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严复译著中中西文化比较方法的研究

    林毓钦王䶮奋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严复中西文化比较的坚实基础、选择原则、表达形式和重要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严复在译著中比较和结合中西两种文化时所采用的方法,以期为现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严复中学西学中西文化比较

    论魏际瑞诗词中梅意象的情感内涵

    张海麟贺超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际瑞有着"宁都三魏""易堂九子"的美誉,在明清易代、家族岌岌可危之际,他身为长子必须担起责任.于是,他放弃理想,忍辱负重,游幕于将府中.因此,其诗词作品中的梅意象饱含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或表达羁旅思乡之情,或表现故国之思与遗民心态,或表露山水田园隐逸之志,有的则是几种情感同时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

    魏际瑞诗词意象情感内涵

    白先勇小说《孽子》中城市异质空间的生命书写

    苗雪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先勇的小说关注城市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浸润其自身的边缘体验.《孽子》中以同性恋者为代表的他者群体是作者关怀的对象,作为被放逐的他者,主人公以自身的生命状态书写同质化社会中被排斥者的边缘生存.从同质化社会到异质空间,主人公的生命看似被放逐,实则逃离了被规训的窘境,并得以在异质空间中解放被禁锢的生命并以空间赋予的另类视角理解生命.本文意在通过城市异质空间这一中介书写被放逐的他者的生命,反思社会的同质化倾向,呼唤现代社会缺失的普遍的人文关怀的回归.

    《孽子》异质空间他者生命书写

    《棋王》中"棋"的物性叙事作用与价值

    何洁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物转向"逐渐成为文学研究热点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对物的书写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着重从"棋"的物性特征为视角去看《棋王》的叙事特点和文化建构,可以发现"棋"的博弈性和互动性促进了情节发展和人物联系,"棋"也成为作者在多重人物"对立"关系中建构人物形象的媒介.小说中的"棋"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时代内涵.作者利用"棋"的规则性,并将其与道家文化进行联系,由此建构小说中的道家文化内蕴,这实则是为缓解时代中的青年们的身份困境.

    物叙事《棋王》主体性

    张炜小说的散文化叙事研究

    孙澳敏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化叙事手法从鲁迅先生开始萌芽,后经废名、郁达夫等人深化,直至沈从文发展成熟.张炜的小说也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张炜的写作思想与其散文上,较少有学者对其散文化叙事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以叙事意象、视角、主题和结构为突破口,从整体上来论述张炜小说中蕴含的独特的散文化叙事艺术,以此建立张炜用散文化手法创作的小说与其作品艺术特征之间的联系.

    张炜小说散文化叙事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叙事角度

    论《双城记》文学修辞背后的政治意图

    徐爱琳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少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文学经典文本,《双城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独树一帜,充分彰显了作品极高的文学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矛盾修辞、象征以及反讽这三种代表性的文学修辞在文本中的使用,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勾勒出时代的血雨腥风,借此巧妙地表达他的社会见解和政治意图,从而充分体现出了文学在社会批判和建构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矛盾修辞象征反讽政治意图

    《荒原狼》中哈里与《局外人》中默尔索形象之比较研究

    商新新葛晓雪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里与默尔索分别是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和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中的主人公.二人虽然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但具有相似的精神与情感,都是精神上的流浪者、看似无情的有情人.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使得他们成为为时代呐喊的求真者.对于迷惘时代中人类该如何自处这一问题,哈里和默尔索给后人留下了启示,那就是做求真者.

    默尔索哈里精神危机迷惘时代求真

    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困境与策略

    王美丁朱湘虹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不仅能帮助中学生成长成才,还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挫折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困境,如融入的教学理念有待提升、融入的教学内容有待加深以及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化解困境就要提升教师挫折教育教学理念、科学设置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挫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效.

    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学思政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中思政课教学研究

    李楚楚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方式把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的一种伟大精神力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中思政课教学,有利于铸牢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增强各族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彰显高中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面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支撑上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支撑,多管齐下铸牢民族地区高中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高中思政课

    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金课"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党红艳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加全面了解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新媒体时代思政"金课"建设的现状,课题组对四所高职院校开展相关问卷调查.基于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金课"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新媒体与思政"金课"的结合度不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高职实践性与专业特色不突出、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金课"建设需要进一步从师资队伍、教学手段、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加强.

    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金课"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