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盐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盐工业
无机盐工业

刘红光

月刊

1006-4990

book@wjygy.com.cn

022-26689297

300131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85号

无机盐工业/Journal 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的我国无机盐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主要报导无机盐生产情况,最新技术成就,市场动向、行业重要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用途、交流各方面经验,传播新知识,介绍世界各国无机盐工业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促进我国无机盐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是从事无机化工生产与科研的广大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管理干部及大、中专学校师生不可缺少的科技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氧化碳电还原制乙醇催化体系与材料研究进展

    王挺章文文毛庆吕丽...
    1-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CO2RR)技术可将CO2直接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当前缓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CO2RR产物中,乙醇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经济附加值,但由于基元过程复杂且易受传质与副产析氢的影响,该过程常常伴随高过电位、低反应速率等系列问题.为此,重点介绍利用体系耦合的"过程串联",活性位点耦合的"反应串联",以及凸显"电子效应"、"应变效应"和"限域效应"的"反应协同"进行CO2RR制乙醇催化体系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电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串联催化"和"协同催化"是当前电催化体系设计的两种主要策略;在不同的电催化策略下,基于机理的催化材料设计是CO2RR制乙醇过程活性提升的关键.

    二氧化碳电还原串联催化协同催化电催化乙醇

    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资源化回收技术进展与展望

    朱宗将王刚魏元峰唐艳红...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因其出色的性能成为目前应用最多和最广的电池产品,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高达750 GW·h且保持继续增长趋势.锂离子电池使用量的爆发式增长引起了人们对于退役锂离子电池对环境影响和资源化利用的高度关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分,主要由高价值的锂盐电解质和有机溶剂组成,而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回收技术依然处于开发阶段,尚无工业化应用.为了应对锂离子电池的退役潮,研究绿色高效的回收技术以安全环保的方式实现对电解液的资源化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总结了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回收的各类技术,从原理、环境影响、效率、工业化前景角度对各类技术进行了剖析,基于回收原理将目前的技术分为直接回收法和转化回收法.此外,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挑战.

    退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资源化锂盐电解质有机溶剂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刘敏黄秀张理元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技术具有合成过程简便、反应条件易控制、充分利用太阳能且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势,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和缓解全球能源短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光生载流子低的转移和分离效率,实际的光化学转换效率提升受到了限制.新兴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由于其在空间上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有效转移分离并展现出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在太阳燃料制备和环境治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综述了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和S型异质结的基本原理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突出优势,并提出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为开发具备高效光催化活性的新型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思路和参考.

    S型异质结光催化析氢二氧化碳还原降解

    磷酸铁锰锂材料的合成方法及结构改性的研究进展

    苏宝才张勤谢元健蔡平雄...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并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已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放电比容量大、电压平台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其低导电率和离子迁移速率慢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通过分析磷酸铁锰锂不同铁锰比例、颗粒尺寸及形貌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铁锰物质的量比为0.5∶0.5的小粒径多孔球状颗粒对提高电化学性能有积极的影响;并介绍了采用Mg、Ti、Ni等离子掺杂或表面包覆改性方法对其进行优化,材料的性能会得到改善;最后对磷酸铁锰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对合成工艺的改进和开展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仍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合成改性电化学性能

    Ca基LD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磷酸盐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力巾吕晴陈晓浪李清欣...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经处理的过量磷酸盐释放到水系统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去除水体中超标的磷酸盐,将固废烟气脱硫石膏与镁铝水滑石的原料按初始物质的量比进行混合,然后使用水热合成法和焙烧法制备了高效除磷吸附剂,采用XRD、FT-IR、SEM、BET、TGA对其进行表征.将磷酸盐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时间、初始浓度、温度、初始溶液pH和共存离子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及吸附剂的循环吸附能力.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磷酸盐的吸附过程;在25℃、pH=12、吸附剂用量为10 mg的条件下,吸附量可以达到209.02 mg/g,且在pH为4~11时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吸附行为;吸附机制包括内扩散、配体交换和沉淀反应.该研究不仅为制备用于固体废物高效利用的吸附剂提供了方法,而且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实现废物循环利用提供了理论意义.

    烟气脱硫石膏水滑石磷酸盐吸附资源化利用层状金属氧化物

    高负载锌钴基碱式碳酸盐电极材料的电容性能研究

    吴晴晴许雪棠王凡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极材料结构的合理设计是提高超级电容器容量、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延长寿命的关键因素.采用相似的两步水热法,在泡沫镍网上原位生长具有高负载量的ZnCo基碱式碳酸盐纳米阵列,考察了金属离子的投料比例对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晶型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当n(Zn)∶n(Co)=1∶4时,所得ZnCo基碱式碳酸盐电极材料呈现直立生长的纳米片阵列结构,纳米片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而相邻纳米片间的较大间距保证了开放的电解质离子传质通道,可实现优异的电荷存储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样品面积比电容为3.08 C/cm2,并在大电流下稳定测试15 000次循环.将该电极作为正极,活性炭(AC)作为负极组装成的器件可以在0~1.8 V的大电压窗口下进行测试.当功率密度为9 mW/cm2时,器件的能量密度可达0.69 mW·h/cm2.经过10 0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后,器件的容量保持率为92.1%.

    ZnCo碱式碳酸盐高负载量超级电容器循环稳定性

    水热老化对增产丙烯助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赵鸣芝段宏昌孙雪芹吕鹏刚...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固定床老化装置,在水热老化温度为800℃、100%水蒸气的常压条件下,对复配的催化裂化增产丙烯助剂分别进行0、4、8、12、24 h水热老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N2吸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分析方式进行表征,并对老化后的助剂进行了ACE反应评价.结果显示,随着老化时间从0增至24 h,丙烯助剂增产丙烯的增幅由新鲜助剂的7.15%降至老化24 h助剂的4.02%,相对结晶度从20%降低到15%,微孔比表面积从57 m2/g降低到32 m2/g,强L酸/总L酸比由0.33降低到0.16.研究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助剂ZSM-5相对结晶度下降,微孔比表面积下降,强L酸/总L酸比快速下降,均表明丙烯助剂增产丙烯性能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活性组分ZSM-5分子筛在高温水热条件下结构被破坏.

    催化裂化丙烯助剂水热稳定性老化时间ZSM-5

    吸附剂对多环芳烃吸附分离技术的研究

    赵闯张博宇李犇靳凤英...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专用模板剂制备多环芳烃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全自动比表面分析测试仪(BET)、程序升温化学吸附分析仪(NH3-TP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仪(Py-IR)、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仪(SEM/TEM)等表征方法对是否添加模板剂的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并以模拟油品为原料,分别在固定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装置上,考察吸附剂的多环芳烃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模板剂的吸附剂相比,添加模板剂的多环芳烃吸附剂平均孔径增加43.3%,微孔比表面积降低72.2%,微孔孔容降低87.5%,弱酸量提高31.2%,强酸量提高60%,多环芳烃/非芳烃相对分离度提高52.7%,多环芳烃解吸时间缩短41.4%,甲基萘饱和吸附容量提高14.6%.专用模板剂制备的多环芳烃吸附剂在模拟移动床装置上稳定运行30 d后,非芳烃产品的非芳烃质量分数>95%,多环芳烃产品的多环芳烃质量分数>95%.

    专用模板剂多环芳烃吸附剂吸附分离模拟移动床

    溶剂法提纯硫磺的工艺研究

    杨立罗孝雄黄俊莉李静...
    69-7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天然气净化过程中副产物硫磺提纯难度大、提纯后硫磺纯度低的问题,结合溶剂萃取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以CS2为溶剂设计了一种用溶剂法提纯硫磺的工艺.通过干燥时间考察了硫磺渣中的含水量,以硫磺产率为指标,考察了硫磺渣干燥时间、液固比、浸取时间、浸取温度和球磨粉碎对硫磺产率的影响,并通过XRD及ICP分析了纯化后硫磺的纯度.结果表明,硫磺渣干燥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体积质量比,mL/g)为8∶1、浸取时间为30 min、浸取温度为30℃及球磨成粉时,硫磺产率最佳.相较于传统的熔融法(85.7%)和气化法(85.37%)工艺,溶剂法工艺提纯硫磺后产率高达87.8%,提高了2.5%左右,且提纯后硫磺的纯度高达99.89%.该溶剂法提纯硫磺的工艺具有产率较高且纯度高、操作简单的优势,为有效处理硫磺提纯提供了技术路线,同时在硫磺纯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硫磺二硫化碳溶剂法提纯

    水力空化强化碳化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镁的实验研究

    杨涵硕王德喜于红蕾杨亚丽...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强化微观混合和传质,提高Mg(OH)2碳化率,采用水力空化技术强化Mg(OH)2与CO2碳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Mg(HCO3)2,再经过热解制备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设计正交试验考察Mg(OH)2碳化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多参数测试仪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g(OH)2碳化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入射角α、CO2流量q、Mg(OH)2固含量s、入口压力p、喉径d0、碳化时间t.在α=60°、d0=4 mm、p=0.35 MPa、t=60 min、s=1.6%、q=17 L/min的工艺条件下碳化率为92.1%,比鼓泡搅拌反应器的碳化率(60.53%)高31.57%.产物4MgCO3·Mg(OH)2·4H2O中杂质(如CaO、Fe)含量降低;制备的4MgCO3·Mg(OH)2·4H2O呈均匀片状结构,晶体厚度小于50 nm;产品结晶良好,组成相对稳定单一,所得产物的各个衍射峰峰位都与标准六方晶型的碱式碳酸镁衍射峰峰位完全一致.

    水力空化碳化反应碱式碳酸镁水力空化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