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张雅琳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隐私保护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概述了大数据的特征,包括规模宏大、流动迅速性、形态繁多、内在价值发掘和真实可信性,这些特征共同支撑起大数据的复杂应用生态。文章特别强调了个人隐私权在大数据流动与处理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如频繁的数据泄露事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指出了商业组织如何通过多样化策略收集与分析个人数据虽提升了服务体验,但也埋下了隐私泄露的隐患,同时揭示了黑灰产行为对隐私数据的非法获取和滥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我国隐私权保护存在不足,并探讨了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强调重构隐私保护法的重要性,参考国际经验,如美国和欧盟的立法实践,以期建立更加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

    大数据隐私法律保护个人数据

    基于CiteSpace的泰山文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

    马蓉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我国过去40年对泰山文化领域的研究现况、关注重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中国知网(CNKI)从1990年1月1日起到2023年12月15日搜索与泰山文化的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软件并生成可视化的知识网络图谱[1]。研究分析显示:研究泰山文化的学术论著逐年增多,形成了以周郢、张琰等人领衔的研究小组。经过关键词梳理得知,学者们对泰山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工作。在过去将近40年的时间内,对泰山文化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增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泰山文化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机构较多,但合作关系相对不明显。探究的领域逐步向多样化及跨领域学科的扩展。

    泰山文化知识图谱CiteSpace分析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意义、困境与路径

    乔莉萍夏巧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校已成为网络舆情的前沿阵地,如何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引导,成为高校治理能力提升诸多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本文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进路,首先分析了正确引导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成长、高校发展、网络空间清朗的重要意义;其次探析当前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信息监控不力、回应时间不当、引导效果不佳的问题;最后提出高校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可行之策。以期通过健全舆情引导体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舆情引导全新阵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凝聚力,来打破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困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高校

    现代审美视角下民族舞蹈的创作性传承研究

    王世章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是体现生命情调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人肢体来表现内心情绪,从而实现心灵沟通。我国幅员辽阔,民族舞蹈尤为丰富,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与信息,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历史瑰宝。文化的滋养离不开与时俱进与创新,为此,在现代审美视角下,对民族舞蹈展开创造性传承已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现代审美视角,在探讨现代审美视角下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创作性特征基础上,重点对其创作性传承展开分析。

    现代审美民族舞蹈创作性传承

    谈历史题材绘画创作的转变

    何潍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新的科技惠及艺术的创作和生产。本文立足于新的语境背景下,对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如何进行转变,纳入新技术进行创作的研究。历史题材绘画创作怎么转变,笔者尝试从创作思路的转变、创作技术的转变、创作媒介的转变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历史题材绘画技术媒介

    汉语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文化表达研究

    秦子涵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审美与文化的视角,对汉语书法艺术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考察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阐明汉语书法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汉语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对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汉语书法审美价值文化表达传统艺术当代价值

    构建未来学习中心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探究

    郑周静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学习资源的核心承载者,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中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和转型。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五个转变"以及承载的实践基础的分析,剖析建设的关键因素,从而解构建设路径,旨在探讨构建未来学习中心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促进未来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耦合与嵌入式发展,助力高校图书馆从资源中心向学习和知识中心转型。

    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在高校宣传中的角色与影响研究

    郑敏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在现代社会急需传承与发展。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中责无旁贷并有着独特优势。本文立足非遗艺术表演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其在高校宣传中的实践情况,发现非遗进校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新宣传模式等,但也面临认识不够、形式单一、保障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坚持非遗地域性与原生态、丰富互动性与参与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建议,以期为非遗艺术表演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高校宣传传承发展

    数字时代下传统阅读文化的保护与创新策略

    胡珊珊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阅读作为从古至今文化传承和推广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文化强国、传承优秀文化、民族复兴。然而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创新传统阅读文化,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探讨现阶段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助力我国高校传统阅读文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数字化传统阅读文化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

    蔡晓蕾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中的关键作用与价值,分析了构建和运营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策略和挑战。通过概述数字图书馆的全球趋势和其在文化遗产保存中的不可替代性,深入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策略,为实现有效的数字化保存提供了全面的方法论。在管理与运营方面,本文强调了数据更新、用户服务、技术升级以及资金与预算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可行的建议和方案,分析了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挑战,探讨了与传统图书馆的融合与共生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有效的管理,数字图书馆不仅能够实现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还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数字图书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建设策略管理与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