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介兼类词"给"的历时演变和分类依据

    帅佳敏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语法化角度梳理动介兼类词"给"不同语义间的关系,指出它们是由自身语法化或同义词平行虚化形成的,并依据词的同一性把现代汉语中由"给与"义语法化而来的介词"给"、助词"给"和"给与义"动词"给"归为一个"词位",利用"取值法"对兼类词内部所包含的词类做判断,得出"给"是动介兼类的结论.从语法化和词义演变的角度说明,兼类现象是语法化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中间状态.

    汉语兼类"给"同一性词位

    《老人与海》两译本的体认翻译对比分析

    王明慧雷彩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认翻译学强调了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体"(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基于体验之上的认知加工)两大要素,为翻译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以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的张爱玲和吴劳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体"和"认"在翻译过程中的区分及应用.研究发现,在翻译过程中"体"和"认"是连续不间断、长时间循环往复的活动,充分考虑体验与认知的作用,有助于译者透过语言现象的表面看到其后的体认本质,有助于译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翻译文本,为高质量的翻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体认翻译学《老人与海》文学翻译海明威

    革命诗歌的中国手语视觉转译研究——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例

    张帆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听障人士群体是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大家庭中的一员,有参与、共享以革命诗歌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成果的权利和内在诉求.理解和表达是革命诗歌手语转译的两个重要阶段.其中,理解是基础,表达是关键.理解包括对诗句词义的理解、全诗内在逻辑的理解、对革命诗歌所涉背景知识的把握以及对诗歌作者的了解;表达则包括运用"直译+意译"组合解释概念、用意译法补充说明诗中意象、调整语序以符合手语表达习惯、适当增删成分以使手语句式通顺流畅、以诗译诗等多种手段.

    革命诗歌中国手语视觉转译《七律·长征》

    《儒林外史》中的南京城市书写——基于秦淮河的研究

    刘昱彤秦华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围绕秦淮河展开了南京城市风俗、文化风貌、士人活动等一系列的城市书写,并以秦淮河为意象寄寓了自己的复杂情感.本文的主题围绕秦淮河展开,从城市空间、城市风物、文化风貌与城市气质三个角度探讨《儒林外史》中的南京城市书写,试图还原小说文本中真实的金陵面貌.

    秦淮河《儒林外史》南京城市书写吴敬梓

    那份温暖永不散去——岩濑成子创作论

    韩雪梅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深深走进读者内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字里行间能否体现出作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岩濑成子的作品就具有这种浓郁的个体特质.虽然其作品数量不多,但每部作品都因其鲜明的个性而堪称经典.本文围绕融通的"温暖"主题、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错位时空"的幻想等三个维度,观照岩濑成子的儿童文学创作,分析其作品独特而又永恒的魅力,以期为儿童文学及儿童心理发展等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有益借鉴.

    岩濑成子成长小说温暖心理"错位"幻想

    刘锦棠奏议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王燕燕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著名将领、新疆首任巡抚刘锦棠为新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政治观点和思想主要体现在著作《刘襄勤公奏稿》中.本文以《刘襄勤公奏稿》为主,分析和论述刘锦棠奏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刘锦棠奏议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形象学视角下西方文化形象的建构研究——以清末使臣游西日记中的西方戏剧形象建构为例

    李茵溢夏若彤计杰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形象学为理论依据,以注视者对于他者艺术文化形象的观察与理解为重心,通过研读清末使臣游西日记中对于戏剧描写的文本内容,从中归纳总结出他者形象与注视者构建形象的路径策略,从而探究注视者的文化心理结构,并进一步研究注视者与他者的交互性关系与后续影响.本研究立足文本,采取内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历时性研究范式,着力探究形象的生成及影响.

    形象学清末使臣游西日记

    对巧渡金沙江在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意义"的进一步探究

    李祥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是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研究梳理发现,围绕中央红军长征"摆脱追敌"和"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巧渡金沙江的"决定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跳出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保存壮大革命力量具有决定意义;对于开启北上抗日新征程、推动解决民族危机具有决定意义.

    中央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战略转移决定意义

    浅析新时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

    高先科潘东陈雪梅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如何基于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论述了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在网络素养中的内涵特征,探讨了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之间的逻辑与内涵,并重点从理念与方法创新两个维度深入讨论大学生规则意识与底线思维培育的路径与举措,同时指出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基础的具体措施及现实意义.

    新时期规则意识底线思维网络素养

    历史·理论·实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贾文龙邢军梅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把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发展新高度,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从历史之维来看,"两个确立"是基于国内外历史发展,观照现实的必然选择;从理论之维来看,"两个确立"是基于理论演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从实践之维来看,"两个确立"是基于纷繁复杂的时代局面,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之举.

    "两个确立"历史理论实践党的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