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研究

    马瑞贤张梦洁裴晓宇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与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这一目标的达成需以专业化的语言服务为支撑.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就要积极规划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依据"一带一路"建设对语言服务的实际需求,从政府规划与管理、行业平台构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意识提升等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我国语言服务产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保障语言服务产业更好地发挥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产业需求

    国内商务语言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傅蓉曹炜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我国商务语言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揭示了商务汉语研究的现状.目前在商务语言的界定上学界存在一定的分歧,而商务语言学的构建是必要的,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语言学及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语言基础理论研究、广告语言及商务谈判语言的应用研究、商务汉语教学实践研究.另外,国内商务语言研究存在的问题是非实证研究占据主导地位.未来我们应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及思辨性,注重多学科交叉.

    国内商务语言研究热点分歧存在问题

    云南曲靖方言与丧葬民俗

    王缘荣唐丽珍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言语汇与民俗关系密切,是考察当地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基于曲靖方言语汇,收集了与丧葬民俗密切相关的部分方言语汇、避讳语和詈语,考察丧葬民俗与曲靖方言的关系.研究发现,曲靖部分日常生活语汇存在丧葬民俗的影子,语汇和民俗之间存在语义关联;避讳语和詈语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方言词汇系统,也反映了丧葬民俗中乡民特殊的人文心理.

    曲靖方言语汇丧葬民俗避讳

    从文艺民俗学视角解读王安忆《五湖四海》

    平烨莉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文艺民俗学的视角看,民俗是《五湖四海》的关键肌理.小说刻画了水上人家的独特物质生产生活民俗,以此作为小说故事和人物的起点,展现了居住建筑民俗与婚姻仪礼民俗的变迁,反映了小说人物轨迹和时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小说还描写了修国妹这个独特女性在时代社会生活和民俗巨大变迁中的作为、遭遇和心灵世界.

    《五湖四海》文艺民俗学王安忆

    《晏子春秋》中的名辩思想及其论辩艺术

    邢猛窦衍敏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晏子春秋》蕴含一定的名辩思想,有些地方已经触及"名实关系""类""故"等名辩学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书中除了晏子展现了高超的论辩技艺,其他次要人物也表现出较高的论辩水平.书中一些相重而异的篇章,有的论证繁缛、逻辑性较弱,有的论证简明、逻辑性强,体现了儒、墨两家不同的论辩风格.

    《晏子春秋》名辩论辩墨家儒家

    三种"美育代宗教"说的美学建构与价值比较研究

    宋博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元培、梁漱溟和李泽厚在不同时代语境下先后提出"以美育/审美代宗教"说来填补信仰真空,进而希冀实现审美救世的理想抱负.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其核心思想被梁漱溟和李泽厚吸纳接受,既有价值涵摄的共通性,也有批判继承的异质性.本文以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为参照,分析了梁漱溟和李泽厚作为其理论分流,建构过程中在宏观层面的时代性因素、微观层面的内部联系和矛盾以及三种理论在美学价值方面的殊同.

    美育蔡元培美学价值

    延安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当代启示

    张丽赵祥秀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团结抗战,从国家发展和民族解放角度出发,对青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打造延安这一"革命圣地",形成"天下英雄豪杰云集"的局面,为抗战建国事业培养了一支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队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实现了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升华.新时代进一步深入研究延安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继续加强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延安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实然困境和应然追寻

    闫丹阳白毅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呈现出零散化、消遣化、浅显化、茧房化等特性,削弱和损害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性、权威性、释惑性、广延性,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高校应通过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平台、实施网络监测、转化话语表达等途径,扩大和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亲和力,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长远发展.

    自媒体理想信念教育困境与出路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周淑娟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大思政课"之大,主要体现为阐释伟大事业的"理论课堂"、激发时代担当的"社会课堂"、善用历史资源的"红色课堂".结合"大思政课"建设,针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大先生"要求难以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不深入、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从机制体制改革、教师综合素养、用好各种教学资源等三个角度总结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大思政课高职思政课路径

    基于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分析及改进对策

    叶蔚萍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教育部指定的全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开展该课程的思政研究、紧扣职教 20 条标准、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既是对课程育人要求的具体落实,又是提升"管理学"课程建设内涵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分析《"管理学"课程思政情况学生评价报告》入手,以点带面地呈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的现状,通过学情分析最终反映出"管理学"课程在实施思政育人教学方面的基本效果,并据此提出相关结论、建议及改进措施,力求为财经类的相关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式与途径提供借鉴与参考.

    管理学课程思政思政育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