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游效曾

月刊

1001-4861

wjhx@nju.edu.cn

025-83592307

210093

南京市南京大学化学楼

无机化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报道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无机化学学科。它涉及的内容有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催化等,着重研究新的和已知化合物的合成、热力学、动力学性质、谱学、结构和成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金纳米棒刻蚀比色法检测铁、铜离子

    李红丁晓莹刘慈航张靖涵...
    953-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实现对Fe3+和Cu2+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时,添加0.8 mL0.1 mol·L-1 HCl、2 mL AuNRs生长液和20 mmol·L-1 KI溶液,与2 mL500 µmol·L-1 Fe3+或30 µmol·L-1 Cu2+反应25或90 min,可将AuNRs刻蚀至LSPR吸收峰消失.该方法对Fe3+和 Cu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准确性,对于Fe3+、Cu2+共存体系的检测,可通过加入适量F-与Fe3+生成配合物[FeF6]3-完成对Fe3+的化学掩蔽,消除Fe3+的干扰,实现共存体系中Cu2+的准确检测.

    金纳米棒铁离子铜离子比色法检测

    AgPd双金属纳米空心球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张桂敏马文娟丁文强傅正义...
    963-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Ag纳米颗粒为牺牲模板,H,PdCl4为前驱体,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在70℃下采用电偶置换法结合还原法制备出AgPd双金属纳米空心球.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结合能量色散等手段对由不同体积的0.01 mol·L-1 H2PdCl4溶液制备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H2PdCl4溶液体积的增加,产物的空心化程度逐渐升高,晶粒的尺寸逐渐增大.当H2PdCl4溶液体积为120μL时,合成的AgPd双金属纳米空心球组成和结构较为均匀,其粒径约为25 nm,壳层厚度2~3 nm.双金属中,由于Ag和Pd电负性的差异,电子从Ag转移到了 Pd,使Pd表面出现电子富集区,显著提高了其催化效率.将所合成的AgPd双金属以及纯金属Ag和Pd作为催化剂,分别用于硼氢化钠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的反应,发现AgPd双金属的催化性能远高于纯金属Ag和Pd,其中AgPd-120纳米空心球(H2PdCl4溶液体积120 µL)作催化剂时的反应速率常数最高,是同等尺寸纯Ag纳米球的24.0倍,纯Pd纳米立方体的14.7倍.

    AgPd双金属纳米空心球电偶置换4-硝基苯酚催化还原

    具有磁弛豫和荧光性能的氮氧自由基-稀土离子环形双核

    李弘道张胜健董红梅
    972-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手性氮氧自由基与稀土离子反应,成功组装了2例2p-4f异自旋内消旋配合物[Ln(hfac)3((R)-MePP-Ph-NIT)]2,其中Ln=Eu(1)、Dy(2),hfac=六氟乙酰丙酮,(R)-MePP-Ph-NIT=2-(4-((R)-tert-butyl-2-methylpiperazine-1-carboxy late)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在配合物中,氮氧自由基配体连接2个稀土离子形成环形双核结构.配合物1展现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配合物2中,磁弛豫相关的频率依赖的虚部信号说明了其单分子磁体的特性.

    氮氧自由基单分子磁体稀土离子2p-4f异自旋

    三维花状铜基复合物及其低温煅烧衍生物用于高效析氧反应

    刘逸帆张沾朱荣妹邱紫铭...
    979-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制备铜基电化学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析氧反应.利用沸石咪唑酯骨架-67(ZIF-67)为前驱体,通过铜离子刻蚀合成新型铜基复合物(命名为Cu-NF).它具有特殊的三维花状形貌和中孔结构,其形貌受铜离子与ZIF-67的质量比的影响.随后,Cu-NF经过低温煅烧处理,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衍生物,而煅烧过程并未改变其原始形貌.煅烧温度决定了活性物种的组成及含量,并增强了材料的多孔性.其中,300℃煅烧得到的产物Cu-NF-300具有最好的析氧反应性能:在1.0 mol·L-1 KOH溶液中,过电位低达347 mV,塔菲尔斜率为93 mV·dec-1.该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其三维结构以及低温煅烧所带来的活化作用.

    三维结构铜基纳米材料简单的合成方法低温煅烧析氧反应

    阳离子(从有机铵到无机阳离子)对fac-[Fe(CO)3I3]-阴离子的稳定性和毒性的调节

    金晶郭朱明肖志音姜秀娟...
    991-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无机碘盐(MIn)与 cis-[Fe(CO)4I2]反应制备了 5个盐类化合物fac-M[Fe(CO)3I3]n(Mn+=Na+(1),K+(2),Mg2+(3),Ca2+(4),NH4+(5)),探讨了阳离子Mn+对fac-[Fe(CO)3I3]-阴离子的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监测,发现盐1~5在DMSO、D2O、生理盐水等介质中均能缓释CO,其释放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还发现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和酸度对该阴离子的缓释CO性能也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噻唑蓝(MTT)实验评估了盐1~5对膀胱癌细胞的毒性,其24 h半抑制浓度(IC50)在25~43 μmol·L-1.与有机铵阳离子类的盐化合物相比,盐1~5在含水介质中的释放CO速率下降,毒性亦有下调.研究还发现这类fac-[Fe(CO)313]阴离子在缓释CO的同时释放碘自由基,并能导致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Parkin蛋白表达均上调.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和Liproxstatin-1)试验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可能引发铁死亡通路并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铁羰基化合物阳离子效应缓释一氧化碳动力学细胞毒性铁死亡

    二维二氧化硅改性聚环氧乙烷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于增强锂离子电池性能

    罗志洪石雁安金钰郑德一...
    1005-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改性由酸蚀二维蛭石制备的二维二氧化硅,得到带正电荷的二维介孔二氧化硅(PSN+)纳米片,并将PSN+用作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填料.由于PSN+具有丰富的正电荷,PSN+与锂盐解离的阴离子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促进锂离子的运输,获得较好的锂离子转移数.在50℃时,基于PSN+的SPEs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7.5×10-5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30,稳定电压窗为4.41 V.因此,组装后的LiFePO4锂电池在50 ℃、0.2C下具有优异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55.7mAh· g-1),在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1%.

    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填料二维二氧化硅

    不同前驱体制备的碳化氮材料电化学选择性还原四价锡离子

    潘锐孟钰婷谢瑞刚陈代祥...
    1015-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三聚氰胺、尿素、碳酸胍和硫脲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了碳化氮(CN)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将由该材料制备的电极作为阴极,铂片作为对电极,在酸性溶液中电催化选择性还原Sn(Ⅳ).与铜片、石墨板、钌铱钛板等常见阴极电极材料相比,CN不仅在双电极电解池中具有较低的电势,且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可以实现将Sn(Ⅳ)选择性还原为Sn(Ⅱ).

    碳化氮Sn(Ⅳ)还原电催化

    基于双靶向黑色素纳米粒的肿瘤深穿透光声成像

    曲波涛王倩宁晓刚周雨欣...
    1025-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反应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4-carboxybut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TPP)分子连接到聚乙二醇-氨基(PEG-NH2)修饰过的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s,MNP)表面,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双靶向能力的黑色素纳米颗粒(MNP-TPP-HA),赋予了黑色素的双靶向能力.体外三维(3D)多细胞肿瘤球荧光成像和活体肿瘤光声成像实验表明MNP-TPP-HA具有优异的肿瘤靶向穿透能力.

    双靶向黑色素光声成像穿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