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优秀文化资源与中小学思政教学融合有效路径研究

    朱晓华周妙华邹杰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能否顺利扣好人生的扣子.为提升思政课程的育人效益,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学科方向,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笔者从明理念、理资源、构体系、讲方法和精评价等方面将区域优秀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深入挖掘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增强思政学科的教学活力与社会影响力,推动学生身心发展和素养提升.

    思政教学区域优秀文化资源融合路径

    基于CIPP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研究

    陈琦崔俊杰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梳理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现状,指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发展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搭建基于CIPP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框架,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调适机制,通过更新评价观念、打造多方联动评价系统、实现评价模式多样化、构建信息化评价管理模式、推进评价体系配套机制改革等措施不断增强高职课程思政评价适应性,最终形成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CIPP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丁垠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网络舆论和外界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巩固网络教育阵地来消弭网络舆论杂音,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策略

    李银霞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00后"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队伍的主体,其成长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教育对象,积极应对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满足个性化需求和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找到人生发展的方向,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应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推进思政课程改革以及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加强对"00后"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引导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何昕桁王飞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红色文化贯穿始终,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精神指引作用.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因此,高校应牢记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努力把红色文化作为一项关键内容融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群体的心中.这也是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分析了红色文化的重大意义、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途径.

    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研究

    王伟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体系融入外语课程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思政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驱动、促成和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实施路径,并在实践产出导向法后进行了教学反思.研究表明,产出导向法为改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课程思政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价值、问题与机制

    李明李淼磊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湖湘红色文化为"概论"课教学注入了新能量,但也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材资源不足、学生接受度偏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现实挑战.对此,本文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师资培育机制、资源建设机制、兴趣提升机制、评价优化机制,以推进湖湘红色文化同"概论"课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湖湘红色文化"概论"课教学机制创新

    思政视角下黄河故事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导向

    赵亮金换莉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历程.从古至今,历代人民在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过程中涌现出诸多伟大而平凡的故事,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具有强大的理论根基,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高校思政教师应当以黄河故事为载体,引领大学生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成为国家的栋梁和骨干;未雨绸缪、统筹规划,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开拓创新、奋勇争先,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

    黄河故事思政教育时代内涵价值导向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陈艳艳王璐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校园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务.本文对各地各高校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总结,指出要真正强化两支队伍团队协作,必须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建立共同育人平台;凸显实践的特点,打造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共同育人机制.

    大思政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育人共同体

    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路径

    刘雪婷王小琴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还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深远影响,大学生一定要准确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的内涵,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自身家国情怀的培养.笔者针对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培养意义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维度的具体培养的路径,希望有助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助力中国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