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盐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盐工业
无机盐工业

刘红光

月刊

1006-4990

book@wjygy.com.cn

022-26689297

300131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85号

无机盐工业/Journal 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的我国无机盐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主要报导无机盐生产情况,最新技术成就,市场动向、行业重要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用途、交流各方面经验,传播新知识,介绍世界各国无机盐工业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促进我国无机盐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是从事无机化工生产与科研的广大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管理干部及大、中专学校师生不可缺少的科技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APP添加量对复合肥料造粒性能的影响

    赵蕾蕾舒艺周漆增连刘丹丹...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磷酸铵(APP)作为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新型肥料,在农业应用中研究较多且效果显著,但作为原料在复合肥料生产中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探究APP与其他肥料的复配和造粒性能,采用AP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等原料通过复配再造粒制备复合肥料.肥料制备共设计两个方案,其中方案Ⅰ以APP、MAP、尿素和K2SO4为原料,方案Ⅱ以APP、DAP、尿素和K2SO4为原料,同时两个方案又分别设定不同的APP添加量作为变量,且对原料配伍性能、造粒过程现象、加水量、成粒率、肥料pH、颗粒强度、颗粒分散性及肥料吸湿性等造粒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PP与其他原料复配再造粒能够制备2~4.75 mm的颗粒产品;当聚合磷质量分数≥40%时,复配性能良好;不同磷源配伍对复合肥料造粒性能有明显影响,方案Ⅱ的产品成粒率、颗粒强度和分散性均优于方案Ⅰ,但方案Ⅱ的吸湿性较强;适宜的APP添加量有利于复合肥料造粒,两个方案均显示在聚合磷质量分数为20%~40%时,肥料产品的成粒率较高,方案Ⅰ>67%,方案Ⅱ>77%.

    聚磷酸铵聚合磷造粒性能复合肥料颗粒过程

    喷雾干燥法在高盐有机废水中无机盐回收和有机质分解的应用研究

    袁尧森李恩泽吕宏洲宋一朋...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喷雾干燥工艺,以高盐有机废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各温度下喷雾干燥工艺对无机盐的回收效果和对有机质的分解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三维荧光光谱仪等对产物粉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化室加热蒸发过程中含羟基、羰基等亲水性基团的类腐殖酸大分子与脱水析出的NaCl、Na2SO4等无机盐结合,形成开口空心球壳结构颗粒,粉体粒径集中分布在1.25~3.85 μm.废水经喷雾干燥和旋风分离后得到白色粉末,经600℃焚烧,粉末中的难降解有机质可全部除尽,烧失率为6.23%;焚烧后的混盐经原子吸收光谱与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原始废水中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如Na+、K+等得到保留,可供进一步分盐后循环利用.在0.2 MPa、14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有机物分解转化率为93.1%,溶解性有机碳、氨氮、总氮、总磷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的降解率在64.7%以上,无机盐总回收率达87.2%,为高盐废水综合处置与清洁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喷雾干燥法高盐有机废水有机质分解无机盐回收

    镁渣固定磷石膏中可溶磷的基础研究

    孙岚谌世英杨柳絮牛依明...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磷石膏中可溶性磷对其工程应用的影响,分别以镁渣、镁渣-磷酸二氢钾为固化剂对磷石膏中的可溶磷进行固化,探究镁渣、镁渣-磷酸二氢钾用量对磷石膏中可溶磷固定效果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培养微生物法评价可溶磷的固定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体系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镁渣的加入能够有效固定磷石膏中的可溶磷;当镁渣质量分数为15%、磷酸二氢钾质量分数为5%时固磷效果较优,固定率为30.00%,该浓度下培养的大肠杆菌个数比原状磷石膏培养的大肠杆菌个数少54.49%,磷石膏中可溶磷转化为圆柱状的磷酸镁和板块状的磷酸钾镁.该研究方法固定了磷石膏中的可溶磷并将其转化为具有胶凝性的磷酸镁和磷酸钾镁,为磷石膏的直接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磷石膏镁渣磷酸二氢钾可溶磷固定

    磷酸铁生产废水回用及零排放的预处理研究

    王维李伟李立敏刘东旭...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废水具有较高的硫酸根含量、总磷(TP)、铵根含量及总硬度,为防止废水回用处理时发生结垢,必须进行有效的预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研究不同药剂对废水中易结垢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向废水中投加氢氧化钙量为22.5 g/L(pH=9.0)时,TP为0.14 mg/L、去除率达到99.97%、硫酸根质量浓度降至1 525 mg/L、去除率为97.07%;向废水中投加磷酸根并用氨水调节pH,当磷酸根投加量为2 500 mg/L(pH=8.5)时,总硬度为110 mg/L、总硬度去除率达到97.82%、TP约为20 mg/L、绝干污泥量为7.32 g/L.投加氢氧化钙药剂可降低磷酸根、硫酸根等结垢阴离子和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投加磷酸根和氨水可降低废水总硬度,即降低阳离子量.以上两种加药方式实现了对磷酸铁废水的有效预处理,避免废水在膜浓缩和零排放过程中结垢,是一种可行的磷酸铁废水预处理方法,同时应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向废水中投加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的过程并分析硫酸钙的比热容.

    磷酸铁废水硫酸根绝干污泥ASPENPLUS

    铝灰中氟及其浸出毒性的高通量测定方法研究

    陈灿曹俊张永波
    104-10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铝灰中氟的现有检测标准操作繁琐、耗时长等问题,建立了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铝灰中氟的含量,同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浸提液固比、浸出时间和浸提温度,提出快速浸提铝灰中氟的方法.结果表明,粉末压片XRF法测定铝灰中氟的检出限值为0.84 g/kg,样品平行测定相对偏差小于5%,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误差在±5%之内.采用SPSS 25.0中t检验法分析可知,粉末压片XRF法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通过加强固液界面传质过程,在液固比为20∶1(体积质量比,L/kg)、温度为(25±5)℃条件下,搅拌浸提40 min后测定铝灰中可溶性氟的相对偏差小于5%,测定结果与标准浸提法有显著相关性,两种浸提方法的相对误差绝对值范围为2.25%~6.29%,接近响应面模型预测值.粉末压片XRF法和快速浸提方法测定结果稳定可靠,简化了前处理过程,有望实现铝灰中氟及其浸出毒性的高通量检测.

    铝灰X射线荧光光谱高通量快速检测

    磷石膏低温煅烧增白研究

    唐雪梅王美波徐丽张旭杰...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磷石膏白度对后续磷石膏的大宗利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磷石膏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磷石膏的价值,对磷石膏的低温煅烧增白进行了研究.磷石膏经筛分后,在未加添加剂、加入单一添加剂(氯化铵、双氧水、氢氧化钙)、复合添加剂条件下进行煅烧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添加剂中氯化铵的增白效果较好,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氯化铵在460℃下煅烧后,磷石膏白度由68.3%升高至80.5%;当煅烧温度为400℃时,以质量分数为1%的氯化铵与质量分数为2.8%的氢氧化钙作为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磷石膏白度至84.2%,同时在保证磷石膏白度在80.0%以上的条件下,可以将磷石膏煅烧温度降低至350℃.该复合添加剂能有效提高磷石膏白度,降低能耗.

    磷石膏煅烧增白复合添加剂

    灰钙对掺PCE的磷建筑石膏性能影响研究

    罗通叶建周陈尚伟杨厚文...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磷建筑石膏的应用,以灰钙为碱性调节剂,对比研究了灰钙掺量对添加或不添加聚羧酸减水剂(PCE)的磷建筑石膏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添加PCE时,随着灰钙掺量的增加,磷建筑石膏pH逐渐增大,水溶性P2O5含量逐渐降低,流动度下降超59.5%,标准稠度用水量升高,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但均低于原状磷建筑石膏的强度,抗折、抗压强度最低时较原状磷建筑石膏分别下降63.3%、54.4%.添加PCE后,掺入灰钙可使磷建筑石膏对PCE的吸附量提高10倍以上,从而改善因灰钙掺入对磷建筑石膏流动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强度造成的不利影响,强度随灰钙掺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抗折、抗压强度最高时较未掺灰钙时分别提高11.1%、48.9%.XRD及SEM分析结果表明,灰钙主要与磷建筑石膏中H3PO4和H2PO4-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无定型小颗粒,降低二水石膏晶体间的相互搭接程度,导致强度下降.在磷建筑石膏生产加工应用中灰钙掺量宜大于1.3%,并搭配PCE使用.

    磷建筑石膏灰钙聚羧酸减水剂强度微观结构

    CuO/CN催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四环素性能及机理研究

    项伟景燕娜陈铮华陈晓...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室温合成和高温热解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CN非均相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表征仪器对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评价了CuO/CN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物质状态.结果表明,铜以CuO的形式均匀地负载在CN上,并对PMS降解四环素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在四环素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pH=5.5、PMS浓度为0.3 mmol/L、2.5%CuO/CN投加量为0.2 g/L的条件下,处理120 min后TC降解率达93.72%.采用猝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PR)技术分析降解过程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1O2是TC降解过程的主要活性物种.催化剂历经5次循环实验后,TC降解率仍能够达到86.39%,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因此,CuO/CN在催化PMS降解TC等抗生素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CuO/CN高级氧化四环素过一硫酸盐

    甘蔗渣碳气凝胶负载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张国强戎西林肖振芳薛自然...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浸渍-煅烧法成功制备出一系列甘蔗渣纤维素基碳气凝胶(BCCA)负载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BCCA/ZnO),并用于降解甲基橙染料(MO).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漫反射(UV-Vis DRS)、N2吸附-脱附等测试方法对制备的BCCA/ZnO进行表征测试.研究结果表明,BCCA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状结构,经醋酸锌溶液浸泡、高温碳化后,在其表面原位生成球状纳米ZnO颗粒.在模拟紫外光条件下,BCCA/ZnO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pH=11时BCCA/ZnO-3可以在80 min内对MO的降解率为99%.重复使用4次后,BCCA/ZnO-3在80 min内对MO的降解率为99%,仍然具有优异的催化效果,表明BCCA/ZnO-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同时,探究了光催化降解机理,发现·OH起主要作用,h+起次要作用,而·O2-不起作用.

    光催化ZnO碳气凝胶甘蔗渣纤维素

    多级孔花状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正辛烷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研究

    王健捷束小龙肖霞王鹏...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是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双子季胺盐表面活性剂[C18H37-N+(CH3)2-C6H12-N+(CH3)2-C6H13]Br2作为结构导向剂,成功合成了花状ZSM-5分子筛.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和NH3-TPD表征技术研究了晶化温度、n(Si)/n(Al)、n(H2O)/n(SiO2)和n(Na2O)/n(SiO2)等合成条件对ZSM-5分子筛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其正辛烷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花状ZSM-5分子筛的优化制备条件为:n(Na2O)∶n(Al2O3)∶n(SiO2)∶n(C18-6-6Br2)∶n(H2O)=5∶1∶100∶10∶4 000、晶化时间为72 h、晶化温度为175℃.随着n(Si)/n(Al)的增大,花状分子筛颗粒逐渐团聚;当投料n(Na2O)/n(SiO2)高于0.05时,分子筛样品中开始出现其他杂相;随着投料n(H2O)/n(SiO2)的增大,分子筛层状形貌逐渐不明显.在催化裂解正辛烷制乙烯和丙烯反应中,经过30 h连续测试,花状ZSM-5分子筛的正辛烷转化率始终保持稳定,乙烯和丙烯总收率从62.0%逐渐增加至64.4%.花状ZSM-5分子筛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抗积炭稳定性主要归结于其独特的层状形貌和多级孔结构.

    低碳烯烃多级孔ZSM-5分子筛催化裂解晶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