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胡文仲

双月刊

1002-5529

wgwx@bfsu.edu.cn

010-88819929/9930/9931/9867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外国文学/Journal Foreign Liter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期刊,以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广泛关注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重点介绍国外作家作品研究和批评理论的趋势和动向,为国内学者提供研究借鉴,展示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的学术对话。提供深入钻研和新的探索,同时坚持文学特色,追求开阔的视野、准确简洁、自然清新的文风,致力于营造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图腾的轮回:麦凯恩《歌犬》中的生态共同体

    王路晨
    12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凯恩的《歌犬》借助印第安纳瓦霍族创世神话中的"郊狼"意象,在重建墨西哥—爱尔兰混血家庭的家族谱系的过程中,构建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之间的生态共同体.歌犬的"嚎叫"喻示了宇宙的诞生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洋的生态灾难;叙述者康纳与父亲恰如"漫游的土狼",在流散的过程中促成不同文化之间的生态对话;"复活的土狼"象征着在水流的推动下,父子最终达成了谅解.里昂斯一家近七十年的流散历史形成过去与现在两幅交相辉映的生态图景,体现了流动环境中的生态危机.借由"郊狼"图腾的隐现—死亡—复活的轮回,麦凯恩意在探寻生态共同体对个人与集体的救赎功能,神话图腾与自然景观抒写的背后,暗含着人类在后工业社会重构生态文明的诉求.

    麦凯恩《歌犬》郊狼图腾生态共同体

    《缺席了,英语教师》中的二重唱意象

    蓝云春
    13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约翰·埃佩尔是当代津巴布韦文坛成就突出、叙事话语另类的殖民流散作家,其小说名作《缺席了,英语教师》中的白鸟和黑鸟二重唱意象构思巧妙,意蕴深刻.本文结合非洲的乌班图伦理与中国学者的意象观解读二重唱意象在"津巴布韦危机"语境下的丰富意蕴及其成因,认为这一审美意象成功捕捉到了契合时代呼声的种族和谐愿景,以及黑白种族互相成就、携手共建津巴布韦的共同体意识,是作家反对种族主义的注脚,更是他非洲局内人身份、主人翁精神、融入者情愫的体现.本文试图彰显中国学者主体性的分析和发现,并希望有助于丰富非洲区域国别研究,为中国等第三世界学者提升学术话语权带来启迪.

    埃佩尔《缺席了,英语教师》二重唱意象种族和谐共同体意识

    剧场化的去工业化叙事:诺塔奇《汗水》一剧的台前幕后

    王玮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非裔美国剧作家琳恩·诺塔奇凭借《汗水》再度获得普利策最佳戏剧奖.该剧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后被多次搬演,通过剧场的实时演绎,这部典型的去工业化叙事文本得以与观众、公共媒体形成合力,共同引起了全社会对去工业化话题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在广泛的政治、历史和社会语境之中,从文本和剧场的双重视域下全面考量《汗水》的去工业化主题是如何与其叙事景观、叙事核心、叙事主体相互关联并相互成就的,且由此展现一部剧场作品的台前幕后如何或明或暗地体现出剧作家的现实关怀和政治倾向.

    去工业化叙事剧场化

    逃离土星:格吕克作品中的忧郁书写及转向

    郑春晓
    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吕克的作品向来以阴郁、沉静作为独特的风格戳记,其诗歌生产和运作的动力图式与"忧郁的土星"享有高度的通约性.在前期的写作过程中,她将个人经验中的抑郁症和厌食症作为诗歌的意义生成器,将对上帝的质疑和审视进行深度编码,忧郁似乎在格吕克的作品纹理和个性肌质中占有了绝对的统摄地位.然而在近期的作品中,格吕克放弃了之前对于忧郁的植入策略,反而更加强调日常生活所赋予和传达给人类的欢欣和快乐.格吕克作品中的土星气质逐渐湮没在积极意义的产生机制中,这不仅是格吕克写作风格的一大转折点,更是晚年的作者试图拯救自我于痛苦的渊薮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格吕克忧郁土星转向

    《—个迷途的女人》中的通奸叙事与社会政治变革隐喻

    孙睿
    16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薇拉·凯瑟的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以一位拓荒者之妻的性越轨情节为叙事线索,但其讲述的不只是一个关于婚姻不忠的故事.在通奸叙事的艺术载体下,小说也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政治现实展开想象性的对话.凯瑟改写了传统通奸叙事的道德意蕴,将改善不公现状和革新社会秩序的愿望投射其中.同时,她也对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政治变革运动作出象征性描摹.小说中的第一段通奸情节隐喻了此前民粹主义兴起的政治景观,暗示凯瑟对此路径的否定态度;第二段不轨关系则折射出进步主义运动下的社会动态,包含着凯瑟对其阴暗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小说构成作者考察和回应国家变革期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场域.

    凯瑟《一个迷途的女人》通奸叙事民粹主义进步主义

    否定中的创新:评福雷斯特新著《一切未曾言说——终究现代》

    刘宇宁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福雷斯特2023年出版的《一切未曾言说——终究现代》是一部以现代性为主题的文论专著.针对新闻媒体和学术界纷纷宣告现代性结束的论调,该书分析了现代性、先锋派的内涵及其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在全球娱乐业要求文学重拾叙事传统的潮流中,作者强调,现代性中蕴含的否定思想是文学语言创新的恒久动力.本文从现代性与先锋派、作品与文本、真实与现实等关键问题出发,尝试解读作者为文学现代性所作的辩护,及其对先锋派批判精神回归的期待.

    福雷斯特现代性否定性先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