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道光年间东北森林盗伐原因探究

    苏萌萌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入关后,清廷对其发祥地东北地区实行了长期的封禁政策,虽在客观上将东北森林保护起来,但也没能阻止盗伐森林的不法行为。文章基于对东北森林之丰、东北封禁之严的探讨,从百姓迫不得已与官员一己私利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偷盗森林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工作参考与帮助。

    道光朝东北地区木植盗伐

    论岑参边塞诗中的西域书写

    陈姣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中有过两次出塞经历,使得他的边塞诗具有独特的风格。笔者以岑参边塞诗歌中的西域风情为研究重点,分析西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再现神奇瑰丽的异域风情,岑参的边塞诗给盛唐诗界带来了浓厚的异域风味。

    岑参边塞诗西域风情

    民国时期出版业的转型与发展研究

    曹晓花
    220-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的中国出版业进入了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近代化转型。这种近代化转型不同于传统出版中以手工作坊为主的印刷形态,而是与近代机器文明相匹配的出版形态,包括出版形态、出版理念、出版经营等方面。多元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出版的多元化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出版的商业化运转,社会文化思潮激荡引领了出版的近代化变革。总之,民国出版为现代出版提供了一个新的出版形态,为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谨慎借鉴。

    民国初版近代转型发展

    "以道掌器"——元代文人与工匠的身份叠加

    朱铭轩田野
    22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式家具承袭自宋式家具,尽管二者相隔了元代,但结构、工艺等仍得到了良好传承,这与家具制造者密切相关。除工匠外,文人是对家具影响最大的一类人群,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促成了文人与工匠之间的交流与连接。笔者通过对元代社会制度的分析以及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处境以及人际关系的考察,推断在元代部分文人与匠人的身份有所交融,这种身份的交融使得"道器合一",成为了后世家具迅速发展的重要根基因素,以此补充家具在明朝迅猛发展的历史原因。

    元代文人工匠传统家具

    晚清大众传媒的兴起与社会近代化转型——以自办报刊为考察主线

    郭凯张苏月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以降,早期改良主义知识分子自办报刊以大众传媒为先导阵地,营造社会博采西学、救亡图存的舆论氛围。社会中上层的开明绅士开始探蠡新的救国良策,以变法为归旨的维新报刊恰好迎合通中外、达新知的群体心态,将办报与社会活动联为一体,实现知识分子兴办洋务、推行新政的参政愿望。爬梳国人自办报刊兴起至高潮的历程,以报刊舆论与近代化转型的关系为主线将纷繁复杂的关键事件与人物串联起来,并从大众传媒的视角对维新运动的启蒙作用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研究认为,大众传媒的内生动力与近代化历程相辅相成,打破了封建思想管制的畛域,形成了近代公共话语空间,这表明近代报刊舆论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力。

    晚清时期大众传媒自办报刊近代化转型

    《永乐大典》残本插图艺术价值探析

    刘媛媛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官方组织编纂的大型类书,在不到原书4%的残本中共收录了60种可考书籍的1236幅插图。一方面,其中收录的图谱类插图以《国朝忠传》、各地地图、府县治图为例,画师在绘制时运用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具有传统人物画和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作为图像本身有一定的审美性。另一方面,这些插图作为大型类书的书籍插图,在题材内容、编排体例和绘制方法等方面又具有插图本身的特点,在中国插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永乐大典插图艺术价值

    五代时期吴越佛像艺术研究

    陈贵林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而短暂的时期,其中吴越国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政权,在宗教和文化领域发展出了独特的佛像艺术。本文旨在探讨五代时期吴越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越佛像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意义,包括吴越国对佛教的支持和推广在宗教、文化和艺术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吴越佛像作为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五代时期吴越国佛像艺术

    莫友芝诗歌重言词初探

    郭中明王仁芝于素香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友芝是晚清贵州文化大师,其学术与文学影响深远,其重言词更是在诗歌中有着极为突出的关键作用。为此,深入研究并理解重言词,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AA式重言词、AABB式重言词、ABA式重言词三个角度出发,简要描述了莫友芝诗歌重言词,并对莫友芝诗歌重言词语用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摹情状貌、增强语感、调节语调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全面了解莫友芝诗歌重言词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莫友芝诗歌重言词叠词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女性形象探析

    周岑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风》是《诗经》精华所在,婚恋诗又是《国风》中最为出色的。《诗经·国风》婚恋诗不仅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变化。诗歌中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内外兼美的女性形象。本文梳理了《诗经·国风》婚恋诗中女性形象的类别,分析了其审美价值,并探究了《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国风》婚恋诗女性形象

    从清朝茶马古道档案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形成

    赵丽
    248-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朝档案文献中茶马古道的相关内容是我国西南各民族共同书写茶马古道文化的重要历史证据。这些关于茶马古道的档案文献分为外国学者手稿记录的西藏、滇藏线古道文献和打箭炉的相关记载,集中印证了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交汇融合,和睦相处,民风互动,共同创造灿烂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档案茶马古道滇藏打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