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金融
武汉金融

林建华 赵军

月刊

1009-3540

whjr2007@126.com

027-87327462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中南路69号

武汉金融/Journal Wuhan Finance Monthly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府引导基金、地区制度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

    陈伟李杨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深入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地区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可以通过提升产学研合作强度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地区制度环境对政府引导基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中西部地区在政府引导基金的使用效果与地区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上存在显著差异;将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私人风险资本的交乘项引入调节效应模型后发现,在不同区域内社会私人风险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会产生不同的交互效果.本文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把握地区制度环境变化,灵活使用政府引导基金,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政府引导基金制度环境创新能力影响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提升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徐小阳周婷婷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创新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还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激励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是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沿海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和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效果更加明显.

    数字普惠金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创新

    绿色信贷与工业绿色转型: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李程史一潇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可显著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绿色信贷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在金融发展程度处于中、低水平的地区,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效果显著,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则无显著影响;环境规制强度较小、市场化水平较高时,绿色信贷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效果更显著.

    绿色信贷绿色转型能源消费结构研发投入

    绿色金融、数字经济与城市空气质量——基于272个地级城市数据的经验证据

    刘运材许雅妮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及绿色金融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显著减少了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更强效果.门槛回归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在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时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本研究为制定和推动绿色金融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数字经济城市空气质量

    媒体关注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

    孙婧雯郑姝欣张超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信贷是推进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系统考察了媒体关注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越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规模越大,其中政策导向型媒体和消极的媒体情绪在助力绿色信贷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媒体关注能够通过缓解商业银行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提升其绿色信贷的执行意愿和动力.异质性检验表明,银行ESG表现越好、女性董事占比越大,媒体关注对绿色信贷的促进作用越强.

    媒体类型媒体情绪绿色信贷代理冲突

    碳市场试点政策对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郑仲海田丽春郑超峰宋颖...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碳市场试点政策对省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评估了2007-2021年中国各省绿色创新效率,并探讨了碳市场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一是碳市场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省域绿色创新效率,且政策在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有更强的推动效应;二是政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技术市场成熟度,有效提升了绿色创新效率;三是不同碳市场试点地区在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方面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建议深化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优化碳交易市场的内部设计,并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与合作.

    绿色创新超效率SBM模型多期DID模型合成控制法

    企业集团经济网络与极端气候冲击:基于企业投资的视角

    李媛媛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气候冲击的传递渠道对加强我国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尤为重要.本文运用1998-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企业集团数据,研究了极端气候冲击沿着企业集团经济网络对冲击关联企业投资的溢出效应及微观机制.结果发现,极端气候冲击对未直接遭受冲击地区的企业集团子公司投资的负向影响显著高于本地企业.影响机制在于,企业集团通过其内部供应链与内部资本市场,将极端气候冲击传导至未直接遭受冲击地区的关联企业.本文补充了极端气候冲击在企业层面的传导渠道,为企业提高气候韧性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了一定参考.

    绿色经济极端气候企业集团溢出效应气候韧性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相对贫困: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周永锋张晓宁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解相对贫困,保障弱势群体参与和共享经济成果的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本文运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全面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结果表明: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农户整体的相对贫困状况,但对于极端贫困农户,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二是金融知识、金融资产配置和创业行为是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渠道;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减贫作用具有马太效应,数字鸿沟是导致减贫效应不均衡的重要因素.

    数字普惠金融相对贫困减贫效应

    数字金融影响农民获得感的作用机制——基于三省六县的实证研究

    王丽娜张凤仪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研究农民获得感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三省六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结果:数字金融特征对农民获得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金融业务参与、职业能力提升以及认知水平显著影响农民获得感,并起到中介作用;需求水平无法正向影响农民获得感.本文揭示了农民获得感的成因及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经验.

    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农民获得感城镇化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