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

王绍玲

双月刊

1001-1749

wtht@cdut.edu.cn

028-84078995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Journal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并于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物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始终依靠本部门、本专业的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雄厚科技力量,面向相关学科,全面、综合地介绍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为扩大学术交流和提高学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科研人员的依赖。通过多年的努力,在《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的周围已形成了一支作者队伍,其中不乏国内、外本学科的权威和新秀,这已成为提高我刊论文水平的重要保证。我刊现有“印刷版”和“光盘版”两种出版物,并已参加了全国“3500种期刊联合征订暨国际互联网”,用户可在网上直接下载“电子定单”并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合物探方法在城市道路典型障碍物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杨超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主干道路改扩建工程中,为准确测定地下原水箱涵及其附属隐伏护管桥的空间位置,保障高架桥梁桩基的准确设计及顺利施工,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面波法、探地雷达法、GEM-2多频电磁法等几种常用工程物探方法,旨在对比方法有效性,总结技术要点,为城市道路典型障碍物定位研究积累技术资料及工程经验.地下原水箱涵道及其附属隐伏护管桥为钢筋混凝土,具有特殊的工程结构,与地层具有明显的物性差异,这里利用GEM-2多频电磁法清晰地准确地探测到了护管桥的平面边界,高密度电法、地震面波法较为有效地圈定了护管桥及原水箱涵的空间位置,探地雷达法清晰地探测到了护管桥区域,并且精细地刻画了原水箱涵及护管桥的空间关系,这些成果为类似城市道路工程问题的地球物理勘察提供了实践依据及解决方案.

    城市主干道路护管桥原水箱涵多频电磁法高密度电法地震面波探地雷达

    中国西南山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长时序变化及其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苟晓娟刘瑞李谷琳
    22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选择以重庆市为例,利用遥感技术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评价重庆市2000年~2021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长时序变化.为探讨山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海拔、坡度、气温和降水四个影响因子,得到RSEI的海拔依赖性与坡度依赖性以及RSEI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遥感生态指数RSEI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质量为"优"的面积增加了130.27%,生态质量为"差"的面积减少了65.68%,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②从RSEI随海拔、坡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0 m~1 800 m范围内RSEI缓慢增加,1 800 m~2 800 m范围内开始减小,RSEI随坡度增加而增长,坡度>40°之后RSEI趋于平稳;③从RSEI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曲线可以看出,温度和RSEI呈负相关,温度越高,RSEI越低;随着降水的增加,RSEI指数逐渐上升.研究表明,使用GEE平台可以对多云雾、植被覆盖度高的西南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长时序的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精细化管理,从而根据区域特色进行环境治理,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GoogleEarthEngineRSEI西南山地城市重庆海拔气候生态保护

    面向大规模集群作业并发规模的数据库连接池优化技术

    师伟王向辉林茂春侯红军...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库作为地震勘探处理软件系统的多学科数据存储管理的核心组件,在底层支撑着处理作业的读写访问需求.在当前,随着地震勘探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集群下处理作业的并发规模也快速扩张,底层数据库采用常规的读写一体化部署方式难以支撑大规模并发作业的读写请求.笔者针对地震勘探大规模集群数据资料处理作业并发场景,提出一种"1+N"读写分离部署方式的数据库连接池优化技术,设计了基于数据库服务器节点信息的资源分配器,对并发作业的数据库读写请求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并在实验室环境和实际地震勘探数据资料处理生产中进行了验证,能够支撑大规模集群下处理作业长事物、高并发等特征的数据库访问请求.

    数据库读写请求集群作业并发规模

    基于3D Tiles的大规模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技术研究

    吴龙华侯建光朱月霞李运杰...
    24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维地质模型的网络共享与发布研究较少,基于3D Tiles提出了一种大规模三维地质模型共享发布方案:首先采用基于二次误差测度(QEM)的半边折叠算法,对模型进行简化,建立分层LOD模型;再利用平面四叉树+纵向固定距离切分的方法对各级模型进行分块,建立瓦片分层结构树;最后计算出所需的几何误差、变换矩阵等参数,并生成3D Tiles瓦片内容及瓦片集描述文件.基于此方案选取了某区域约1 000 km2的三维地质体模型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案在保障模型的几何特征和细节表现的同时,可对大规模三维地质模型进行高效、流畅的加载与显示.

    3DTiles共享与发布三维地质Cesium