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汉语主观大量结构"一V+数量"

    朱永涵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研究中,高频使用的"一V+数量"主要作为表达主观大量义的格式出现.学界研究中大多将"一V+数量"看作是"一……就……"的变体,并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讨论,这导致大多数学者过度强调"一"所表示的计时的短时性.本文将从时态差异和发生学两个方面对过去学界研究的"一V+数量"各结构基式的选择提出新的论证,从而重新审视结构主观大量义的来源.而对于"一",本文认为它更着重于强调事件的完整性,短时性并非其根本属性.

    "一V+数量"基式主观大量义

    从语料库驱动视角看"国王""女王"体现的社会差异

    常祺祾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语料库驱动视角出发,利用Sketch Engine这一语料库检索工具,通过观察enTenTen语料库中"king"和"queen"的搭配词,从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对国王和女王进行分析,分析其出现场景、命令方式、大众印象和继承方式体现出的社会差异.

    语料库驱动国王女王隐喻

    谈曹雪芹对"横云断岭法"的重塑及其与雍正朝院画风格的同构关系

    王玺奥方美富
    215-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着重探讨曹雪芹对《红楼梦》文法之"横云断岭"的运用及其与雍正朝院画风格的同构关系.笔者通过梳理该文法在《红楼梦》文本叙事中的稳定内涵,进一步分析曹雪芹对它进行的改造和创新,并透过这一过程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效果关联与《红楼梦》同时代的雍正朝宫廷院画风格,发现二者在创作形式和审美追求上具有同构性.笔者意图揭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实与当时雍正朝院画家们主动借鉴西画技法来更动传统画题之新制作的流行有关,曹雪芹或受此艺术风潮的影响,从中汲取大量灵感与素材经验,并借由对"横云断岭法"的重塑,将它移植和再造进自己的小说,显示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红楼梦》横云断岭雍正朝院画风格

    从《神州国光集》探讨清末知识分子文化思想传播

    黄金一方美富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8年,神州国光社发行的《神州国光集》,使用最先进的印刷技艺宣传传世精品,一方面吸收西洋科学的先进性,体现了时人对外来科技的认可;另一方面,以宣传古代文物的方式,告诫世人中国文化的唯一气质.它的出版印刷,给予了观者文化与历史的呈现,使之与美术相结合,流露出复制本所传播的文化讯息.本文从清末知识分子的印刷理念切入,分析彼时的文化思潮,以《神州国光集》为载体讨论其出版的机制、传播的诉求,进而深入探讨变革时期关于美术复本的出现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神州国光集》美术公众传播文化诉求

    美国伊利运河冰雪休闲体育发展历史及启示

    刘卿然孙航李璜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利运河的开通曾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河运的衰落,伊利运河的发展方式不得不进行转型.休闲冰雪运动在伊利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成果,在伊利运河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的激活、社区的繁荣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也为我国的运河及大河流域转型开发,特别是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转型提供了优质范例.

    伊利运河休闲体育史冰雪运动运河开发

    "梦梦言说"的玉溪诗——试论李商隐诗歌创作倾向与主要特征

    伏小刚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李商隐研究愈发从深入心灵世界去把握其诗美和创作风貌,本文即是在此前诸学者研究基础之上,认为玉溪诗生于幻灭感,伴随弥漫感,故提出李商隐诗歌创作倾向于"梦梦言说"."梦梦言说"的基调是"惘然"、悲凉与寥落,"梦梦言说"的表现是"无端"、混沌与弥漫.文章先以义山诗歌与梦的同类特征进行论证,再探究"梦梦言说"为何而起,最后再深入探讨"梦梦言说"的具体方式.结合传统以史证诗的评价方法和纵深处于认知审美层的心灵探索,期以使义山诗歌丰富多义的意蕴内涵于论述与解读之中更为立体多面性建构.

    李商隐意象结构悲情心理

    中国近代史学发展与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探究

    范敬之陈文祎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但是在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导致在史学研究中观点大相径庭.为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本文研究了中国近代史学发展与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关系,强调了批判性继承传统史学、吸收和融合西方史学理论、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与理论创新结合等路径,以期溯本清源建立科学的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近代史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浅析明代广府背景下岭南漆艺文化之影响因素

    黎雪翚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明代广府背景下岭南漆艺文化之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结合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广府文化基础,从国家政策和民众阶层两个主要方面,浅析多方因素对岭南漆艺文化的影响作用.

    明代广府地区岭南漆艺影响因素

    《苏氏族谱》编修的功利性动因探讨

    谢燕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往研究苏洵所撰《苏氏族谱》的文章中,通常将编谱动因放在宋代以孝治天下的宏大礼制秩序下来探讨,由此结论大都不离凝聚血亲、敦宗睦族这一主题,而未就苏洵始于求仕经历和个人情志的转变来谈论编修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功利性动机.作为底层官僚士大夫的苏洵,编修族谱有出于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道德责任感,但仕进之路的诸多不顺,也使其希冀通过聚族合亲实现苏氏一族的世代延续,这一家族存续的构想背后暗含着在族人群体中通过培养科举人才以实现官僚身份世袭化的目的.

    苏洵《苏氏族谱》功利性官僚世袭化

    陶渊明批评之两极化现象与成因探析

    朱小琴
    248-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有关陶渊明批评的成果丰硕.本文通过条分缕析陶渊明批评得出陶渊明批评存有许多两极化观点,即陶渊明达道与违道、浑身静穆与金刚怒目、真高洁与伪隐逸.同时,笔者还以陶渊明诗文为基础,联系陶渊明与批评者的精神气质、思想观念等因素,从陶渊明思想着手剖析了造成陶渊明批评二极化现象的深层原因.

    陶渊明批评两极化过度儒化过度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