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
外国语

束定芳

双月刊

1004-5139

wyxy@chinajournal.net.cn; jfl@shisu.edu.cn

021-6542035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外国语/Journal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外国语》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它是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种外语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语言学及具体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理论研究;语言、翻译、外国文学类书籍评介;国内外语言文学、外语教学学术会议简讯等方面的稿件。 20多年来,在国内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所刊载的大部分文章反映了国内外语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外国语》作为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刊物,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图书馆认定为中文社科类核心刊物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选作为世界语言类主要期刊、并摘录每期主要内容的语言研究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大学外语教材编写理论体系

    文秋芳
    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告了在实践基础上凝练的大学外语教材编写理论体系.该体系包括五个要素:1)国家与社会要求;2)外语教材文化范畴;3)外语教与学的理论;4)外语学习者成长特点;5)编写管理规范."国家与社会要求"是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南针."外语教材文化范畴"是落实"国家与社会要求""外语教与学的理论"和"外语学习者成长特点"的内容载体."外语教与学的理论"是设计教材语言实践活动类型、内容和顺序的依据."外语学习者成长特点"是选择教材内容和设置育人目标的理据之一."编写管理规范"是落实前面四个要素的必要保障.每个要素有自身特点,但又互相关联.从初始操作程序上看,它们有先后顺序,但在编写过程中,这五个要素须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外语教材编写的高质量.

    大学外语大学英语外语教材教材编写大学英语教材

    外语教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徐锦芬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语教材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是高等外语教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外语教材建设不仅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功能,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外语教材建设的内涵,指出外语教材建设具有价值引领、理论引领、专家引领和技术引领等四大主要特征,然后从提升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道德情操及情感认同感等方面讨论了外语教材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未来给广大外语教师提供更多教材二次开发的培训.

    外语教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

    教育生态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外语教材理论体系构建

    束定芳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语教育是个生态系统.教材开发与编写是外语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材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载体与途径.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教材不仅仅体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承载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内容,充当教师落实课程要求、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依据和蓝本,更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升核心素养的最重要的支撑与资源.因此,教材理论研究,不仅仅要研究教材的性质与特征、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依据,还应研究教材编写的组织实施过程以及教材使用的情况.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外语教育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材理论体系既应该包括宏观角度对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参与者和重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还应该包括中观角度教材编写、评估和使用的依据和标准,以及微观角度教材的构成、内容、呈现方式等等.

    中国外语教材教材使用教材编写理论体系教育生态

    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

    蔡淑美施春宏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在构式语法的理论体系下探讨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问题.首先我们提炼出形成中动范畴的两个基本要素即事物的内在性质和外力作用,然后梳理了印欧语中动句的形义匹配格局.由于中动句是性质触发事件和动作事件的整合,因此本文从信息包装的角度揭示了中动句以性质触发事件为前景、以动作事件为背景的双重信息包装机制,论证了中动句区别于其他相关句式的结构理据.本文由此构建了英语和汉语的中动句层级系统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最后对汉语中动句的理论地位做出了新的思考.

    中动句跨语言比较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层级系统

    书讯

    44,88,105,119页

    识解、时间维度与"了"的时体情三位一体

    刘正光施卓廷张紫烟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以下两点认识:1)"了"研究纷繁复杂的关键原因可能在于将"了"的本质意义与句法和语篇环境交织在一起,而难以解析出"了"的本质语法意义;2)"了"表达"过去",但在认知识解的作用下"过去"可解析出三个不同维度:"认知推理的过去"、"认识(想象)中的过去"和"共时化的过去",因而"了"是一个集时体和情态意义于一体的多功能语法标记."了"与句法语篇环境互动表达事件的内在时间,与时间参照点互动,形成不同纬度的过去,有效解释各种"特例"用法."了"的情态意义来源于时间本身的情态属性.文章提出的汉语时体标记模式能有效解释"了"的完句和分类等难点问题."了"三位一体更有利于实现理论解释的经济性,为语言教学提供便利.

    识解时间维度"了"三位一体

    认知神经科学在俄语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许宏张嘉辉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中的语言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俄语语言学相关范式积累和变革却尤显滞后.通过梳理认知神经科学的一般研究技术及其在语言学,尤其是俄语语言学中的应用,本文指出,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客观、精确的测量特点有助于突破当下俄语研究的瓶颈,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发现俄语认知的特点.基于研究现状,研究指出俄语语言学应当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俄语语言、二语习得与教学、语用感知和情感体验、语际转换智能优化等方面进行完善和突破.研究构建了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俄语语言学研究框架,探索并展望了认知神经科学在俄语语言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

    认知神经科学俄语语言学理论创新新文科

    幽默故事阅读中外语词汇学习的马太效应:富者越富?

    吴诗玉李赞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为实验对象,探索幽默故事阅读中的二语词汇习得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即前置词汇知识越丰富的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长期效果越好.在实验中,40名某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阅读了 36篇幽默和对应的非幽默故事后参加了即时和延时的词汇测试.结果发现,不管是幽默阅读还是非幽默阅读,二语词汇习得都存在马太效应,表现为"富者越富",即学习者前置词汇量越大、故事理解能力越强,词汇习得的长期效果就越好.但是,马太效应在幽默和非幽默这两种不同故事阅读中的表现差异显著.幽默故事阅读存在"门槛"效应,学习者的故事理解能力必须在迈过一个"门槛"后,才能从其前置词汇知识中受益,但是非幽默故事阅读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

    词汇习得故事阅读前置词汇知识马太效应

    基于历时语料库的文学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语体特征演变研究

    庞双子王克非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历时性的汉语文学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语料库,以考察二者之间的动态关联.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考察了文学翻译文本和原创文本五个时期词汇、语法层面的宏观特征.研究发现:1)从多项词汇和语法指标的历时变化来看,词汇特征变化大于语法特征,汉语的原创文本语言特征变化大于翻译文本中的;2)翻译文本较之原创文本,部分交际功能指标变化较大,个案考察发现其对原创文本中的交际功能发生影响;3)翻译文本对原创文本发生影响的途径并非仅有直译,翻译中的"创新"成分也会对原创语言发生影响.本研究的历时考察阐释了翻译中介效应的复杂性,为当前学界的社会认知理论模型建构提供了实证支持.

    翻译语体历时创新受限

    译介学生成与发展逻辑

    孙吉娟傅敬民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比较文学理论建构的译介学,从其发轫就以"翻译"作为它的核心研究对象,将翻译放置于宏大的跨文化、跨学科的语境中进行审视.在其发展进程中,译介学逐渐将其研究视角从比较文学、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史研究向文化翻译、翻译服务、翻译学科建设等议题拓展,不仅开拓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全球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视角,也为翻译研究展现了新的发展空间.从翻译研究学科发展的视角对它进行系统反思与未来展望,挖掘其中的生成与发展逻辑,对于推动我国新时代译学话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译介学翻译研究谢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