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材料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无机材料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郭景坤

月刊

1000-324X

wjclxb@mail.sic.ac.cn

021-52411301 52411302

200050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无机材料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人工晶体、特种玻璃、高温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非晶半导体、无机涂层、特种无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综合评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动态进展等。主要读者对象为相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孔 NiMn-LDH纳米片薄膜的溶剂热生长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冯星哲马董云王金敏
    1391-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动态变色和调光特性的电致变色材料在汽车防眩后视镜、智能窗、低功耗显示、电子纸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NiO和MnO2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性色调的阳极着色材料。然而,单一的NiO和MnO2薄膜褪色态透过率较低,导致其光调制幅度较小。本研究以NiCl2·6H2O作为镍源、MnSO4·H2O作为锰源,采用溶剂热法直接在氟掺杂氧化锡(FTO)导电玻璃基底上生长多孔镍锰层状双氢氧化物(NiMn-LDH)电致变色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所制备的NiMn-LDH薄膜的晶相和微观形貌,并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其电致变色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法生长的薄膜是由NiMn-LDH纳米片组成,表面呈多孔结构,在550 nm处具有61。9%的光调制幅度,着色时间和褪色时间分别为15。8和13。2 s,着色效率为63。1 cm2·C-1,在160次着色和褪色循环后的光调制幅度仍可以保持初始值的87。0%。此外,NiMn-LDH薄膜在0。1 mA·cm-2电流密度下的面电容为10。0 mF·cm-2。本研究制备的NiMn-LDH薄膜电极在电致变色和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NiMn-LDH电致变色纳米片溶剂热

    原位生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共形氧化锡薄膜

    刘锁兰栾福园吴子华寿春晖...
    1397-1403,中插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电子传输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PSCs的性能有显著影响。传统旋涂法制备的电子传输层(ETL)难以完全覆盖FTO透明导电衬底尖端,使得钙钛矿薄膜与FTO衬底直接接触,导致电荷复合,PSCs性能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原位生长方法,在FTO玻璃衬底上制备共形的SnO2薄膜。所得SnO2薄膜不仅致密均匀,而且能够覆盖FTO玻璃衬底尖端,降低FTO衬底与钙钛矿薄膜的接触面积,使在其上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此外,共形的SnO2薄膜还能促进SnO2/钙钛矿界面电荷的有效提取,降低PSCs的陷阱密度,抑制陷阱辅助的电荷复合,从而提升PSCs的PCE。对比实验发现,当PSCs采用原位生长SnO2薄膜时,其PCE提升至21。97%,相较于采用旋涂法制备的SnO2薄膜(20。93%)有了明显提升,表明原位生长SnO2薄膜可用作理想的ETL。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原位生长SnO2方法无需添加具有强腐蚀性的盐酸和有毒的巯基乙酸,未来亦可扩展应用于不耐腐蚀的ITO柔性透明导电衬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共形氧化锡薄膜原位生长

    Ti和Cu掺杂β-NaMnO2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周靖渝李兴宇赵晓琳王有伟...
    1404-1412,后插1-后插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离子电池是一种经济且环境可持续的储能电池。其中,β-NaMnO2作为前景广阔的钠离子正极材料,是一种具有波纹形层状结构的锰基氧化物,因其结构坚固和比容量相对较高而备受关注。然而,β-NaMnO2存在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局(COHP)分析,在β-NaMnO2中掺入了可以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的Ti原子和有利于钠离子脱出的Cu原子。β-NaMn0。8Ti0。1Cu0。1O2的可逆比容量显著增长,并且具有卓越的倍率性能。在0。2C电流密度(1C=219mA·g-1)、1。8~4。0 V电压范围内,改性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32 mAh·g-1。分别在0。2C、0。5C、1C、3C和0。2C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后,该材料仍能保持110mAh·g-1的比容量。掺入Ti减缓了晶体结构的变化,晶格常数c/a在脱钠过程中仅有微小变化。Mn和Cu分别在3。0 V以下和3。5 V左右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放电曲线中,3。0 V以下的长平台表明Mn是电池容量的主要贡献者。本工作深入研究了改性β-NaMnO2正极材料的工作机理,为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第一性原理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