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略论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古关系的历史演进(1962-1991年)

    赵津男
    42-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巴在美苏全球争霸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20世纪中期以前,美古关系破裂,古巴转而寻求与苏联合作.此后苏古关系进入一段蜜月期,直至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从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三十年间,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经坎坷与曲折.1962-1970年两国关系出现裂痕,日渐趋于紧张.1970-1985年两国关系开始修复,恢复友好关系.1985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两国关系再次疏远.本文主要探讨古巴导弹危机后两国关系的演进过程,并分析影响两国关系走向的背后原因.

    苏古关系历史演进古巴导弹危机

    从问题、目标、道路的视角审视社会主义向"科学"之飞跃

    秦婷
    47-4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想社会主义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否定形式,表达了早期无产者对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抗议和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憧憬,但社会主义要褪去"空想"实现向"科学"的飞跃,必然要具备实践与理论条件.从问题、目标、道路的三维视角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向"科学"的飞跃得以发现,注重"现实"是飞跃的关键,"两个伟大发现"是飞跃的基础,进而从中探究出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进路与理论基础.

    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飞跃

    孟子理想人格思想涵养时代新人的德育价值

    苑仁旺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的理想人格思想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理念的具象化思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标识,其思想内涵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时代新人提供历史镜鉴和文化滋养.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立足新时代方位所确立的中华民族当代理想人格.我们要以孟子理想人格思想的文化精髓涵养时代新人的品德修为.深入探究孟子理想人格思想的道德底蕴,系统把握孟子理想人格思想的德育价值和文化魅力,对于培养中华民族当代理想人格和凝聚社会主义道德力量,促进时代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理想人格时代新人德育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陈香茹张胜旺
    54-5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其深刻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生态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破解全球生态困境的重要手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逻辑;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三重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王容
    58-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提升了共同富裕的精神维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和共同富裕在价值主体、价值导向、价值目标方面具有内在的耦合性.这一耦合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功能的逻辑前提,对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引领精神需求、提升精神享受、凝聚精神力量、推动精神生产的突出优势.为了更好实现这一功能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要向高质量、现代化、数字化方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在耦合功能优势实现路径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路径优化

    丁驰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局势纷繁复杂,世纪疫情阴影犹在,地区冲突硝烟又起,"两个大局"纵横交织,这对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提出既有高校对过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有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充分判断,为我们在新时期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撑.高校应当立足时代背景,充分解读"大思政课"的善用路径,对实践育人工作进行新的探索,帮助当代大学生在新思潮新技术新需求的冲击下武装思想、拨开迷雾、凝聚共识,在从"小课堂"走进"大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从"小我"走向"大我",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人才培养立德树人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构探究

    王鸿睿李鲁红
    66-6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育人环节,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全面协调、务实可行、效果明显的育人目标,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大思政"视域下,探讨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必要性,总结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经验做法,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以调研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以期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一体—多元—个性—沉浸—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思政实践育人共同体学生

    利用民族音乐实现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三重向度

    李哲立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民族音乐实现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同时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拓展高校美育工作的功能.民族音乐由于其鲜明特征,对实现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有着独特作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民族音乐对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充分利用民族音乐实现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民族音乐应有的教育价值,需要高校、专业教师、学生团体等的共同努力,要让民族音乐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新音乐表现形式,构建相应体制机制.

    民族音乐高校美育思政教育

    ChatGPT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高迪陈晨子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人工智能的洗礼已经成为必然趋势.ChatGPT技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技术等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供了巨大支持.但是,ChatGPT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引发遮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削弱教育双方的主体意识等潜在风险.对此,本文提出高校立足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守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教育双方的主体意识等应对措施,以期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见效.

    ChatGPT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风险应对措施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陈竽佳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防范错误思潮等风险隐患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念方法与学校的党建、团建工作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仍面临理论研究基础薄弱、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多样性、网络多元价值冲击力大等问题,需要从教育体系、校园文化、中华文化符号、制度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探索我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路径路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