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警医学
武警医学

李小萍

月刊

1004-3594

wjyx@vip.163.com

010-57976436,57976439

100039

北京永定路69号

武警医学/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武警总部卫生部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月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CMCC)》、美国化学文摘(CA)和俄罗斯文摘杂志(JA)等主要检索系统收录。本刊主要设“专家论坛”、“论著”、“救援医学”、“临床研究”、“医院管理”等栏目,刊登军内外基础、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及卫生管理者的学术论文,其中基金资助论文占有较高比例,先后获得北京市全优期刊奖、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和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部创伤后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刘昕炜胡时栋达布西力特杜晓辉...
    1013-1017,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后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腹部创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回顾性分析 273 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的伤情信息、危重症评分、生命体征、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治疗情况,采用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创伤后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部手术(OR=3.249,95%CI:1.525~6.918,P=0.002)、机械通气(OR=4.684,95%CI:2.262~9.699,P<0.001)、钙(OR=0.610,95%CI:0.446~0.836,P=0.00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OR=1.993,95%CI:1.280~3.104,P=0.002)、中心静脉导管(OR=2.438,95%CI:1.068~5.561,P=0.034)是腹部创伤后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部创伤后发生脓毒症与腹部手术、机械通气、钙离子水平、SIRS评分、中心静脉导管密切相关,临床中应注意及时评估腹部创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风险,并做好监测和预防.

    腹部损伤脓毒症危险因素预后外科手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不同椎间高度与邻椎病后再手术的相关性

    王长峰陈伟杨乐顾文...
    1018-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单间隙椎间高度(IH)与邻椎病后再手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5-01 至2020-11 经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68 例,ACDF术后3 d测量IH,根据数值分为4 组:术前中立位IH的 130%~140%(A组),141%~150%(B组),151%~160%(C组)及161%~170%(D组),随访观察:IH与手术节段(Cn)Cobb改善角度、C2-7 Cobb改善角度、胸廓入口角(TIA)及胸1 倾斜角(T1S)间的关系;发生邻椎病后上、下相邻节段IH的变化;不同IH对邻椎病后再手术的影响.结果 B组发生邻椎病后再手术率最低(7%),与B组比较,A组、C组、D组邻近节段IH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椎间高度的增加值(ΔIH),与手术节段Cobb角度变化呈弱相关(r=0.426,P=0.028),与C2-7 Cobb的变化值、TIA及T1S无显著相关性.C、D组中邻椎病再手术数占再手术总数 71.4%.结论 术后单间隙IH大于术前IH的 150%是发生邻椎病再手术的高危因素,单间隙IH达术前 140%~150%,发生邻椎病最少,是较理想的IH.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单间隙椎间高度邻椎病

    不同类型Maisonneuve骨折的影像解剖学特征和损伤机制

    李晓亮孙培锋刘红国夏国峰...
    1024-1027,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Maisonneuve骨折的影像解剖学特征和损伤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 至2024-01海军第 971 医院收治的 37 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踝关节、胫腓骨全长的正侧位X线检查,36 例接受了踝关节CT扫描、26 例接受了踝关节MRI检查.记录并分析腓骨近端骨折、踝关节内侧、后踝结构损伤、下胫腓前韧带和骨间膜损伤情况.结果 37 例患者均腓骨近端 1/3 骨折,其中 5 例(13.51%)腓骨颈骨折,29 例(78.38%)腓骨近端1/3 骨折,3 例(8.11%)为腓骨干中、上 1/3 交界处骨折.32 例(86.49%)发生后踝结构损伤,其中后踝骨折 31 例(83.78%),下胫腓后韧带断裂 1 例(2.70%).37 例均存在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其中 1 例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腓骨近端和后踝骨折,但内踝结构完整.36 例致伤机制为Lauge-Hanson分类旋前-外旋型损伤,1 例为旋后-外旋型.结论 腓骨近端骨折和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是Maisonneuve骨折的基本特征,旋前-外旋是主要的损伤机制.术前诊断应充分考虑X线检查的局限性,结合CT或MRI对患者谨慎诊断以避免漏诊.

    Maisonneuve骨折致伤机制腓骨踝关节

    "互联网+"延伸治疗联合运动处方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

    路美张莉崔愿霞李雪婧...
    1028-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延伸治疗联合运动处方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01 至 2022-01 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 90 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三组:运动处方组、"互联网+"延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 30 例.对三组患者,分别于出院时、出院6 个月及12 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 6 个月时,联合治疗组较其他两组评分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 12 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71.17±8.48)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76.80±6.97)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处方联合"互联网+"延伸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长期效果显著.

    脑梗死运动处方"互联网+"延伸治疗临床疗效

    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困难减压的处理措施及其效果

    钟建卫李煜环黄瑞景孙永锋...
    1032-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困难减压的处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01 至 2023-10 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 31 例困难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术中脑膨出、蛛网膜严重粘连、复杂责任血管等困难减压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并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 20 例(66.66%)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属于完全缓解;7 例(22.58%)仍有程度不同的面肌痉挛症状,属于部分缓解;4 例(13.33%)症状无变化.随访6 个月后,3 例仍存在轻度的面部抽动,较术前明显缓解,总体治愈率为 90.33%.结论 对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出现困难减压的情况,可以通过术前细致的评估、术中灵活多样的困难减压应对处理措施,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困难减压处理措施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生理盐水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效果

    杨立强赵龙珠梁九思杨立军...
    1036-1038,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局部注射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咽喉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和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2009-01 至 2023-09 应用生理盐水局部注射后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治疗 40 例咽喉部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40 例均一次性消融掉咽喉部血管瘤,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随访6~12 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未出现环杓关节运动障碍、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患者术前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痰中血丝、声嘶等症状术后均逐渐消失.结论 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咽喉部血管瘤可发挥技术优势,联合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可减少出血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热辐射对关键部位损伤风险,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等特点,能够在保全咽喉功能的基础上得到局部肿瘤较好的控制效果.

    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生理盐水咽喉部血管瘤

    液质联用方法测定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药物浓度

    陈明刘真黄晓舞
    1039-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及两性霉素B3 种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满足临床对其进行常规治疗用药监测的需要.方法 色谱采用 Agilent Poroshell 120SB C18 色谱柱(规格:4.6 mm×50 mm,2.7 μm),流动相为甲醇/0.2%乙酸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进行.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伏立康唑:m/z 350.1→281.3,泊沙康唑:m/z 701.2→127.0,两性霉素B:m/z 924.0→743.1,对乙酰氨基酚:m/z 152.0→110.0.样本经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分析,进样量 5 μl,分析时间为 9.0 min.结果 样本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3 种药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 0.997.3 种药物高、中、低质控样本各自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及准确度(RE)均小于10%,各自提取回收率均在90%以上,基质效应较小,稳定性好.所测48 例伏立康唑样本的谷浓度波动在0.4~11.0 μg/ml,受肝肾功能影响较大;所测 11 例泊沙康唑样本的谷浓度波动在 0.31~4.58 μg/ml,透析可能会影响其药物浓度;所测 3 例两性霉素B制剂样本的谷浓度分别为 47.65 μg/ml、6.58 μg/ml和 3.84 μg/ml,个体差异较大.结论 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取回收率高,基质效应小,能够满足对 3 种药物进行高通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药物监测

    口腔内镜联合超声技术在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王欢欢李常旭郭树琴
    1046-1048,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内镜及超声技术在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 2022-03 至2023-02 北京友谊医院及北京铁建医院口腔科就诊的 33 例患者(智齿阻生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患牙共 36 颗),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单面洞的牙体预备及充填,龈下龋坏组织通过超声技术去除,高强度玻璃离子进行严密充填,观察充填后 1 周、1 个月及 12 个月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期间,1 颗牙出现充填体脱落,1 颗牙出现牙髓炎症状,其余 34 颗牙无继发龋、无牙体劈裂、无牙龈探诊出血等,成功率为 94.4%.结论 口腔内镜及超声技术应用到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治疗中,可最大限度保存健康牙体组织,保护牙龈.

    口腔内镜超声技术远中邻面龋坏高强度玻璃离子微创治疗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MRI特征及其与膝关节外上髁突出的相关性

    陈帅谢胜宇高超徐超...
    1049-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TBFS)的MRI特征,探讨ITBFS与膝关节外上髁突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01 至 2023-12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临床诊断为ITBFS患者 60 例(病例组),另选 60 例有运动史并膝关节疼痛,MRI呈阴性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检查,观察分析两组ITBFS的MRI影像学特征,测量并对比膝关节髂胫束厚度、外上髁高度和外侧髁厚度.结果 ITBFS患者的MRI图像上表现为髂胫束不均匀增厚、局部信号增高,髂胫束与股骨外侧髁之间脂肪组织水肿或局限性积液,可伴有髂胫束附着处的骨髓水肿;病例组股骨外侧髁水平髂胫束厚度[(4.23±0.78)mm]较对照组[(2.91±0.43)mm]明显增厚(P<0.01),且慢性期髂胫束厚度[(4.53±0.83)mm]较急性期髂胫束厚度[(3.96±0.62)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膝关节外上髁高度[(14.33±0.95)mm]高于对照组外上髁高度[(12.61±0.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外侧髁厚度相似,但病例组股骨外侧髁高度指数(外上髁高度/外侧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外上髁突出是ITBFS发病的解剖学高危因素,ITBFS的MRI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膝关节MRI运动伤股骨外上髁

    重度颅脑创伤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罗方接秦至臻李小云邓景阳...
    1053-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创伤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200 例重度颅脑创伤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垂体功能减退分为两组,即减退组(45 例)和正常组(155 例),调查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对可能影响垂体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200 例重度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为 22.50%,主要为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以及性腺功能.减退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 分、颅内压≥20 mmHg、中线移位≥5 mm、脑疝、弥漫性脑水肿、颅底骨折、入住ICU时间>10 d、住院时间>28 d等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垂体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包括GCS评分<5 分、颅内压≥20 mmHg、中线移位≥5 mm、颅底骨折、弥漫性脑水肿.将GCS评分<5 分、颅内压≥20 mmHg、中线移位≥5 mm、颅底骨折、弥漫性脑水肿纳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表明各危险因素联合共同预测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价值更高.结论 重度颅脑创伤后垂体功能减退发生风险与颅内压、颅底骨折、弥漫性脑水肿、GCS评分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高度重视,及时干预,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重度颅脑创伤垂体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