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
外国语

束定芳

双月刊

1004-5139

wyxy@chinajournal.net.cn; jfl@shisu.edu.cn

021-6542035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外国语/Journal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外国语》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它是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种外语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语言学及具体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理论研究;语言、翻译、外国文学类书籍评介;国内外语言文学、外语教学学术会议简讯等方面的稿件。 20多年来,在国内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所刊载的大部分文章反映了国内外语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外国语》作为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刊物,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图书馆认定为中文社科类核心刊物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选作为世界语言类主要期刊、并摘录每期主要内容的语言研究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与人脑科学研究中的"伽利略谜题"

    司富珍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语言与人脑科学学科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后聚焦于语言与人脑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即"伽利略谜题"展开评述.主要观点是:1)"伽利略谜题"代表了乔姆斯基对人类语言本质一贯的理论思考,它与语言知识获得的"柏拉图问题"有着共同的理论关切,可以在17、18世纪以来的认知科学传统中找到源头,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重要促动因素;2)由于语言外化的多样性,需要通过对包含隐性成分在内的"拼盘式"外化现象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准确还原Ⅰ-语言简约性的真实本质;3)语言与人脑科学学科对简约性的追求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理论建构中"神奇原则"的一个体现;4)运用强式制图策略对各种或显或隐的功能中心语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化对"伽利略谜题"的理解.

    伽利略谜题语言与人脑科学神奇原则外化强式制图策略

    何为语言学:语言学知识体系的格式化及其重新分析

    胡范铸胡亦名
    10-1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语言学知识分类体系的规训路径主要是教育制度、图书分类、项目管理、概论教材和学术期刊.中国语言学要真正打开对于语言学的想象,不断创造出新的理论范式,就需要跳出这一"格式化",重新思考"何为语言",进而提出对"语言"的各种不同假设.由此,认识、发现并创造出一系列语言学研究范式:"基于语言符号体系假设的语言学""基于社会制度假设的语言学""基于行为过程假设的语言学""基于神经机能假设的语言学""基于数字过程假设的语言学""基于活动能力假设的语言学"等.这是"目标—问题—方法"彼此既有联系又相当不同的研究范式,这些范式之间并非"本体"与"应用"或"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它们彼此嵌入、彼此支持而又彼此竞争.

    语言学体系知识规训语言学概论语言制度数字语言学语言能力言语行为

    临床语用学研究的交叉视野与融合方法

    黄立鹤姚权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语言学分支学科,承担基础性描写、机制性阐释和应用性诊疗三大学科使命,具备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临床语用学结合语言学内部的多层视角,刻画语用障碍表现的特征规律;与外部其他学科交叉,衍生出认知语用、神经语用维度,阐释语用障碍的发生机制;与社会语用、心理计量、认知心理等多个其他学科相结合,实现语用障碍的评估诊断和干预治疗.在新的发展阶段,临床语用学的学科视野拓展与知识体系构建主要通过结合神经生理实验、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方法等得以实现.建立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和融合性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深化临床语用学的学科内涵,还可提高语言学服务临床实践的质量,兼具学理意义和应用价值.

    临床语用学语用障碍学科交叉视野融合方法学科内涵

    历时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

    张延飞张绍杰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认知语用学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个"历时""认知"和"语用"融合的历时认知语用学模式,它旨在研究词义—语用意义—新词义的历时演变过程,揭示词义的演变规律.历时认知语用学强调语词在使用中依赖语境所产生的语用意义,经过固化到规约化的过程最终演变为新词义,而例型意义演变为类型意义的历时演变过程因受使用频率的限制故而难以区分.本文也为"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历时认知语用学语义演变固化规约化重复使用频次

    认知语法的词类观与汉语类职关系之解

    庞加光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复杂的类职关系为汉语词类的界定与划分带来挑战,并引发汉语词类属于名动分立还是名动包含的争论.在认知语法的视角下,名动形等词类通过显影方式及相关认知操作定义.类职的匹配与错配是相关语法构式特别是底层构式的功能位对不同类词通过例示或引申进行的范畴化.动词做主宾语、名词做谓语以及与"XP的YP""很X"等构式相关的词类活用均是这两种范畴化的体现.和英语的显性编码策略不同,汉语更偏好隐性编码策略,这带来大量词的兼类或多类现象.不同于以名动分立和名动包含说为代表的词类中心论,在构式中心论的视角下,词类归属是语法构式范畴化的结果,一词多类不会给汉语词类带来理论上的问题.

    词类名动包含类职错配范畴化

    反问标记与背景命题——"哪"字反问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陆志军石定栩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拟从句法—语义接口来解释"哪"字反问句所体现的结构形式与深层表达之间的错配现象.言者在会话言谈中使用"哪"字反问句表达对背景命题内容感到惊讶,同时使用本句命题表达出否定断言的言外语力."哪"字的句法环境(语调是非问句)表达疑问语力,但是"哪"字反问句却表达否定断言的言外语力.这种语力转换的词法因素是"哪"的强否定极性,而句法因素则是"哪"字的强否定极性所触发的去Q化、隐性移位以及言外否定断言三种依存性.

    反问标记背景命题强否定极性言外否定断言

    多因素分析视角下虚义动词"做"的变迁——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1949-2019)的研究

    赵秋荣谢雪娥
    6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历时复合语料库(1949-2019),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索虚义动词"做"的历时变迁.研究发现:1)虚义动词"做"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均呈增长趋势,翻译汉语中增长趋势更凸显.一定程度上与虚义动词的语法功能有关,也可能与翻译过程中译者偏好采用规避风险的策略有关.2)翻译汉语中虚义动词"做"模仿了源语的语言结构,体现了源语渗透效应;宾语长度影响了"做"的翻译,说明目标语规范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虚义动词"做"的变迁中源语渗透效应和目标语规范化相互作用.本文认为以英汉翻译触发的虚义动词历时变化为锚点,有助于深化翻译触发的语言接触与语言变迁机制研究.

    虚义动词"做"源语渗透效应规范化历时复合语料库多因素分析

    国际传播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袁筱一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传播是近年来外语学科的一个热词,有时甚至经常与翻译、对外翻译等混用.本文从国际传播与翻译的本质出发,回顾翻译理论系统研究的发生过程,揭示国际传播与翻译的异与同,并试图分析在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研究面临的新问题以及翻译研究可能发生的变化.

    国际传播翻译本质翻译研究

    远读与元数据: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传播研究

    耿强王瑶
    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生产在数量和时间两个维度给翻译知识的跨语言传播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它使得传统翻译书评这种优选个别文本进行细读的质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另一方面,翻译知识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元数据乏人问津.本文强调指出,元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生产的副文本,必须使用技术手段才能将其转化为信息和知识.基于此,本文以远读作为途径和方法,结合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和质性分析的方法,对近6年国外英语翻译学术论著的元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以便在研究途径、方法和结论方面为研究翻译知识的国际生产与跨文化传播提供一种认知参照和路径借鉴.

    远读大数据时代翻译知识传播元数据翻译书评

    主体间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路径、关联与阐发

    张可人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间精神分析是当代精神分析的一大热点,其逐步消解学科内部二元分野的发展路径与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存有诸多勾连.本文首先挖掘了两者在"关联论""对话""空间"三大核心概念上的关联性,进而发现主体间精神分析"内—外"融通的临床手段与逻辑可为翻译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为翻译研究在共存、共享与共联基础上拓宽理论视野,丰富开展方式,充实探讨内容.研究亦梳理了两学科的发展路径,阐释了相似之处,并以翻译研究为体、精神分析为用进行跨学科互释,提出了十八点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可能方案.这有益于丰富当今翻译批评话语,深化对翻译本体及研究的认识,为两学科进一步对话、互鉴和融通拓宽渠道.

    精神分析翻译研究主体间关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