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顾海良

双月刊

1671-881X

whds@whu.edu.cn

027-68754203

430072

湖北武昌珞珈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宣传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繁荣学术事业,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伊核全面协议达成后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

    严双伍吴向荣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核问题的出现,引起美国、以色列及一些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安,从而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合作,这大大改善了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环境,提升了其战略地位.而伊核全面协议的签署,引发了以色列、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与美国的分歧.基于对伊朗实力上升的担忧,以色列不仅将加强与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还将通过加强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来对冲,从而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以色列伊核全面协议犹太院外集团阿拉伯国家中东以美关系

    后“阿拉伯之春”时代的国家建构路径——基于“突尼斯模式”与“也门模式”的比较研究

    张楚楚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武装力量集中度、国家税收权威性、权力来源合法性、外部干涉程度等四个方面出发,对后革命时代的也门与突尼斯国家建构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武装力量集中化、国家税收权威化、权力来源合法化与较低外部干预是国家建构取得成功的关键.反之,则会给建构进程带来障碍,“也门模式”便是一个例证.突尼斯虽然在武装力量整合与合法性构建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但革命过去五年后,国家税收能力迟迟没有得到提升,而且在经济状况因严峻的反恐形势不断恶化背景下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目前“突尼斯模式”尚显脆弱,危机重重.

    阿拉伯之春国家建构也门模式突尼斯模式

    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概念的输入及衍化

    曹龙虎
    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之下,源自西方、后经日本转换的帝国主义一词作为新名词进入中国,并迅速落地生根,政治-军事意涵是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一词的主要义项.此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20世纪以后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在列宁那里基本意涵得到极大扩展的新的帝国主义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被广泛使用.这一时期,人们对帝国主义概念的使用呈现出学理讨论与日常使用之间的分野.其中,学理讨论基本遵循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框架,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使用主要沿袭的还是原先帝国主义概念中的政治-军事意涵.对帝国主义概念的梳理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在近代中国传播状况的理解,也有助于引起我们对词语/概念在历时性维度上究竟产生何种变化进行思考.

    概念史帝国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近代中国

    西学东渐与晚清“三代观”的变迁

    刘明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与西力东侵的背景下,国人开始了对西方的认知和对自身文明的审视.传统中国作为社会理想典范的“三代”内涵逐渐发生变迁:思想家最初以“三代”为文明准则来评价西方社会;其后为推动变法改制,开始吸收西方制度和学术因素以充实“三代”的内涵;进而将“三代”与西方社会比附为变法改制塑造正当性,“三代”内涵无限扩张,最终“三代”与西方(泰西)合流,“西方”作为一个内含着“三代”的社会理想典范逐渐形成,“三代”则沦为一个时间概念.考察晚清“三代观”的变迁,对思索近代以来中国文明观的转变以及西方形象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三代观社会理想典范文明观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