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香浸润:中国阅读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王美丽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滋养。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阅读文化的历史演变、现状及新趋势,并探讨其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中国阅读文化历史渊源的梳理,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价值;分析了当代阅读文化的多样化与数字化趋势,以及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与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阅读文化的新篇章。最后,为推动阅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阅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阅读内容与形式等策略与建议。旨在促进阅读文化在社会文明传承与创新中的更大作用,让书香浸润每个角落,助力社会文明的永续发展。

    中国阅读文化历史演变全民阅读数字阅读跨媒体阅读

    钢琴演奏艺术中的表达与技巧

    王瑞旋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钢琴演奏艺术中表达与技巧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首先分析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包括手指灵活性、触键准确性和节奏控制等方面。其次探讨了音乐表达的元素,如动态变化、音色差异和情感传达。再次强调了技巧和表达在钢琴演奏中的互补性,认为技巧的精湛是表达情感的基础,而深刻的表达则能赋予技巧以生命力。最后,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技巧和表达在实际演奏中的应用。

    钢琴演奏技巧表达情感传达音乐表达

    声乐表演文化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探索

    李文欣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表演文化作为一门艺术,扮演着连接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的桥梁,其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力在文艺领域得以充分体现。在这个以视觉和听觉感受为主导的时代,声乐表演作为一种直接、生动、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其舞台表演在整个声乐文化中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将聚焦于声乐表演文化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并通过深度研究和综合分析,探讨其在塑造艺术形象、传递情感与文化交流方面的独特价值。

    声乐表演文化舞台表演艺术感染力

    中国早期媒介中洋名女体修辞的视觉演进(1905-1937)

    贾海语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自己摄制的电影出现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这段时间,中国电影和近代期刊里出现了一股以英文字母来命名女性的称谓热潮。本文在对有关语料进行分析之下,尝试说明"五四"之后洋名称谓作用于女性身上的演进路径;由此所形成的"洋名女性"群体的文化表征,以及她们的形象在媒介生产流通中与"占有型观众"间的关系;从而表达出她们"半中不西"的身体特征对其处于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之间的积极意义。

    女体修辞洋名称谓占有型观众近代期刊

    西双版纳傣语与汉语话题结构对比探究

    张竞阳裴景瑞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双版纳傣语和汉语都是SVO型语言。本文把西双版纳傣语与汉语话题结构做对比,发现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话题优先型语言,句子结构都以话题—述题来表达,主语、宾语、状语、短语均可以充当话题;话题结构可分为有标记话题、无标记话题、论元式话题、非论元式话题、对比式话题、双话题结构及话题链结构等几类。同时,西双版纳傣语在话题结构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有专用的话题标记ni33、va33和kɔ11,一般不具有强制性,仅在受事宾语做话题时必须有形式上的标记。

    话题结构话题标记汉傣对比

    基于语料库BNC和CLEC的make用法对比分析

    李敏洁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研究虚化动词make的用法。具体来说,本文通过研究BNC和CLEC中学生在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作文中make的语言特点并进行比较发现,在BNC中,make最常见的用法是"make+宾语+形容词/动词"的基本形式。此外,还有一些make的固定短语,如"make mistakes""make deci-sions""make sure"等。但是,在CLEC中,make的用法除和在BNC中的用法一致之外,还包括突兀短语、误用"to"、make使用较少等。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造成make使用不当的两个原因:文化差异和负迁移以及输入输出理论,并提出了 一些相应的措施解决make使用不当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重视输入信息,并以正确的方式检验语言输出信息。本研究为基于虚化动词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语料库虚化动词makeBNCCLEC

    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研究——以《简·爱》为例

    吕昕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明确英美文学语言与我国传统文学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增进双方的文学理解与交流,文章以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简·爱》为例进行了深入系统探究。先简要介绍文化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研究的思路方向,指出研究活动应当基于地域文化、时代文化、性别文化展开。然后以作品《简·爱》为切入点,归纳文学差异视角下,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指出其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重视心理描写和特征描写、突出神秘主义与宿命论色彩等特征要点,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文化差异英美文学语言艺术

    中国红色文化特色汉英语料库建设和应用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田程崔晗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省红色资源丰富,其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内涵和深刻的历史人文意义,但目前对辽宁省红色文化双语语料库研究严重欠缺。本文将通过聚焦文本语料库建设,通过语料收集、语料清洁、语料对齐和语料检索等重要步骤的开展,逐步建立辽宁省红色文化特色汉英语料库。本数据库的建成可以推动基于数据库的辽宁省红色文化翻译活动的实施,支持红色文化宣传的多样性与立体化发展,促进海外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时服务德育人才的培养。

    辽宁省红色文化特色汉英语料库构建应用

    档案、图书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之历史性考察

    林鑫
    20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和图书既承载着历史与文化,也为开拓未来服务。我们通过比较可发现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但当今公众对图书定义、图书管理等知识的了解要比档案多一些。本文从原始文化、文字的产生、两者的正式产生等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同一性;从内容、形式、分类、馆藏、用途等方面论述了两者的差异性。

    档案图书文明同一性差异性

    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共同体书写探析

    吴炎贤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洛陀史诗》是壮族布洛陀文化的重要典籍,书写了壮族先民共同的生活伦理和精神信仰。本文简述了布洛陀文化研究与共同体理论,运用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从生命共同体、家庭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三个角度出发,对《布洛陀史诗》的共同体书写要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并基于滕尼斯关于共同体的分类规律和共同体关系的梳理内容总结出了几种对应关系,即和谐共生、忠孝仁爱、创造、和合、大爱,希望能够为壮族布洛陀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