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理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

袁运开

月刊

1002-0748

021-62232813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

物理教学/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物理教育专业刊物。旨在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应抓好选、讲、练、评四个着力点

    陈林桥孙厚荣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题教学主要包含选题、讲题、练题和评题四大要素.选题是基础,讲题是核心,练题是关键,评题是保障,习题选得对、讲得好、练到位、评出味是习题教学高效的根本保证.

    选、讲、练、评习题教学高效性

    对一道弹簧连接体问题疑难点的研究与拓展

    罗金龙马晟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道弹簧连接体例题为载体,首先对该例题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仅做定性分析无法准确判断出正确答案;再对例题中两物块的运动情况展开定量研究,得出两物块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物理量与时间的具体关系;最后对例题的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将例题模型进行适当拓展,并借助GeoGebra软件绘图使结果形象直观,从而解决了定性分析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弹簧连接体速度加速度GeoGebra

    探究电磁感应中RLC串联的单棒模型运动规律

    朱德政罗文涛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定量分析了电磁感应中同时含有电阻、电感、电容的RLC串联的单棒模型运动规律,并分析了 3种可能存在的情形,包括过阻尼、临界阻尼以及欠阻尼,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RLC串联电磁感应单棒模型阻尼

    不计回路电阻的电容器充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再辨析

    李力杨希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不计回路电阻的电容器充电过程,文章运用极限思想,辨析了"不计回路电阻"的真实涵义是忽略电阻"量"的大小,并非抹去电阻"质"的存在,指出该理想情况与考虑电阻的一般情况的结论并无二致,属于"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澄清近来文献中的一些错误观点.

    极限思想理想模型特殊一般

    动力学综合性问题的特征、评价功能与答题策略分析

    沈卫
    64-6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学综合性问题涵盖了高中物理运动与力、功和能等知识大概念的综合性试题,此类问题以"知识考查的综合性""情境与过程的综合性""问题解决工具的综合性"三个方面来凸显其综合性的特征.以浙江省2024年1月物理选考第18题为例,基于"考查目标与素养要求的分析""测试任务与答题工具的匹配""方法运用的拓展与创新"来凸显试题的评价功能,并在优化问题解决路径的答题策略上给出相关参考与建议.

    动力学问题综合性评价功能答题策略

    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第六题的三种解法

    王禹刘亮李晓璐
    68-7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第六题第三问的灰体辐射传热问题,原解答忽略了球壳逐次反射时经自身再次反射后传递给球体的能量而引发争议.文章仍采用逐次叠加的方法,分别从球壳吸收的总能量和球体吸收的总能量两个角度进行了计算,同时介绍了利用有效辐射概念求解本题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简洁有效地解决一般灰体面间的辐射传热问题.三种方法的结论一致.

    朗伯定律灰体辐射有效辐射辐射传热

    我国物理诗教方法及思想的回望与前瞻

    胡扬洋
    71-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诗教是独具我国本土特色的物理教学方式.现实中的举措包括以下八种:追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物理"表述、挖掘我国传统诗歌中的物理知识、运用诗歌作为物理教学的导入方式、编撰传授促进物理学习的"歌诀"、引述中外物理学家创作或引用过的诗歌、引述其他领域的诗歌促进物理学习、在物理教学中以"诗"作比、师生主动开展诗歌创作并促进教学.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物理诗教思想存在六重境界:丰富表现、启迪审美、深厚情感、蕴含哲思、增进德性、领悟天道.我国物理诗教的未来选择包括:更多展现科学家的"诗人"形象,善于透过诗歌展现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物理教科书编写更加注重"诗情画意",继承与发扬我国科学诗的创作传统.

    物理诗教诗歌科学诗兴发感动弱德之美科学美

    培养高阶思维的初中科学综合学习——以自行车"旧车焕新"为例

    朱红王迪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学习突出以"整合与联结"的思想引领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整体主义思维影响下,依据知识的结构化与课程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加强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加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单元学习中设计自行车"旧车焕新"的真实生活情境,通过问题解决、联结知识,获取证据、作出决策,批判质疑、作出解释,问题探讨、提出创见等环节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阶思维综合学习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