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生物学杂志
微生物学杂志

李莉

双月刊

1005-7021

lnwswxh@126.com,lnwsuxh@mail.cyptt.ln.cn

0421-2914613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

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医药、兽医、食用菌及生物工程学在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我国生物学核心期刊,1978年创刊,1987年开始美国《CA》、《SCI》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外重要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反映国内外微生物领域的进展与方向,提高广大微生物学工作者业务水平,为科研工作的正确开展,为生产建设顺利进行,为加速科研成果诞生和立项论证发挥预见性和导向性。同时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指导生产,促进科技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酿酒酵母中基于CRISPR/Cas9工具的基因编辑与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安迎锋梁瑶崑高嵩Leonid N Valentovich...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CRISPR/Cas9系统已广泛用于各种生物体的基因编辑和代谢工程.本文综述了CRISPR/Cas9在酿酒酵母中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首先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历史、酿酒酵母基因组中基因缺失和多DNA片段插入的成功案例.这一先进的系统减少了劳动力,增强了对分子遗传学的理解,加速了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其次总结了基于CRISPR/Cas9的系统在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提高酿酒酵母耐应激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综述对酿酒酵母的遗传和合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次生代谢产物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抗逆性酿酒酵母

    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的评价

    王洪秀章炉军孙鹏胡佳...
    1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拮抗试验将92株茶树菇菌株分为2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1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82.6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2时,ISSR分子标记分析可将92株茶树菇划分为6大类群,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农艺性状分析,初步筛选出滇农5、滇农14、茶5-800、白茶、闽农5及滇农8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结果表明茶树菇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可为茶树菇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茶树菇拮抗反应简单序列重复区间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

    不同种植年限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演变

    陈雪静吾尔恩·阿合别尔迪木古丽·木哈西白茹...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了解种植年限对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薰衣草病害防治和增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薰衣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随种植年限的演变规律.采集新疆伊犁霍城县种植年限1、3、5 a,以及未种植薰衣草土壤,对ITS序列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样品组真菌多样性和群落分布规律及与种植年限的关联.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Shannon指数逐渐降低,而Chaol指数先降低后增高.在种植薰衣草土壤中共检测到12个门,28个纲,72个目,146个科,236个属.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为优势菌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子囊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担子菌门逐渐增高,而球囊菌门先增加后降低.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Xylodon、锐孔菌属(Oxyporus)、镰刀菌属(Fusarium)、枝孢属(Cladosporium),均属于植物致病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Xylodon相对丰度增加,而锐孔菌属、镰刀菌属、枝孢属先增加后降低.丛枝菌根菌(AMF)中第一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OTU数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渐减少.薰衣草连作种植造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改变,致病菌增加,AMF降低.本研究为薰衣草病虫害防治和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为薰衣草土壤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薰衣草连作高通量测序真菌多样性真菌群落结构

    天津市特色农产品沙窝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及促生菌研究

    谭红晓崔康佳王娜娜孙久云...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挥微生物资源在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品牌维护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津市西青区沙窝萝卜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通过纯培养根际土壤细菌对樱桃萝卜果实质量与黄酮、多酚、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评估根际微生物与沙窝萝卜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沙窝萝卜根际土壤样本中的细菌主要来自5门9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糖单胞分泌菌属(Saccharimonad-ales)为核心细菌群落.通过纯培养共获得39株可培养细菌菌株.经过筛选,获得7株具有固氮、解磷或产生长素综合水平较高且具有促生功能的菌株,包括菌株J3、J5、H11、X3、X6、X10、X13.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这些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嗜虫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ntomophila)、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状芽胞杆菌(B.cereus)、惠州芽胞杆菌(B.huizhouensis)、地形变形杆菌(P.terrae)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7株菌株可以促进樱桃萝卜生长或改善果实品质.其中,菌株H11、J5、X13可分别提高樱桃萝卜果实重量47%、45%和42%;菌株H11和J5可提高樱桃萝卜黄酮含量47%和40%,菌株J5和X6可提高樱桃萝卜多酚含量70%和67%;菌株X6对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影响较大,较对照组提高了近3倍,达(24.60±5.07)mg/100 g,菌株H11处理后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7倍.研究结果表明,挖掘沙窝萝卜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有助于利用细菌群落制定有效和可持续的作物田间管理策略.

    沙窝萝卜根际细菌KEGG功能注释促生

    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与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王玉苗王志慧刘军付建红...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枣营养品质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优势门属微生物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枣营养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 TN(全氮)值,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AN(速效氮)值.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示,骏枣土壤微生物在细菌水平上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薄壁杆菌属(Gracilibacillu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等溶磷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功能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占比较高,差异显著;枣营养品质,尤其是不可溶膳食纤维、Fe、K、Zn的含量差异明显.而不可溶膳食纤维、K、蔗糖含量与TP(全磷)、OM(有机质)存在显著负相关;Fe、Zn含量与薄壁杆菌属、芽胞杆菌目等九类功能微生物存在显著正相关;Mg、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Paenibacillaceae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的枣营养品质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具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也影响着枣果的营养品质.

    红枣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营养品质相关性微生物功能类群

    贝莱斯芽孢杆菌TMQ-KSL-1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生防作用

    罗利艳江志阳孙翠焕尹微...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镰刀菌(Fusarium sp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都是植物的重要病原物,这两种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互作关系,可导致严重的植物土传病害.为探寻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害具有高效防治作用的优良菌株,本研究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靶标病菌,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多年种植番茄的设施大棚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到一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细菌菌株TMQ-KSL-1,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及发酵上清液对根结线虫卵孵化率以及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死亡率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分析其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MQ-KSL-1具有较强的杀线虫活性,其发酵液和发酵上清液处理48 h线虫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94.76%和90.72%;处理24 h番茄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7.37%;菌株TMQ-KSL-1发酵液100倍稀释液、200倍稀释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59.54%和12.14%,且100倍液处理防效与阿维菌素500倍液处理防效(61.56%)相当;地下鲜重分别提高了 90.95%、19.65%.因此,菌株TMQ-KSL-1具有防控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能力,具有市场开发应用前景.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植物病害番茄根结线虫生物防治

    当归根腐病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张婷王艳晋玲吕娇娇...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当归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其防治药剂.采用常规组织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归根腐病菌菌落毛毡状,在三种培养基上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大小为(27.5-47.5)μm ×(3.8-7.5)μm(n=50),隔膜数1~5;小型分生孢子在PDA和SNA培养基上呈椭圆形、肾型、纺锤形,在CLA培养基上肾型,(3.8-15.0)μm ×(2.5-7.5)μm(n=50),隔膜数0~3;厚垣孢子在CLA培养基上呈串生,PDA培养基上呈不规则形,SNA培养基上厚垣孢子着生方式多样,串生、圆形、不规则形,大小为(2.5-3.8)μm ×(2.5~5.0)μm(n=50).EF-1α、RPB1和RPB2联合序列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初始pH为9,光照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显示10%苯醚甲环唑(WG)对其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83.71 mg/L.本研究可为当归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

    当归根腐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室内毒力

    响应面法优化褐藻胶降解菌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

    唐文竹何玉宁张璐李宪臻...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褐藻胶降解菌株Cobetia sp.20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碳源添加量、不同氮源、氮源添加量以及氯化钠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和pH进行探究,研究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betia sp.20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褐藻胶15.00 g/L、硫酸铵7.50 g/L、氯化钠15.00 g/L、硫酸镁0.50 g/L、磷酸二氢钾5.30 g/L、硫酸亚铁0.01 g/L、pH值7.58.优化后酶活为142.79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 26.36%.褐藻胶裂解酶活的提高,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褐藻胶裂解酶发酵培养基单因素优化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优化

    过表达NOLC1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

    杜亚兰张茂盛王旌羽张璐燕...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核仁磷酸化蛋白1(Nucleolar and coiledbody phosphoprotein 1,NOLC1)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NOLC1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本研究通过Gateway系统构建重组NOLC1腺病毒载体,成功包装NOLC1腺病毒后,分别感染正常人类胚胎肺细胞(HEL)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过表达NOLC1.通过MTT实验、AnnexinⅤ-APC/PI双染法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证明与HEL细胞相比,NOLC1的过表达对A549细胞的活性降低、凋亡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影响较为显著;通过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家族、TNF与受体家族和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发现过表达NOLC1明显上调了 A549细胞中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其中两种重要的促凋亡蛋白CASP8和BAX均显著上调,但是在HEL细胞中这种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NOLC1蛋白通过对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的共同作用,对非小细胞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NOLC1(Nucleolarandcoiledbodyphosphoprotein1)肺癌细胞腺病毒载体过表达细胞凋亡

    芽胞杆菌及其代谢物抑制包膜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姚俞洁孟广勋韩颖颖李娟...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膜病毒指具有一层脂质双层膜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这些包膜病毒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导致许多严重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使用抗病毒药物是预防与治疗病毒感染的主要策略,芽胞杆菌(Bacillus)及其代谢物能够抑制多种包膜病毒的感染.本文综述了芽胞杆菌代谢的粗提物、肽、酶、胞外聚合物、小双链RNA和热灭活的枯草芽胞杆菌孢子在抗包膜病毒感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机制是通过直接破坏病毒包膜、阻止膜融合、与病毒基因组RNA直接配对、催化裂解病毒RNA、激活天然免疫反应等对抗病毒,期望为包膜病毒的持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包膜病毒芽胞杆菌代谢产物病毒感染抗病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