拜伦世界公民终极关怀

    拜伦与时代精神

    朱玉
    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哈兹利特、伍尔夫和当代拜伦研究者麦克甘所代表的三个时间节点,回顾了拜伦与不同时代精神的关系,考察拜伦如何反映或反抗时代精神,乃至超越时代调性.第一部分与哈兹利特的观点即"拜伦迎合时代精神"展开对话,论证拜伦并未屈从于"抽象化倾向"与所谓的"合法性"原则.第二部分借助伍尔夫关于拜伦与"普通读者"的讨论,阐述了超越理论话语的阅读实践更具诗意.第三部分以麦克甘的新作为契机,论证拜伦的诗学思想旨在打破体系、解放语言,其意义在当代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拜伦的《少侠哈洛尔德游记》第四卷的部分内容展开讨论.

    拜伦时代精神语言

    发热病与拜伦诗歌中的颓废主义

    袁霜霜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拜伦是"积极浪漫派"的代表诗人,但其诗歌中却存在着颓废主义色彩.拜伦患有间歇性发烧的疾病,当代医学研究者认为其原因是感染疟疾,他的发热病深刻影响了颓废面相的形成.挥之不去的发烧刺激诗人产生身体焦虑,也激起了生命冲动,使其颓废主义在诗歌中表现为"孤独厌世"与"肉欲反叛".拜伦诗歌中的颓废主义是浪漫派个体生命在工业革命以来的政治、婚姻、生态环境中深感压抑的集中体现,也是诗人以非理性的方式挣脱、反叛的表现.这种颓废面相蕴含着反现代性、反宏大叙事、崇尚原始生命力等因素,是这个时代欧洲社会生存环境作用于诗人身心所奏响的复调.

    发热拜伦疟疾颓废主义身体

    从政治神学到世俗理性:"沃普兰德"布道三部曲与黑人权力运动的民族主义问题

    史丽玲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裔美国诗人布鲁克斯的"沃普兰德"布道三部曲创作于20世纪黑人社会运动以及诗人创作发生激进转向的历史时期,两个转向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即从融合主义转向黑人民族主义.布鲁克斯的诗学转变不仅是其学术史的重要问题,同时也为辨析60年代美国种族政治思想的转变提供了观察视点.本文将"沃普兰德"布道三部曲重新语境化,论证诗歌从政治神学到黑人权力、再到世俗理性的逻辑主线转换,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相应的时空体指涉,揭示出黑人民族主义的多层政治文化内涵.本文认为,布鲁克斯种族政治的"保守性"预示了黑人民族主义走向,即黑人民族主义大多涵化于美国自由主义国家叙事,转变为结合政治多元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的族裔多元主义.

    布鲁克斯"沃普兰德"三部曲黑人权力黑人民族主义族裔多元主义

    "彷徨的父亲"与历史连续性——以《罗慕拉》和《丹尼尔·德龙达》为中心

    唐嘉薇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对多方面话题的呈现都蕴含着历史思维.而她的历史观在批评界一直难有定论,进步信念和保守态度共存在其作品里,并带来张力.实际上,爱略特关于何为真正发展的思考使其历史观中的复杂倾向彼此形成了紧密融合.本文透过《罗慕拉》和《丹尼尔·德龙达》中"彷徨的父亲"这一形象,挖掘传统和连续性在爱略特发展观中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指出,爱略特心中真正的社会发展是在"重演"中扬弃传统的辩证式发展,她描写先人的悲剧性努力意在唤醒读者身为重演者的自觉.

    乔治·爱略特《罗慕拉》《丹尼尔·德龙达》历史连续性

    论《远航》中的疾病地理话语与帝国政治

    禹雪含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带气候环境与疾病的关联是19世纪欧洲殖民地医学讨论的中心话题,也是殖民地旅行文学的常见主题.伍尔夫在《远航》中塑造了多位旅居殖民地的病人形象,并重点刻画了他们的病因病情.她从热带疾病对欧洲体质的影响、致病的殖民地景观及其异域化和白人种族对致病种族的想象这三个维度出发,呈现了殖民地气候环境对帝国殖民活动的不利影响,借此表达了她对帝国扩张的反思和批判.与此同时,她对致病景观和致病种族的想象性书写也暴露了其与帝国主义价值观共谋的倾向.

    伍尔夫《远航》疾病地理话语帝国政治

    论佩特的文艺复兴美学观

    陶家俊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批评理论视角研究19世纪后半叶英国美学家佩特的文艺复兴美学观.佩特在美学文集《文艺复兴》中以黑格尔辩证互认观为方法论指导,整合黑格尔的审美主体性美学与康德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古希腊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审美精神与现代主义唯美先锋精神.在扬弃罗斯金以真为要的美学思想基础上他提出以美学批评、艺术形式、文化和人的唯美生命四个维度为架构的文艺复兴美学观.其文艺复兴美学观扎根世俗人文主义而非基督教意义上的欧洲文明,通达欧洲文明的人性而非神性源头——人性、人本和人文三位一体的古希腊精神.欧洲文明史上思想的隔离不断被思想文化大繁荣打破,古希腊精神顽强坚韧地洗礼并整合不同时期充满差异和歧视的各种思想文化.

    佩特文艺复兴古希腊精神想象的理性

    "真理即创造":维柯与萨义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开端

    李盛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柯的哲学对萨义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维柯"创造的"认识论使萨义德把世俗视作人文主义的核心,维柯的诗性原则又使萨义德看重语文学并阐发了一种"带有想象的细读"以践行其世俗人文主义.在形而上学维度,维柯反现代的神学意图使萨义德渴求普遍性和确定性,试图经由批评发掘人文主义的形而上学意义,最终实现"人的拯救".然而,萨义德也对维柯做出抵抗,搁置了维柯的神学意图与"创造"的属神性."创造"的属人性、人文主义的世俗性、现世的具体之人始终是萨义德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它们使萨义德的人文主义区别于西方传统人文主义,呈现出强烈的动态性,能够面对不同境况调整应对策略和践行方式.

    萨义德人文主义维柯"真理即创造"

    后殖民女性主义

    金莉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殖民女性主义也称"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后殖民女性主义批判忽视了性别问题的后殖民理论和带有女性帝国主义倾向的西方白人女性主义,反对以同一性和均质化视角探讨两性问题.此外,后殖民女性主义者着力研究处于后殖民时期的第三世界女性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她们生存状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后殖民理论女性压迫差异

    推想小说

    齐佳敏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想小说"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于1889年.该术语在20世纪主要被视为科幻小说的替代或差异性称谓,在21世纪则衍变为一个可涵盖科幻、奇幻、恐怖、乌托邦文学等多种虚构叙事形式的新型文类概念.当代推想小说以跨文类等超越边界的方式来探索历史、现在和未来人类世界的另类可能性,从思想观念与表征形式上摆脱了坎贝尔式科幻小说模式的桎梏.21世纪的推想小说既是超越文类边界与物质边界的思想实验性叙事类型,也是女性、少数族裔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们发声的文化政治场域,赋予了他们超越西方科幻传统的另类幻想文学的表征空间,是一种具备实验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的重要文类.

    推想小说科幻小说思想实验文化政治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